第 213 章(1 / 1)

我就是卖猪肉的 洞中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了疫情带来的机会。

一个短时间富起来的年轻人,只要给予他足够的重视感和利益引导,绝对能够把他拉拢到自己的阵营。

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先说工作人员拒绝他的事情,点明矛盾。而后又说平西县对他很好,这不就是鲜明对比么?

当初我来找你,你不要我,现在我有用了,就想让我回去?

杨守一理解出来的意思就是这样。

他相信,王泉那句话是真的,他并没有卖惨哭穷。他说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在无形之给自己加重,让杨守一知道,想让我从平西搬回来,需要付出更多才行。

因为,现在是杨守一需要王泉,而不是王泉需要他。

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对方手。

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杨守一才觉得这个年轻人难缠,幸好有老周在场,要不然当时的气氛得有多尴尬。

如果只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成绩,杨守一完全没必要拉低身位去见王泉。可现在不一样,为了调控猪肉价格,上面已经下达了补栏任务,如果完不成,不仅仅没有成绩,还会吃瓜落,这事儿才是杨守一最为担心的。

有你们,真好!

今天上推荐了,趁着这个机会跟大家闲聊几句。

这个推荐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欣喜,可高兴之余,更多的又成了忐忑不安。

真的。

咱这本题材小众,从签约到现在,只有一个试水推荐。

咱头铁,硬生生熬到上架,看过上架感言的应该也清楚,上架都是我厚着脸皮申请来的,当时心里就憋着一口气,想看看到底有没有人愿意花钱看这本。

万幸,有你们!

不到三千的收藏,近三百的首订,单从收订比来讲,咱不差。

正是你们的支持,我才有了继续的动力,上架之后四更、五更、甚至也有过七更。

一个月,更新二十万多字,日均千字。

就更新量来说,我自认为还算勤奋!

有不少友都猜到我是干啥的了,说真的,每天早起晚睡,本就很累。

写之前,下午还能休息一会儿,写之后,时间全部被占用,只因为我知道,还有一群愿意看的朋友在等待。

我不想食言而肥,也不想被人看不起,咬着牙坚持过来了。

一个月的努力,换来更多友的支持,感谢你们的出现,让我觉得背后有人,才敢继续往前爬。

上面说了,很忐忑,因为能上畅销推荐的作品,成绩都比咱们好。

很担心这次的推荐效果不理想,再次被人嘲讽。

不过,这事儿跟我没关系,我只负责写,尽可能多的写,尽可能认真的写。

成绩,拜托诸位!

有你们真好,希望能够一路同行,走到最后。

227 偷得半日闲【求订阅】

在洛河的本土企业,先有三汇闻名于世,又有辣条企业异军突起,三汇每年都会在洛河举办美食节,更是给洛河添上美食名城的称号。

或许是自主意愿,亦或者是大势所趋,洛河的城市形象最终定性为食品轻工业城市,大大小小的食品加工企业入驻洛河。

也正是因为这样,农林业方面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现在好容易有机会改变以往的颓势了,杨守一不愿意错过,他相信,他上面的主管领导一样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再次翻看了补栏任务,杨守一眼神突然变得坚定,拿起件,起身出门。

……

王泉回到家,空荡荡的房间让他感觉无趣,走到阳台上,俯视着河边的景色,看到河边端坐的钓鱼人,心神一动。

重生以来,自己就像是被时间牵动的木偶一般,一年多的时间内,好像还真没有刻意放松过。

小时候,他也曾学过钓鱼,只是长大后,就没有时间去玩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河边转转。

洛河有两条河,分别是沙河和澧河,两条河在市内交汇,澧河并入沙河。

早年间,还没有撤销滞洪区的时候,一旦到了汛期,沙河河水就会暴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爆发洪灾。

也是因为这种情况,政府并没有刻意修建河岸风景区。后来滞洪区撤销,房地产的火热蔓延到这里,为了引来更多有实力的开发商,才有了修建河岸风景区的主意。

想要打造出河岸风光,不仅仅是加宽河岸,重建绿化,还牵扯到好多原住民的拆迁问题,综合评估后,想要彻底改造两岸环境,需要的资金竟然高达五十个亿。

没钱!

无奈之下,只能把主意打到三汇这个巨无霸的身上。

具体情况不便细说,最终的结果就是,出售三汇股份,换取了修建河岸风景区的资金。历经几年,河岸风景区终于完工。

白天看起来只是绿化较多,环境宜人,到了晚上,特别是灯光全开的时候,每一株景观树上面都有彩灯闪烁,河边木质的栈道上面,昏黄的地灯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仿佛电影画面一般。

河边夜景美不胜收,百姓们纷纷称赞,这笔钱花的不冤。

王泉已经很久没有刻意来到河边转悠了,灵光一闪冒出念头,等他来到河堤才觉得,自己来对了。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老人小孩,年轻男女,散布在河岸之上,偶有微风吹过,垂柳依依,姿态动人。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舒缓,所有人看起来都是轻松惬意,不急不慌。

这种感觉,对于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王泉来讲,太难得了。

漫步在河堤,朝着那几个钓鱼人走过去。

在以往的印象,钓鱼人是老年人消磨时光的方式,亦或者是小孩子玩耍嬉戏的乐趣,可现在,钓鱼已经不分年纪,王泉身前这几个钓鱼人,看起来岁数就不大,最年轻的一个看起来也不过二十出头。

蹲在他身后半米处,默默看着河面上稳如神铁的浮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一分多钟,这年轻人才提竿重新挂饵。

王泉小时候钓鱼很简单,一根竹竿,一条细棉线,鱼钩是大头针加热之后掰弯而成,浮漂是一小块泡沫,或者是老式的牙膏筒铅皮,至于鱼饵,那就更简单了,房前屋后,挖几条蚯蚓就完事了。

稍微奢侈一点的,和一小团白面,也有胆子大的,偷偷滴进去几滴香油。

再看眼前这个年轻人,屁股下面坐着蓝白相间的箱子,如同百宝箱一般,里面分有很多小盒子,能把钓鱼人需要的细小东西全部收纳。

年轻人收回鱼线,拎着鱼钩在饵料上面一拉一提,两个鱼钩上面挂着圆滚滚的饵团,随后提竿抛出去,稳稳的落在刚才的钓点。

好多年没有钓过鱼的王泉,对他这一套东西很是好奇,不由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