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1)

山神 蛇蝎点点 2000 汉字|8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什么意思啊?”她在大河胳膊上打了一下,“你不想我去跟你一起啊?啊?你想不想?”

大河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跟秀秀是这样要好的朋友,有朋友在身边当然好,只是他又觉得她不该去,想了半天只能说,“……可是那边不好。”

这个理由完全地激怒了秀秀——那边有什么不好的?那些旁人口中描绘的新奇而丰富多彩的世界,宽敞的大马路,冲天的高楼大厦,梦幻般的游乐园,宽亮而豪华的房子里喝着红酒的俊男美女。还有一月那么高的工资。只需要打工个几年,就可以回村里来,买摩托车,盖大房子!多么好啊!多么吸引人!——她只觉得大河就是在嫌弃她,不想与她一起。

他不过是个老不开窍的笨蛋而已,也敢嫌弃她?敢情她这几年都是拿热脸在贴冷屁股了!

“你讨厌我跟倒你你就说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本来就是自己去!又不要你管!”她一赌气就站起来往门外冲。

大河嘴巴笨,反应倒是快的,急忙一把抓住她,然后在她瞪视中支支吾吾,因为解释不清楚,所以很紧张,“我不是,我不讨厌你,你很好。我,我……”我就觉得你去了不会高兴的,我就不太喜欢那边,我就不太高兴。

后面的话他没来得及说完,门口倒响起一阵此起彼伏的起哄声,“哦哟!喝哟!哎哟!”

他妹妹带着几个半大娃儿站在那里,恰好看到大河抓着秀秀的手臂说好话,以为两人偷偷在这里私会,简直要乐得不行。一群娃儿围着他们继续起哄,用山里话唱着儿歌开始闹腾,“憨脑壳(ko),娶老婆(po),亲一个(go),踹一脚(jo)!”

然后他们就开始尖叫着满屋子乱跳,“亲一个!”“亲一个!”

秀秀的脸顿时红得在昏黄的电灯下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一跺脚,她推开那几个娃儿就夺门而跑。

而大河被丢在那里,被一群欢天喜地唯恐天下不乱的的娃儿们围着,呆呆的不知所措。

第二天这事情就传遍了不大的村子,闹得满村风雨,老老少少地都说男未婚女未嫁,独处一屋还说些甜蜜话,不如趁早把婚结了,光明正大地过日子。秀秀羞得关在家里门都不出,饭也不吃。秀秀她妈虽然气女儿丢人现眼,但是又认为反正她女儿跟大河关系好全村人都知道,青梅竹马,门当户对,况且只是说说情话,又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好似也没什么不对。于是认真地理清了一下思路,她郑重地上门来找大河他三舅。

大河他三舅,四十好几,正是壮年的时候。但是近几年患上较严重的风湿病与关节炎,几番折腾下来,人便有些病态。两鬓斑白。

他一边抽着烟斗一边跟秀秀她妈道,“赖大姐,你也晓得,我这个侄儿,虽然我当亲儿子养,但是毕竟是侄儿。他结不结婚,我是管不到的。我也不会干涉他们。只要他想结,我就支持他结。”

“他三舅,我是这么个意思,”秀秀她妈道,“你看,我们俩家娃儿这么要好,结婚是可以的。如果我女儿想,我也不得干涉。”

“但是我想到,这会儿娃儿还年轻。你晓得我屋头,她老汉早就走了,剩到我们两娘女,造孽兮兮地过日子。我也晓得你屋头还有个儿子在读大学,手头也紧。”

“我看啊,我们还是先回去劝哈娃儿——这个婚先不要结,不然连个婚房都买不起!然后哎,干脆年后我女儿就跟你屋头大河一起去外省打工,等他们两个赚到钱了,再回来修房子、结婚,都要得!”

大河他三舅琢磨了一会儿,对这个说法表示同意。于是双方便分头回去劝两个小年轻,赶紧地趁早双双出去打工,省得在村里听那风言风语,也正好赚些钱回来办喜事。

大河对他三舅这个说法简直是百口莫辩。他这人老实单纯,因为内向,也不去跟村里其他男娃儿混在一起,连个这方面的启蒙都没有。就连青春期时莫名的躁动,都被他用做体力活儿的方法压下去了,早上起来时常撑裤子,他也没觉得什么不对,只等它自己消下去。成日里除了工作吃饭,就是琢磨他的手艺活儿。男男女女情情爱爱的,在他那里完全是一片空白。结婚?他压根就没想过。跟秀秀结婚?那更是超出他想像的范围了。

他不就劝着秀秀别去外省,怎么就发展到要不要结婚了?

他想着找秀秀问个明白。然而秀秀一直躲在家里不出来,去了两次,都只是被门口路过的小娃儿们起哄,一路追着笑闹,拿糖都哄不走。

没有办法,他只有揣着几个馒头躲到半山去逃难,顺便还带去了年夜饭里省下来的一截香肠,一个鸡蛋。

把香肠和鸡蛋摆在祭坛上,他一边啃馒头一边鼓着嘴与山神说话。

他并没有说前一夜与秀秀发生的事情,他觉得那不是多大个事。虽然山神也许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他还记得那年山神问他,喜欢不喜欢秀秀——但是他潜意识地就是不想与山神说这个。

他说他在外省这一年里发生的事情。

小娃儿们围着他问的都是些花花绿绿的新奇事情,他嘴笨,是说不出的。然而与山神说的,大可以是些外省不长竹子、工厂里的大狗取了个麻将名叫二饼——就是山里面说的二筒——有一种叫做自动贩卖鸡的玩意儿等等一类的小事,山神是不会嫌弃他的,并且对于这一切一定有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便总觉得有好多话想对山神说。他们毕竟有一年没见了。

不对,从他十六岁那年的年夜到现在。他们毕竟有七年未见了。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大河揣着棉袄又往半山去。棉袄披在身上,他打开一个手电筒,在昏暗的光下继续修补那只小竹车。到半夜里手电筒没了电,他便摸黑继续作业。只是渐渐地觉得冷得哆嗦,棉袄湿而阴冷,又困顿。不知不觉便蜷在大石头上睡了过去。

凌晨时醒来,他以为自己要感冒,结果没有。棉袄还是阴冷的,身上却仍然暖和。他扭头看着祭坛上那些祭品,仍旧好好地摆在那里,看不出山神是否享用了它们。

他匆忙爬起来,趁天未全亮,继续摆弄那只小竹车。然而就是这几日里持续的努力,也未曾挽救回它。它仍旧是那破烂的样子,编在外面的竹叶,因为不牢,又散乱开来。

有一些东西,坏了,便是坏了,没了,便是没了,过去了,便是过去了。这种无可挽回的道理,山神没有来得及教给他。而他固执了这么多年,始终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