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2 章(1 / 1)

新中华1903 小柯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1个月前

期的武装斗争已经充分地表明他的军事才能,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苏维埃政权遭到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后,真正地走上军事的岗位。

  1918年8月,他正式被任命雅罗斯拉夫军区的军事委员,同时12月,又被任命为第4军司令员。1919年春,盘距在西伯利亚的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以20万兵力越过乌拉尔山向莫斯科推进时,他以东方战线南方集团军的身份组织起对高尔察克的反攻。1919年8月,他又改任土耳克斯坦战线司令部,肃清了当时的反革命武装。以后,他又转战于南方战线,一次又一次地击溃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军。其中最著名的一仗,就是克里木战役。弗兰格尔线部凭借彼列科普地峡的天然地形,请法国军事专家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吹嘘这里是第二个凡尔登,是不可攻破的。但是,战斗中,伏龙芝奇兵突起,强渡锡瓦什海峡成功,一切神话都破灭了。列宁对这次战役评价很高,认为“这次胜利是红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苏维埃政府授予他荣誉革命武装——一把带有“人民英雄”题词的军刀。

  中国和红俄签署条约后,很快就派出军队接管中亚城市,包括伏龙芝的出生地比什佩克城都插上了中国的五色旗。中国军队对当地居民采取了和当年俄国人一样的手段,将原住民移走,然后大量移植本国人民充实地方。为了应对中国在中亚的强势扩张,列宁把伏龙芝派,伏龙芝来到中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翻了布哈林汗国的曼格特王朝,建立了隶属红俄的布哈拉红俄军和布哈拉共和国。并且,伏龙芝还利用中亚原住民对中国的不满,动员起了十万人围攻撒马尔罕,本来伏龙芝以为一定能轻松获胜,但是中国国防军的强大火力输出让他傻眼了。

  马麒发起的夜袭队红俄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也彻底激怒了伏龙芝。由大量西北和蒙古骑兵组成的马家军骑兵在红俄军中来回驰骋,如若无人之境,这让一个人恼怒不已,这人就是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铁木辛哥1895年2月6日生于俄国乌克兰的富尔曼卡镇。1915年,20岁的铁木辛哥应征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方面军当列兵.参加了战斗。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他随部队参加了平定科尔尼洛夫反革命叛乱和卡列金之乱的作战。1918年红军成立后,他加入红军。1919年10月,铁木辛哥任红军骑兵第1军第6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在沃罗涅什、罗斯托夫、日托米尔和迈科普等地的作战。1920年8月,铁木辛哥转任骑兵第4师师长,参加了粉碎协约国支持的弗兰格尔军队和赫诺匪帮的作战。铁木辛哥在保卫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作战中立下战功,两次荣获红旗勋章。

  虽然马麒的夜袭对红俄军造成重大伤亡和不小的打击,但是红俄军在数量上,尤其是骑兵数量上仍然占有优势。第二天一早,铁木辛哥率领红俄骑兵向中国国防军阵地发起进攻。

  马刀如林、蹄声如雷,当中亚的阳光丝丝缕缕洒落下来的时候,草原上早已是尘土飞翔。

  马福兴、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马廷勷举着马刀在中国骑兵队面前大声叫喊道:“兄弟们,来的红毛子是号称骑兵最强的哥萨克。老子就不信这邪,今天,咱们中国爷们儿要让这些红毛子开开眼,什么叫做马王爷三只眼。”

  “吼~~~”

  383马王爷三只眼2

  四队哥萨克骑兵,排成疏密不等的松散阵型,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哥萨克骑兵大喊,“乌拉”,全面冲过来,其来势之汹猛和壮观,形成一副画卷。铁木辛哥贯用类似中国的偃月阵法,西方叫伊菲克拉特方阵,这种阵法有许多奥妙,但在机枪步枪和炮火的热兵器时代,已显得有点落后了。

  马福兴、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马廷勷分作五个小队,也针锋相对地向哥萨克骑兵冲来,骑兵对骑兵时,拼的是刀法和马术。

  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刀长约90CM,采用中亚铁矿石冶炼出的精钢打制。厚背宽刃,橡树叶状刀尖,占据整体宽度2/3的深弧血槽,刀身拥有优美却又凶悍的弧度,鹰头般的包铜手柄,重心靠后。由于标准的哥撒克骑兵刀握把无护手,重心靠后便于激烈运动中挥舞,转刀,哥撒克骑士传统的劈砍技巧就是利用重心弧形劈砍。重心靠后还便于在骑乘冲击直戳对手时的刀身平稳不晃动。为了使刀的整体重心靠后和稳定,有些哥撒克骑兵刀的“鹰头包”是整体铸造或是罐铅的,这样做的附带好处是-当对手距离骑士很近,并拉拽骑士时,够分量的握把底会轻易的敲昏对手甚至打裂对手的头。钢刀出鞘,任何人挥舞起来,其自身弧度带来的劈砍威力可以轻易砍断小树,辟开木桩,这种威力体现在哥萨克骑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语“像劈田菜一样的砍掉对手的头!”

  哥萨克的战马主要是顿河马,在传统上,顿河马总是和哥萨克骑兵相联系。顿河体形健壮,高大,多数马匹毛色火红,金黄。他们耐力持久适应性非常强、反应机敏、对主人忠贞不二。

  中国骑兵使用的马刀则是14式马刀,源流是来自56式骑兵刀,全长102厘米,刀刃尽管没有烧刃但刀刃坚固耐用,出厂时就非常锋利且能保持其锋利性。刀梢为钢制,刀柄为木制用一大螺丝固定刀刃,刀柄之护手也为钢制。刀刃经过长时间的作战使用等如果变钝,骑兵们可很容易的自行将其再磨利,它的设计合理,重心适当,整把刀坚固耐用。

  中国骑兵使用的战马主要是河曲马,河曲马亦称乔科马,原产中国甘肃、青海、四川3省交界处,黄河上游第一河曲处,故名。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河曲马在我国战争史上战功赫赫。汉朝时,朝廷为改良中原地区的马种,曾引西域的优良马种汗血马放牧于青海一带,这些马的后代为汉朝征讨匈奴立下“汗马功劳”。在蒙古大军南征大理时,忽必烈指挥大军在水草丰美的河曲地带大量牧养军马。在占领中亚之后,马家军又补充了不少伊犁马和汗血宝马。

  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我军马刀长于哥萨克高加索马刀将近10厘米,而且刀身细,因而轻捷灵便,常常是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