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1 章(1 / 1)

医者无眠 真熊初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较大,建议术后恢复后要检查一下。不过呢,估计患者会拒绝,毕竟没什么影响。”

包括赵院长在内的所有人都听傻了,他们怔怔的看着吴冕,一头露水。

尤其是柳主任,当时在现场目睹了一切过程。当时还以为是什么灵异事件。但吴老师这么一讲,他发现竟然有十几种病可能诱发监护仪上监测的血氧饱和度与实际的氧浓度不相符的情况。

这就是普通从业者与顶级从业者之间的差距么?

至于什么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血症,几人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原本以为吴冕只是抖个机灵,但他滔滔不绝说了十几种可能性,听完后在座的临床医生都是一身冷汗。

临床上有句话——不出事,那是手术做的少。

现在看,这句话还真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以前认为吴冕是靠着老先生成为最新版《诊断学》的编委,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吴老师是有真本事、大本事的人。

这么一个罕见的情况,久经沙场的几位主任都没遇到过的情况,吴老师娓娓道来,从医学讲到医疗器械,又说回诊断,还举出又十几种疾病可以导致这种异常情况……

真是很让人无语。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在场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脑袋上冒出一个又一个暴击伤害,血条已经瞬间清零。

只有任海涛专心致志的听着,看他那意思,要是条件允许,肯定要拿个小本把吴老师说的话都记下来。

吴冕说完,任海涛又继续追问有关于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血症诊断的标准。

“老任,回去再说。”吴冕笑着说道,“咱们下午的飞机,吃口饭就回去了。”

“哦,好。”任海涛有些遗憾,所有人都能看出他的不甘。

这人还真是个痴人,现在对技术如醉如痴的人可是不多喽。赵院长好奇的看着任海涛,心想这名叫做任海涛的麻醉师情商这么低,吴老师到底是在哪划拉来的宝贝?

不过也幸亏有任海涛在,换个“机灵”点的人怕是当时根本不会管。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患者有问题,一切都静悄悄的,谁知道患者已经处于生死之缘。

吴老师有意思,找来的人也挺有意思,赵院长笑着亲自打开一瓶酒,先给吴冕倒了一杯,又给任海涛倒了一杯。

示范手术顺利、两家医院合作顺利、捎带脚又解决了一个医疗隐患,把一名可能会出现乏氧性脑死亡的患者给“捞”了回来,这顿饭吃的格外开心。

吴冕在酒桌上也长袖善舞,与赵院长相谈甚欢,敲定了接下来的合作计划。

“吴老师,您这水平是真高,我敬您一杯。”柳主任举杯,心悦诚服的敬吴冕一杯酒。

“客气。”吴冕笑着说道,“没什么水平,都是临床摔打出来的,很正常。”

“呃……”柳主任有些疑惑,吴老师是说真的?要说临床摔打,和年龄有直接关系。吴老师还不到30,他为什么这么说?

“柳主任,您坐。”吴冕喝了一口酒,说道,“我大学实习的时候,在胃肠镜室,遇到一件事儿。”

427 稳如老狗

“实习的时候,我被分在胃镜室给人做无痛胃镜的麻醉。其实很简单,稀释了的丙泊酚往病人血管里打,一般人一支,胖点的两支。”

这种最基础的麻醉,大家都清楚。

“我那时候年轻,精力旺盛,晚上跟着手术室的麻醉师值班,不管什么手术都上去搭把手。白天回到胃肠镜室做无痛麻醉,当时的带教周老师也很信任我,很放手,就是坐在一边看着。有不对的地方,周老师提醒一句就是。”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年轻胆大。咱们搞医疗的,不管做过多少次,都要小心谨慎,我也是在实习的时候学到了很多。”

大家都仔细听吴老师八卦,心中好奇。要说论天才,没人可以说比吴老师强;可他这个年纪,说起经历,真心比不过其他主任。

“有一天隔壁手术室出事了。”

“那是一个老年男患,62岁,有三十年的烟龄。于是术前麻醉师跟他解释吸烟会让喉咙比正常人敏感,容易发生并发症之类之类。患者说他怕疼,一定要做无痛的。隔壁的老师就告知了他风险并让他签了字。”

“各位都是行家,吸烟并不是无痛胃镜的绝对禁忌症,而且患者吸烟的量也非常小,身体也非常硬朗,算不上什么禁忌症。”

“隔壁的欧老师给他推了一支丙泊酚,接下来患者出现了上呼吸道梗阻。喉痉挛……现在觉得不算什么,但当时我去看了一眼,被吓傻了。”

众人知道,喉痉挛轻者可表现为轻微吸气性喘鸣,重者可出现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喉痉挛也是麻醉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

当听到吴老师坦诚说自己被吓傻的时候,众人会心一笑。

一名实习生,遇到喉痉挛的患者肯定手足无措。尤其是刚刚接触临床,成功做过几例、十几例、几十例麻醉的小麻醉师,还不清楚临床风险有多大的时候,必然会被吓傻。

吴老师这么说,举的还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也不避讳当时他傻了眼的事儿,亲和力顿时+1、+1的往上蹦。

“欧老师立刻停止了注药,并且一边扣面罩抬上颌一边大喊我的老师去帮忙。”

“就在抢救的时候,患者家属在外面听到内镜室里的声音,顺着门缝看到在抢救,一下子就急了。”

“那时候的大门还不像现在,还都是大铁门,关的也不严实。毕竟内镜室的无菌要求不高,当年协和还没改建,特别老旧。”

“家里人心急,不停的踹门,想要冲进来。”

“我手头没事,跟着抢救也帮不上忙,就找了一根铁管子把门给别上。”

“患者家属每踹一次门,大门咣咣的响着,我的心就跟着蹦到嗓子眼。”吴冕说着,叹了口气,“各位主任、院长别笑话,当时我是真年轻,不知道患者家属一旦冲进来要怎么办。”

吴冕说的是实情,在那种情况下换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哪怕都是临床的老医生,见过无数次类似的事情。

患者家属情绪激动,这也难免。不管换做是谁,家里人在手术室躺着,忽然一个个上级医生急匆匆进去参加抢救,心里都慌的厉害。

真要是患者直系亲属或许还有一些残存的理智,毕竟在他们看来患者的命更重要,即便投诉、打官司也是抢救成功、或是失败之后的事情。

而这种时候最怕的就是非患者直系亲属的那种人在。

为了凸显自己的重要,他们表现的比直系亲属更像亲人,踹起门来绝对不脚软。

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