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1 / 1)

1839 引弓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百万两白银,拿来买洋玩意,剑功,你们怎么不还还价?”

  李颖修看了楚剑功一眼,心想:“这当然是参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历史上包括鸦片和军费,赔了一千八百万西班牙鹰洋,这大概是一千二百万两。因此,英国的心理底线就是一千二百万两。清廷自己的军费历史上花了两千七百万两,但这个时空用了两千万两不到,这样算下来,清廷能拿出的极限就是两千万两。我暂时还不想让清廷财政崩溃。所以给出了一千六百万两的数字。”

  但这些不能明言,李颖修于是说道:“要人放弃赔款,自然要许下更大的好处。”

  “可这一千六百万两怎么筹集啊?”

  这时,两江总督牛鉴说话了:“把条约签了,将英夷送出江苏再说。送瘟神哪。”

  “如果英夷肯卖大炮,火枪给我们,那还不太亏。”林则徐说道,“只是英夷没有这么傻吧。”

  “林大人切勿忧虑,我等来想办法。”楚剑功回答。他倒不担心英国人不卖武器,另一个时空的洋务运动已经做出回答了。

  由于避免了赔款,牛鉴非常高兴,便在总督衙门设宴,款待一众人等。众人互相敬酒,只有伊里布推却不饮:“自打英夷入侵以来,我是寝食难安,更是时常头疼,饮了酒怕是难受,就不饮了。”

  “大人随便吃些,身体要紧。”

  楚剑功偷眼看了看伊里布,发觉他脸色苍白,两眼无神,一股老态龙钟的模样,心中一动,正想细问,突然有下人进来禀报:“钦差大臣耆英差人送信来。”

  “几位慢饮,我去大堂看看。”牛鉴说道。

  过了一会儿,牛鉴回转来,说道:“来了。可算来了。钦差大人明天到江宁。唉,可算是有人担干系了。就算是做汉奸,领头的也不是我。”

  林则徐听了不悦,说道:“牛制台,您这是什么话。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少穆兄,你我是熟人,我也不瞒你。像你一样公忠体国,自然人人敬仰。可我就图个安逸,把事儿凑活圆了,就算。”

  “耆英大人明什么时候到啊?”伊里布岔开话头。

  “没个准信,就说明儿到。”

  “英夷那里,已经约好明天继续谈判了。”

  “无妨,楚道台、李道台,你们明天只管去。有我们在这里等钦差便可。”

  次日,楚剑功等人还是按时到达静海寺,与麻恭少校面谈。

  “清国必须永久而绝对割让临近海岸的一处或者几处岛屿给英国,以便英国作为军事和商务基地。”

  麻恭少校提交的照会上,冷冰冰的写着这样一句话,不容商量,不容置疑。

  “先生们,我们在赔款问题上已经做出了重大的让步,现在,应该是你们来让步了?”

  “我们明白英国的需要,它需要一个自由的贸易港,我们可以满足这一点,但主权上不割地。”

  “不不,不列颠要占领一个岛屿,或者几个岛屿,完全控制,收税,驻军,任命总督。”

  “主权问题我们绝不让步。”

  47割不割

  6月20日

  “那就没法谈了,我要提醒你们,先生们,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占领,依靠贵国可怜的海军力量,你们根本无法抵抗,没有任何办法。”

  “是的,现在,我们无法战胜贵方的舰队,但是,你们也没有办法将大规模的部队长期驻留在亚洲。你们还要不要对整个欧洲保持威慑了?所以,请您尊重谈判吧。”

  “先生们,如果我们不就割地问题达成协议,那面,前面所做的关于赔款的妥协,都将作废。你们舍得吗?先生们。”

  李颖修有些犹豫,楚剑功轻轻地吸了口气,慢慢的说:“我再次向您重申,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那就只有用大炮来解决了。哦,等等先生,不要问我有没有开战的权限,如果现在谈判破裂,两小时之内,最后通牒就会送到江宁。”

  “您真的不考虑中国主权下的自由港吗?”

  “我得到的指示中没有这一条。割地,简单明了。”

  “我想,您应该冷静冷静,现在您的情绪不适合谈判。”

  “谈判破裂了是吗?那好吧,等着收最后通牒吧。”麻恭少校说完,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

  李颖修突然感到一阵怅然。谈判这么久,所取得的成果就这样毁了吗?

  他们带着从人回到江宁,并没有去两江总督府,而是先回了朱雀军的驻地。

  在乐楚名等人退下去以后,李颖修开始和楚剑功商量:“其实,把香港割给英国人也没什么,国力强大了,自然可以收回来,我们那个时代,不就是这样么?”

  “那还要等一百多年。如果事事拿我们那个时代作参照,那我们在这里有什么用?”

  “其实不光我们啊。苏俄革命的时候,也签订过《布列斯特和约》,也曾经兵败华沙。二十年后才算翻盘。”

  楚剑功突然大叫:“别说了。我不会让步的,不会。”

  李颖修吓了一跳,过了好一会才说:“你心虚了,不然何必大吼大叫。”

  楚剑功把抓起案几上的茶杯,啪的摔在地上,发泄了心中的戾气,慢慢平静下来。

  “是的,我心虚了。我害怕自己没能力把割让的国土收回来,更害怕自己没有强力的接班人。不是每个国家,都像苏联那样可以在几十年内翻盘的。你忘了另一个时空,中国折腾了多久?”

  “我觉得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发挥我们习惯的做法,分析。”

  “好的,我们开始分析。割地就不用说了,不割地,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麻恭没有装腔作势的话,就重新开战啰。”

  “开战,我们朱雀军还有三千多人,湖南、河南绿营还在,江南绿营还有一万人,其他溃兵,减掉已经离开的八旗,抛掉脱队的、阵亡被俘负伤的。西南西北的绿营加起来,大概四五万人,整顿整顿,未必不能一战。”

  “看起来还不错。”

  “我就是想知道,麻恭是真的要开战呢,还是虚张声势。”

  “我记得在另一个时空,关于割地,巴麦尊发出过一份‘四号训令’,似乎有妥协的余地。但在这个时空,谁知到这份训令还在不在呢?或者,训令的内容说不定已经变了呢?”

  “依我看,寄希望于训令,还不如希望阿富汗的局势让璞鼎查不敢久拖。”

  “按常理说应该如此,但你没看见璞鼎查已经拖了一个月了,他真的着急吗?”

  “也许他欲擒故纵呢?”

  楚剑功和李颖修也没了头绪。最后,楚剑功说道:“无论如何,做好打的准备。”

  两人商量妥定,便去两江总督署汇报。眼看近了,见到门前好大一片车驾。楚剑功看了看仪仗,便道:“钦差已经到了。”

  “钦差耆英?”李颖修不由得自言自语一句,他和楚剑功相视一笑。

  这位耆英大人,在另一个时空也是个喜剧人物。他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的酒宴上,和璞鼎查眉来眼去,曾经用手抛食物,让璞鼎查用口接,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