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1 章(1 / 1)

新中华1903 小柯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1个月前

当天的第一顿正餐。任福成在第17彼得格勒团军官陪同下走了过来,任福成和大家一一握手。战士们的手上有的冻掉了指甲,有的拉枪栓时粘掉了皮。

  任福成巡视一番后,便回到自己的车厢睡觉了。

  半夜里,任福成睡得正香,忽然一阵剧烈的颠簸把他震醒了,“怎么回事?”任福成抓起手枪,就听外面的枪炮声大作。

  “怎么回事?”任福成跳出车厢,拉住一个士兵问道

  “团长,咱们让人卖了~”那士兵带着哭腔,“第17彼得格勒团不知道去了哪里,现在我们被白狗子包围了。”

  “什么?”任福成脑袋嗡的一声,一下子呆住了。这时的火车站台上,可以看见惊慌失措的中国士兵踩着弹壳发出哗啦声,还有有人一边跑一边拖着盛子弹带的匣子,一边又胡乱地往身上套棉衣。

  白俄军集中了几十挺机枪对站台上的列车进行疯狂的扫射,木制的车厢壁很快就被子弹打得烂木横飞,留下无数树结疤一样的枪眼,窟窿豁子冒烟起火。许多惊跳而起的年轻身躯,被打得像风中枯叶抖个不停,车厢里积尸累累,很多中国军团的战士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打死了。

  “大家向西突围吧,我来掩护你们,团长,我们拼死也要掩护你冲出去!”张福龙带着十几个骑兵找到任福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任福成犹豫了几秒钟,最后说道:“好,咱们一起向东南方突围。”很快,中国军团拼死向东南方突围,硬是突破了白俄的保卫,成功地进入了茂密的原始森林之中。这时候,中国军团只剩下不到二百人了。

  由于红俄政权的某些战时措施,没有得到农民的拥护,一些仇视红俄政权的富农们便充当起了白俄军的探子,为他们通风报信,他们熟悉地形,很快就使中国军团陷入危难之中。最终,只剩下不到一百人的中国军团被谢苗诺夫的一千多哥萨克骑兵包围。

  夜幕下,远处白俄军的篝火,如毒蛇缠绕在中国军团周围,初冬时节,西伯利亚的寒风刺骨,任福成他们也不敢点火,怕引来炮弹袭击,嚼着半生不熟的马肉,听着伤员的呻吟,中国军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之中。

  天亮时,有个哥萨克人举着一面白旗,骑马钻进林子,可能是想炫耀他娴熟的骑术,在盘根错结,枝叉横生的原始森林里,奔走如飞。他说:“我们长官,谢苗诺夫将军说,作为战士,你们已经尽力了,现在只要你们交出手中的武器,我们可以给你们一个很体面的投降,然后放你们回到中国。”

  张福龙用俄语说道:“你们不会了解中国人,投降对我们来说无比耻辱的事情,不管有多体面。”

  哥萨克显然无法理解,耸耸肩说:“你们到底是为悍卫红俄政权打仗,还是为你们中国打仗?”

  张福龙说:“沙皇占领中国的土地,而红俄政权答应归还沙皇占领的中国领土,说到底,我们还是为自己的祖国打仗。”

  哥萨克放肆地大笑,说道:“红俄也是俄国人,几百年来,我们俄国人为了争夺土地,打了几百年的仗,从彼得大帝的时代开始,就没听说俄国人会把已经占有的土地归还过那些国家,你们就耐性等着红俄兑现他们的诺言吧。”

  382马王爷三只眼

  哥萨克走后,中国军团的战士们有的哼着家乡的小调,在石头磨快马刀,有的则捧起一把雪揉在脸上洗去血污,有的则是靠着大树有一句没一句地唱着北洋的军歌。任福成知道,此刻大家都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于是他把一颗松树上的树皮剥掉一截,说道:“大家把名字刻在上面,也算在这世上走了一遭。”

  “对~好主意!”张福龙第一个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其他战士们也纷纷拔了树皮,刻上中国山东XXX的字样。

  不久之后,幸存的中国军团的战士们在任福成的带领下出了密林,在他们的对面,哥萨克骑兵形成月弯阵型,谢苗诺夫在队伍中间,后面有人举着黑色的大旌,上面绣着哥萨克的标记。

  谢苗诺夫说道:“给你们最后一次投降的机会。”

  任福成挥了挥手里的马刀,答道:“你得问问他答应不答应。”

  谢苗诺夫苦笑了一下,说道:“真是搞不懂你们中国了。”说罢谢苗诺夫一挥手,哥萨克骑兵立刻分成两股,让出一条通道,一队打着五色国旗和五星军旗的中国骑兵出现在任福成面前。

  为首的军官高声喊道:“我是中国国防军蒙古军区第一蒙古骑兵师骑兵连少尉铁木哥,奉大总统之命,接滞留在俄国的中国华工贵国。你们立刻放下武器,根我们回营地,随后会安排专列送你们回家。”

  “回家?”这个词比任何武器都厉害,一下子就打动了中国军团的士兵们。任福成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眼中的渴望。

  任福成问张福龙,“他们该不会骗我们吧?”

  张福龙说道:“哪怕是回北京在菜市口挨一刀,也比死在这异国他乡的好啊,好歹是魂归故里。”

  任福成想了想,说道:“好吧~”说罢,任福成把马刀插回鞘内,铁木哥打马上前,从任福成手里接过马刀,“长则一个月,短则十五天,你们就能上火车了。”

  任福成热泪盈眶,对身边的士兵们说道:“同志们,咱们要回家啦!”

  铁木哥心中诧异道:“什么是同志?”

  ★★★★★★★★

  在撒马尔罕城外,国防军在马麒的指挥下向围攻撒马尔罕的红俄军发起了夜袭。步兵、骑兵们向着红俄军进行冲锋,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榴弹炮悉数炸响,震天动地的声音顿时压倒了只有少量小口径山炮的红俄军。瓢泼一般的弹雨,打得红俄军招架不住。

  当然,红俄军并不是没有自动武器,红俄军装备了从鄂木斯克政权那里缴获了大量的英美援助的德国制冲锋枪和机枪,火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即便如此,红俄军依旧伤亡惨重,红俄军一线部队伤亡率普遍高达30-40%,若不是红俄政治委员拼死鼓动,用无数人民往缺口里填,只怕最前面的部队已经要崩溃。

  红俄军在中亚方面的指挥官是大名鼎鼎的伏龙芝。米哈伊尔?瓦西利维奇?伏龙芝伏龙芝他1885年2月2日生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佩克城,即现在的比什凯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时,他正在舒雅县任苏维埃主席,当听到武装起义胜利的消息后,他就立即率领一支由2000多名工人和士兵组成的武装队伍赶到莫斯科支援。伏龙芝在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