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陈总出了这下策。
忙了好几天,稳定性试验箱运进去了,帕珠沙星批文的消息也传了过来一一次性通过!
第一次有好多稳定性数据是编写出来的,吴总心里很忐忑,万一检查出什么事可怎么向大家交代?所以下令说:“后面的批文数据全部按正规化执行,尽能地避免造假,做到全面合理合规,下周你们几个跟我一起到浙大药学院去一趟,听一听教授与专家们的意见。”
除了报批,碘普罗胺送浙大合成也有近三个月,也得仔细了解一下对方的工作进展。
与周飞鸯等进行碘普罗胺的交流结果却让王近之比较失望,侧链甲氧基乙酰氯用甲氧基乙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原料是反应完了,但却生成两个峰,与理论推导不符合。浙大反复多次计划进行结构分析,因为酰氯腐蚀性太强而无果,只能采购甲氧基乙酰氯进行后面的合成。
不对称合成部分,浙大选择了两条工艺路线,一条是用5-硝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选择性水解制备成5-硝基间苯二甲酸一甲酯后往下反应,可是,在第一步上就卡壳了,用所能查到的文献中的方法进行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比例是双酸、单酯酸与双酯比例基本相同,试了多种方法都没能得到有效分离,所以,只能放弃。
后来,又选择了双酰氯与甲氧基甲酰氯反应后,得到n-甲氧基乙酰基双酰氯,再与氨基甘油及甲基氨基甘油进行交换,与第一条工艺路线一样,得到的是三种物质的混和物,主峰含量只有70左右,因为上了多个羟基,重结晶分离的能力很差,最后,只能通过硅胶分离得到几克的粗品,并且是呈棕色的,色谱纯度也只有百分之九十二多一些,数量太少,无法往下实验。
转化率、收率、质量,无一项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根据一开始的合同,再过三个月项目要进行验收的,王近之估算了一下,以这样的进度,绝无实现的可能,而进不了验收程序,产学研的旗帜就立不起来,这将对企业与学校都造成很大的伤害。
四百四十九章 单酯酸酯
张益益组的钆贝的进展同样令人失望,第一步是通氯反应,因为氯气采购上的管制,用丙烯酸制备2,3-二氯丙酸甲酯的小试还没有开始启动。
交流会结束后,吴总对王近之下令说:“碘普罗胺我们自个合成试一试,记得你原先所在的轻旋医化就有氯气,钆贝第一步2,3-二氯丙酸甲酯合成也由我们进行,给你三个月,交出二百克以上合格的碘普罗胺成品。”
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新厂区在建设中,国家局又出台了药品注册的新政策,为了配合申报,原来的老产品每一个都有数不清的实验数据与分析数据需要补充,可政府扶持资金与荣誉也不可或缺,不容你拒绝,王近之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
由谁担任课题组长呢?这些老实验员中就熊伟安因为性格的原因还在底层,他的理论功底还是不错的,与潘满建一组也算是绝配。回到研究所后,王近之在人事上作了这样的安排。
造影剂的合成中,碘占的成本比例很高,自然地,在工艺设计中尽可能地让上碘反应往后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出于这样的技术思路,王近之选择了由双酯水解成单酯酸再往下反应的路线。
尽信书不如无书,专利报道涵盖的溶剂与碱的范围太广,不具有什么参考价值,王近之想起轻旋时曾做过的草酸单酯,用的是双酯在乙醇水溶剂里用碳酸钠回流选择性水解的,不妨试一试。
试验结果根本不水解,是碱性太弱了吗?那么用氢氧化钠再试一次,结果,双酯,单酯酸,双酸的比例接近1:1:1,调节温度与碱比例,结果并无明显好转,单酯酸的比例不能明显提高。
“碱与主料等摩尔,把溶剂列出一张序列表一种一种地试过去,能与水互溶的常见中性溶剂也就丙酮,二氧六环,独甲醚,低级醇及偶极非质子溶剂,我们挨个排好队试过去,我就不信找不到合适的溶剂与控制条件了。”课题组技术分析会上,熊伟安咬牙切齿地发誓。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占板观察,在所有溶剂体系中,结果大同小异,唯一的进展就是发现在大部分条件下,原料双酯很容易被去除掉,只剩下单酯酸与双酸。
这中间体看起来结构简单,实际上合成难度还不低,有点儿挑战性。王近之提起了兴致。
说不定是我们碱选择的失误,水解水解,总得要有水,也许在甲醇钠体系里,让双酯与甲醇钠相互交换,生成单酯酸钠沉淀,这样的话较难进一步往下水解,单酯酸的比例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了。突破水解不需水的屏障,合成上可能就是坦途。
熊伟安与潘满建根据这个思路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果然,单酯酸的比例一下子提到百分之七十多,经过钠盐在甲醇中结晶,水溶后酸化再过滤,得到了百分之九十七纯度的单酯酸,经过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95,双酯与双酸两种杂质低于百分之零点二的单酯酸中间体。
这一步反应虽然突破了,可时间整整用了一个半月。第二步的氨基甘油与酯交换倒比较简单,与碘海醇的酯交换极类似,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加氢把硝基转化成氨基也轻车熟路,第一批转化率就接近百分之一百。
接下来是制备单酯酰氯,酰氯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把酸与氯化亚砜在回流条件下反应,如活性不够,加催化剂,可是,奇怪的是,这个酰氯化反应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在氯化亚砜中回流,中控检测,转化率达到六十多一点就不再反应,过程除了原料,并没有检出其它副产物,这个从理论上无法解释。
四百五十章 三光气
无奈之下,王近之只能吩咐大幅度地增加氯化亚砜投料比例,提高催化剂用量或选择不同的催化剂,釆用各种不同的活性溶剂等等,结果都差不多,即有大量原料没反应完毕,而大分子量的酸与酰氯混和物,因为原料与产物性质接近,无法通过重结晶分离,合成又一次卡壳了。
那么,釆取三氯化磷,氯化氧磷等其它氯化剂试一试?这类催化剂都是高腐蚀强刺激性的原料,采购周期长,一来二回的,釆购到后一试,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