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1 / 1)

1839 引弓 2000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之间,再转运茶叶等物品给英商,其中最毒的是美国船,有11艘挂美国国旗的货船。”

  “林大人扣留过美国货船,钧座还翻译过《澳门月报》上一篇《美商何其辜焉》的报道给林大人呢。”

  “截止1840年6月22日,战争开始前夕,林大人和义律两方面对这些中立国商人都采取默许的态度,他们是一种缓冲器。我们不也通过他们购买枪炮吗。”

  李颖修带着施策,先后拜访了几家商馆,不外向外国商人们昭示,等待这次战争过去,广东将采用更灵活的外贸方式,请大家耐心等待。

  现在,他们来到了美国船东罗素(Russel)公司的商馆前。

  “这家公司很厉害,他们帮英国人把货运进港,每吨收费三十五元,印棉每包收费七元,帮十三行转货给英商,每船收一千元。去年6月22日,这家公司买通英船甘米力治号,运载了价值十五万英镑的货物,骗过英军的封锁,进入广州。”

  “真有胆略啊。”

  “正是,我们进去看看是什么人物。”

  这家美国商馆对李颖修的到来稍稍有些意外,但还是有条不紊的接待了他。

  李颖修没叫他们磕头,双方很自然的握了手,开始寒暄。

  李颖修注意到,在船东的侧后方,坐着一个青年,紧靠椅背,双手扶膝,一动不动。

  “这个人受过军事训练。”李颖修心里暗暗的想。

  双方的话题开始转到去年罗素公司的那一段转运传奇。

  “你们公司的计划能力,执行能力,真的很厉害,就像军队一样,您是个好经理。”

  那船东笑了起来:“是啊,我这里有一名美国陆军的退役军官嘛。”说着回手一指身后的青年。

  那青年点头致意。

  “请问您的姓名?”

  “肯尼夫-莱特,局长阁下。”

  “你好,莱特先生,您这么年轻,为什么从军队退役了呢?”

  “这是自由的命令。”

  “自由的命令?有意思。”李颖修心想,“莱特先生,我只听说过自由意志、自由的召唤,自由的命令我却理解不了。”

  “先生,您不是美国人,理解不了我们美国人的天命自由。”

  天命自由……明白了

  而在十九时期中期,美国本土正在兴起一种新的人种社会学理论:天定命运。即美国在西部的扩张是上天的安排,即所谓的“天定命运”,而美国政府在兼并印第安地区过程中的所作所为都是替天行道的,完成自己的使命。

  构成“天定命运说”的核心思想是央格鲁—撒克逊种族的优越论,是当时美国政府及其大部分官员的思想,如后来的伊利诺伊洲众议员约翰?温特沃思在国会会议上发言说:人们“不相信上帝在保佑美国大陆的军队取得胜利的时候,不确定原来的13个洲享受自由,恰恰相反,他只是把他们作为伟大的中心,文明、宗教和自由都得以从那里扩散出来。一直扩散到整个大陆”

  自由意识形态与天定命运相嫁接,便出现了天定自由,每个美国白人,都有向外传播自由的天赋使命。

  “所以,你就来到东方,传播自由。”

  “是的先生。”肯尼夫面带着自然地微笑,不亢不卑,温和的说道。

  “那你准备如何传播你的自由呢?”

  “传播自由的途径多种多样,在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你们,打败英国人,由此,你们将感受到我的伟大人格,从而产生对自由的向往。”

  “您的……伟大人格?”李颖修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的,来自西点军校的蓝血十杰的伟大人格。”这样矫揉造作的话,在肯尼夫说来,却显得朴实自然。仿佛中学生在说自己成绩良好。

  《蓝血十杰》?我看过这部电影,没想到会遇到历史上的原型人物。李颖修说道:“真是令人惊喜,莱特先生。”他把目光转向了船东:“您身边的这位年轻人很有意思,我能单独和他谈谈吗?”

  “局长阁下,我与人谈话的权利属于我自己,罗素先生无权代我决定。”

  “是的,道台大人,这个年轻人不是我的雇员,他只是利用他的计划能力换取船费和生活费,到东方来。”

  “那好吧,莱特先生,明天,您有时间吗?我和另一位局长想和您共进晚餐。”

  “荣幸之至!,局长阁下。”

  4 天命自由

  1月9日

  第二天的下午,楚剑功和李颖修,带着杰肯斯凯,与肯尼夫-莱特在珠江边上的一家酒馆碰头,酒馆的横匾上提着三个字“素菜帮”。

  “既然是请你吃饭,就让你看看东方的特色——素菜。”

  “好啊,好啊。”

  四人入了店内,很随意的挑了个临江的座位坐下。广东开埠已久,大多数人对洋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小二凑上来,李颖修做主,点了些时令小菜,以一味鱼肉馒头做主食。

  楚剑功对肯尼夫很感兴趣,和他随便聊着,说起了他的身世。

  肯尼夫-莱特,父亲参加过1812年的第二次美英战争,后来到了墨西哥,在纳帕谷(当时属于墨西哥)开垦葡萄园为生。

  而小肯尼夫则在十七岁的时候,回到美国本土,经众议员亚伯拉罕-林肯的推荐,考入西点军校。西点的课程设置非常广博,基础课主要有数学、工程、英语、历史,西点的毕业生如果不是一个军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当时,西点军校的校务总管是罗伯特-李上校,他和其他的教师们交给了肯尼夫严谨而扎实的军事知识。他常常教导肯尼夫-莱特和他的同学们说:“美国因自由而生,你们无论将来身处何地,都要为自由而战。”

  肯尼夫-莱特1834年毕业以后,在西部参加了第七骑兵团,任后勤少尉,开始了他传播天定命运的历程。

  肯尼夫-莱特并不像后来的著名的卡斯特那样,骑着战马,挥舞着手枪,迎战印第安人的羽箭。

  莱特更多的时候,是坐在行军帐篷里,写写画画:多少步枪,多少子弹,收买这个部落需要多少物资,多少东西能引起几个部落进行一次有效的火拼……。

  第七骑兵团在莱特的规划下,从来没有出现过物资短缺,也从未出现过子弹比印第安人的人数少的情况。几十年后,第七骑兵团的军官们还在念叨:如果肯尼夫-莱特和我们在一起,卡斯特就会活着直到当上美国总统。

  印第安人曾经试图切断莱特的补给线,他们知道,没有子弹,美国人就是一堆烂肉。

  但在莱特的精确计划下,第七骑兵团的兵站就像一张大网上的网眼,无论印第安人袭击哪一个兵站,这张大网都会颤动起来,第七骑兵团的主力随之而来,以兵站为饵,骑兵为刀,将路易斯安那上的印第安部落切得一塌糊涂。

  莱特并不喜欢“奋战”这个词,他所心仪的战争方式,是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