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团长沈校书。”
三人又是一阵迷惑,这师、旅、团又是神马?
沈校书似乎看出了潘榘楹和伍祥祯、范国章三人的心思,笑着解释道:“师相当于前清的镇,旅相当于前清的协,那么团就相当于前清的标。”
潘榘楹、伍祥祯、范国章互相对望了一眼,自己一个镇的兵力打不过人家一个标,还好投降的早,不然就死得冤枉了。
随后,沈校书团就地驻扎,沈校书则带着潘榘楹、伍祥祯、范国章回师部向张之江汇报。
张之江这时才30岁,生得又威武,颇有大将风范,潘榘楹、伍祥祯、范国章三人一见自己败在这样的对手手下,心里到也平衡。
张之江命炊事班准备饭菜,在师部里招待潘榘楹、伍祥祯、范国章。席间,张之江说道:“张次长早就交代过了,三位也是心向革命的,只是一时还难以取舍,我们主席说了,只要是有心救国的,我们随时欢迎。我张之江略备薄酒,随后便送三位去沈阳与张次长见面。”
说罢,张之江举起酒杯,“干!”
潘榘楹、伍祥祯、范国章三人见张之江豪爽,到也放下了思想包袱,与张之江对饮。
话说那个第三镇的炮兵标统侥幸躲过了东北军的大炮,又神奇地趁着二十镇投降的档儿,带着十几个幸存的炮兵、炮弁逃了回来。一路上正好遇到第三镇前来支援炮兵的一标步兵。
炮兵标统吓了一跳,以为小命玩儿完
只听那标统朗声道:“我是第三镇第三标标统吴佩孚。”
炮兵标统一看自家人,长长出了一口气,说道:“反了,反了,二十镇全部反水到革命党那里去了。”
吴佩孚不屑道:“这些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我是奉命来治你的罪的。”
炮兵标统一怔,喊冤道:“我何罪之有啊?”
吴佩孚说道:“你把咱们第三镇的大炮都丢了,难道不是大罪吗?”
炮兵标统笑道:“我又不是傻子,哪会一次把五十四门快炮都拉上去?”
吴佩孚一怔,反问道:“那其余的大炮呢?”
炮兵标统笑道:“我只拉了十六门上去,剩下的还在后面!”
吴佩孚笑了,“算你小子聪明,捡了一条命。”
炮兵标统在身上摸索了一番,掏出一块银怀表,悄悄塞到吴佩孚手里,“还望子玉兄为小弟多多美言。”
吴佩孚随曹锟驻防吉林时,曹锟要用东北地图,整个第三镇只有吴佩孚有一张在日俄战争时期自己绘制的东北地图,由此曹锟对吴佩孚开始有所关注。次年吴佩孚调任炮兵第三标第一营管带。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曹锟奉袁世凯之命率第三镇官兵人关,负责天津、北京、保定一线京畿外围防务。同月山西新军宣布独立,袁世凯派曹锟率军攻打山西革命军。队伍即将行进到娘子关时,第三镇第三标部分人员在标统(团长)的带领下准备起事,被吴佩孚即时发现向曹锟告密,吴佩孚第一次救了曹锟,之后被提拔为第三镇第三标标统。
二十镇投降之后,冯麟阁一看形势不妙,不战而逃,第三镇的侧翼彻底暴露了,于是冯国璋与曹锟商议之后,决定退守永平府。
等推到永平府之后,冯国璋和曹锟才发现人家东北军根本没追来。冯国璋恐防有诈,便将详细情形上报袁世凯。
袁世凯也有些不解,便召集谋士们前来商议。
杨士琦仔细看过战报之后,又对着直隶一带的地图仔细研究了一番,随即笑道:“宫保勿忧,徐天宝并不是真要杀到北京来。如果真是这样,他大可从热河出兵,进喜峰口或者古北口入关,哪条路不必山海关更容易?更短的?”
袁世凯恍然大悟,说道:“我真是当局者迷了,杏城旁观者清啊。那以你所见,难道徐天宝就是想当个东北的土皇帝?”
杨士琦说道:“这徐天宝虽然宣布革命,但是不宣布独立,还消灭了同盟会的蓝天蔚,可见与南方的孙文不是一路人。依我看,他眼下就是想趁乱多占地盘,拥兵自重,将来么~~想要裂土封王,当个东北王什么的。”
袁世凯眼珠一转,说道:“那么我就直接给他给他个东三省都督做做,遂了他的愿,好几种力气对付孙文!”
杨士琦想了想,点了点头,“此计可行。同时,我们要将他在唐山、永平、天津搞的那些产业统统查封,让徐天宝知道,宫保不是拿他没办法。如果徐天宝受封,那么就是我们的同路人,若不受封~~”杨士琦将手中的折扇一合,“哼哼~!”
“如何?”袁世凯问道
杨士琦笑道:“东北这块肉,俄国人和日本人早就虎视眈眈了,我们可以象咸丰年那样,借师助剿嘛!”
“妙计!”
◆◆◆◆◆◆
正如杨士琦所说,各国列强都十分关注中国形势,尤其是徐天宝宣布东北革命之后,各国列强的情报部门纷纷加大了在东北的活动,以打探虚实。
在帝国主义列强中,沙俄是最先对辛亥革命进行干涉的一个。早在武昌起义许多天以前,汉口俄国租界当局就侦骑四出,“大力协助中国警方搜寻革命党”,积极向当地清政府提供线索,“以便逮捕那些有从事革命活动嫌疑的分子”。
武昌起义爆发后,沙俄最初估计它只是地方性的动乱,认为清军极可能“成功地将起事者镇压下去”,悍然拒绝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直到革命军连胜清军后,俄国总领事才不得不于10月18日宣布“恪守中立”。尽管如此,沙俄并没有丝毫改变敌视中国革命的立场。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尼拉托夫亲自致函陆军部,迫不及待地要求马上增派几个步兵连前往汉口“捍卫”俄国的“重大利益”。然而在沙俄的侵略计划中,增兵汉口毕竟只占次要地位。与此同时,沙皇政府正策划一项更重大的行动——联合日本对辛亥革命进行大规模干涉。当时由于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在干涉中国革命的问题上有明显分歧,沙俄的这一个计划才落空了。
日本乘机扩大侵华的图谋,主要由于列强之间的互相牵制,没有如愿以偿。美国一开始就防范日本在中国采取单独行动。英国不接受日本要求两国合作共同维护清朝统治的建议,认为关于中国政体问题,不宜从外部进行干涉。日本政府顾虑欧美列强的态度,没有敢于一意孤行,为所欲为,在行动上显得踌躇不决,摇摆不定,遭到国内一部分人的不满。日本“大陆扩张论”者、军部中的野心分子要求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频繁抨击西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