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 章(1 / 1)

新中华1903 小柯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到了承德知府的位置之后,就在没有动静了。好在管廷献本人不是官迷,一心只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承德知府的位置上坐的倒也很安心

  他说道:“如今国库空虚,但是各地仍侈汰无节,卑职以为应该裁减机构,下放闲员,节约开支,有掣肘而阻扰者,便是祖宗之罪人,国家之蟊贼,立予严谴!”

  徐天宝只是笑笑,没有马上吱声,只见各地知县的脸色都不好看,便知道管廷献的这个建议多得罪人了。

  管廷献只当看不到,他继续说道:“卑职还听说都统大人精于洋务实业,和天津周学熙较好,愚以为热河地方不适农耕,但是草场和矿产丰富,都统可以效法周学熙,在热河开办工艺所,设立学校,培养人才,假以时日,热河必然能成为第二个天津。”

  闻听此言,徐天宝突然有一种顿悟的感觉。难怪自己一直觉得少了些什么,原来如此,没想到自己这个后世人,竟然和这个时代地国商们犯了同样的错误,满脑子只想着先发展实业,然后靠铁和血来武力统一中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甚至于是独裁政府。接着,以国家机器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意志,变自己的意志为国家的意志,最终让整个国家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强国之梦

  普法战争爆发之前,当时欧洲很多学者就认定,普法战争的结局,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普法两国的讲台上课堂里,就已经决定两国的胜负。救国必先发兴教育,强国必先强教育。

  146四年计划

  徐天宝是一个懂得举一反三的人,他随即想到几天前胡之春、夏明顺甚至贝格尔等人向他报告,说厂区里很多工人的孩子成群结队的来回奔跑嬉戏,极不方便管理,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自己能建立学校,让这些孩子从小开始念书,那将会是一笔多么可观的人力资源财富?

  熊希龄也说道:“本来卑职也打算向爵爷提议兴办教育,既然管大人提出来了,那卑职也顺水推舟说说卑职的看法~”

  熊希龄清了清嗓子,说道:“卑职曾到日本考察,得知日本人在1872年,也就是我朝同治十一年,日本以法国为范本的新学制诞生,建立起了国民教育体系,将全国划分为8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设32个中学区,各有1间中学,中学区下设210小学区,每个小学区设8所小学。总计全国有8所公。760小学。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考道、忠君爱国等思想,数年内就已经是“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到1905年,日本打败了俄国人。诚可谓重视教育之功~”

  徐天宝说道:“诸公的话令徐某汗颜,我在这里保证,不出两个月,热河就会有自己的学堂。只是欲治军先选将,要办学堂,也得有合适的人选来当校长。公司里洋人技师多得是,可总不能让他们当校长吧?”

  管廷献说道:“本来俞樾老先生很合适,可惜年逾八旬,空难胜任。”

  熊希龄也低头沉思了一番,他说道:“我到有两个人选~”

  “什么人?”徐天宝忙问

  “张元济和蔡元培~!”熊希龄说道

  徐天宝对蔡元培很熟悉,但是对张元济不熟,便问道:“这位张元济是何许人也?”

  熊希龄说道:“这张元济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当年参加、支持和同情戊戌变法的,被杀的被杀,革职的革职。翰林院里,张謇去办实业了,蔡元培回老家教书了,原本等着坐牢杀头的张元济,因李鸿章相助而幸免。李鸿章将他推荐给盛宣怀,于是他来到了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当了译书院院长,后来还当了南洋公学的校长。”

  管廷献说道:“如此人才难得,秉三先生当为都统求之!”

  熊希龄笑道:“可是5年前,他不知道为什么,辞去了校长职务,到一家印书的作坊里挡了经理,说是要要开民智,就需要传播新学,而传播新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印刷书籍。”

  徐天宝说道:“这位菊生先生倒是个人才,只是蔡元培~~”

  熊希龄忙说道:“元培确实有年少轻狂的时候,但是如今时过进迁,他现在一心教书育人。他与我私交甚笃,我可以为他担保~”

  “好吧,那就辛苦秉三为我去请这两位先生前来热河~!”徐天宝说

  熊希龄大喜,说道:“卑职一定极尽全力!”

  徐天宝点了点头,说道:“古人说要强国一定要内修文德,外修武备,如今文德已经有了两位先生,武备方面,诸位可有良将举荐?”

  管廷献说道:“我朝武备西学德意志,东学日本,都统与德国人较好,不如请些德国教员前来教学。”

  徐天宝点了点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中国眼下根本没有人可以称得上是军事教育家的,哪怕后世被称之为军事教育家的蒋百里和蔡锷,现在也是小年轻。蒋百里从来没有实战经验,蔡锷则远在云南,而且纵观后世,他练出来的兵也不过如此。没办法,还是修好了庙再去请洋和尚吧

  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手里的德国贷款来发展热河地方经济了。根据热河的情况,徐天宝制定了热河未来4年里要做的事情。在徐天宝的计划里,4年之后正好辛亥革命爆发,那是自己就要以热河为基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热河眼下的大型企业只有振华机器公司一家,所以所有的计划都是以振华公司为核心展开的:

  第一是发展农业,农业作为第一产,是位工业提供原料的,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其实热河一带的土质不算太差,水源也有保障,只是农业基础设施太差,因此,徐天宝打算首先投入五十万两银子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走集约化、工业化的生产路子。实行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方针,首先稳定和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然后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发展小麦、玉米、土豆、肉牛、肉羊的种植和养殖。其中又以土豆加工为支柱产业,后世内蒙东部是土豆出产大省,土豆加工工业原料不成问题。同时,振华公司也要开始向化肥领域进军,此举一来可以提高热河的农业水平,二来化肥也是制造炸药的廉价原料。

  第二是发展工业,具体细分为水泥、煤炭、冶金、机械制造、轻纺化工、和医药六大块。

  水泥方面,热河一带拥有制造水泥的丰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