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李剑白还真得不得不认真考虑一下了。
与不死邪教有所牵扯的李建泰,获得了先天丹,给了长孙无忌!
而李建志爱上了不死神教的圣女武眉娘,这种牵连和瓜葛,李剑白不由想一下都头疼。
心中喃喃自语,不知道自己那位父皇有没有察觉到什么。
唐国气运,完全可以洗刷李剑白体内的魔性魔源。
先秦始皇,统一天下,称始皇帝。
命儒家大能,当朝国相李斯,用篆文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并且刻有“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代表大海)、双边(内边线较细、外边线较粗)。传国玉玺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这一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从此之后,但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
如今,传国玉玺,就拥有唐国一百多年的气运历史!
那股国运,就算是化龙也会垂涎不已,这是气运,这是机遇,这是亿万人的结晶!
“七弟,那你现在想让我怎么做?”李剑白不由上前说了一句。
“呵呵,六哥你说笑了,现在单凭几句话,你根本就不远站在我这一边,我没有那么天真,你也没有那么天真,呵呵……”
李剑白呵呵笑着,似乎还在盘算着什么,计算着什么。
“李建功,你让我越发看不透了,越发感觉模糊,以前儒雅诗会的你,和现在大不同,不知道为什么,我怀念当初的你,可笑啊,可惜啊,你我都不能天真。”
“建功,我告诉你,最好的东西,就是天真,只是我们现在都不能拥有,都将其丢失……可惜,可笑,变成了可悲,只希望到最后不是变成了可怕……”
听到李剑白的话,李建功点头。
是啊。
希望谁都不要成为那可怕的人。
“六哥,过几天就是祭天大典了,希望到时候你能决定好,在我们三人当中做出选择。”
李建功,说完就准备离开,因为该说的和不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再留下来也是多余的。
剩下的只能让自己这位六哥好好考虑了。
李建功已经说完了自己应该说的,而且计划也在按照自己的发展所发展。
只要各方各派,都能一步步进行,几天后的祭天大典,将会有结果了。
“好,七弟,你慢走,希望我们下次还能吟诗作对,高歌畅饮!”李剑白说出了自己内心中最向往的。
可惜。
越是简单的,越是最向往的,而越是最向往的,万万也是最艰难的,最不可能的。
“好,我很期待下次能和六哥一起重开儒雅诗会!”李建功说完就抬脚离去,浩然正气已经修炼到了小圆满的境界。
可以说,李建功这个儒家首席大弟子,十分不错,让夫子都感到无比的惊讶。
因为李建功实在是太快了。
李剑白也隐约能感觉得出来,李建功的精气神远超于自己,恐怕修为已经是武道巅峰了。
隐藏的太深了,或者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李建功离开。
朝中局势越发的混乱了。
唐王李开明,伤势病情再发加重,已经卧床不起,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有进食。
长孙无忧,也满脸忧愁的陪在李开明的身边。
朝中各大文武百官,都纷纷开始准备好了站队,因为唐王真的不行了,下一任新皇到底是谁?
站错了队,将是灭顶之灾!
古往今来,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瞬间。
长安城,局势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让整个长安城陷入了一种异常。
李剑白知道,这是暴风雨来的寂静,每个人,每方势力都屏住了呼吸,仔细观望着事态。
现在就差一根导火线。
长孙侯府。
长孙有情回到了侯府之中,第一时间就被长孙无忌拉住了。
“丫头,你还知道回家啊,知道这是家啊,那小子回来之后,就忘记了我这个年迈的老父亲。”
“爹,你说什么呢,我这不是回来看你了吗,听说您进入了先天,真的吗?成为先天大高手了?”长孙有情,一脸激动,眼睛激动的带着光。
而长孙无忌,点了点头,眼神之中带着一丝溺爱和不舍,淡淡道:“有情啊,你真的喜欢上了他吗?是爱吗?”
“是。”长孙有情点了点头,一个字回应。
“命运捉人,造化弄人,情爱伤人!”长孙无忌满脸的唏嘘,拉着自己心肝宝贝的小手,道:“你不该叫长孙有情,如果有机会从来,我绝对将你取名为长孙无情!”
第一百八十六章 祭天大典
长安城。
祭天大典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这是最近长安城最隆重的仪式了,一般三五年才一次。
而近些年,唐国内外祸乱不断。
唐国子民都知道,唐国边疆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数十次战事,李建军战死在匈奴,这是不少唐国子民都津津乐道,也各自惋惜的事情。
太子李建成,五公主,武军集,等人逼宫谋反,最后兵败,让长安城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唐王年迈,开始昏庸,甚至世人传言贪恋美色……开始残暴无道,将钦天监上下一干人等斩了成!
可事实上,斩杀的人全部是其他人,真正钦天监的人已经被李建志给暗中替换成了其他死囚。
总之而言,唐国最近很不太平。
所以,礼部,儒家,还有各种大臣,三朝元老,都提议举办祭天大典,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祭天大典。
祭祀天神,祭祀上天。
祭天是古代的重大祭祀,不同民族的有各不相同的祭天仪式。
大典起源于上古时期。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
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祭天礼复杂而完整,主要过程包括迎神、行礼、进俎、初献、亚献、终献等。
冬至祭天,盛于盛唐,最为隆重尊崇,并且逐渐流传至民间,演变为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称为“祭冬”或“拜冬”。无论是举国祭天还是民间祭祖都表达了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朴素愿望。
祈福。
以祭天大典的仪式,聚集唐国上下所有子民的心中信仰,美好祈福,凝聚唐国之力。
加持唐国气运,这也是这一次祭天大典的意义。
这一次祭天,可谓是筹办了许久。
得到了各方各派的支持,就连唐王李开明也很重视,长孙无忌也亲自督促礼部,儒家也派出弟子相助。
李建志,李建泰,李建功,三人都对这一祭天很关注。
因为这次祭天,很有可能将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