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古籍。
如果书页碎散脆腐,则一般会采用皮纸先裱一遍,然后再清洗,补洞。
没过多久,戴旭刚和康正勇两个人就回来了。
向南先让康正勇等人先将炉灶架设好,烧了满满一锅水。
等水烧开之后,他便将皂角、桂皮、蜂蜜等材料一股脑儿地扔进了锅里,然后又将颜色、纹帘与古籍相近的补纸撕碎,也都扔进了锅里,然后将火关小,慢慢熬煮了起来。
几个实习生看到这一幕,就如同看戏法似的,一个个眼睛瞪得老大。
这是在干嘛?
好像不是在煮吃的……
好奇归好奇,他们也都没有问,只是心里有一点点兴奋:
好像这次,能学到什么了不起的技术!
开森!
门外头,张铭和钱昊良也是一头雾水,他们也都看到了那两个实习生,好像在往修复室里搬了燃气灶,还搬了煤气桶,对了,还有个大锅!
向专家这是在干什么?
难道那两本古籍这么难修复,他们都准备吃喝都在修复室里了?
话说,就算如此,那也没必要自己煮东西吃啊,还可以叫外卖的嘛!
实在不行,也可以让实习生跑跑腿的啊。
实习生嘛,不就是来干杂活的!
不用白不用!
想了半天没想通,张铭先忍不住了,抬脚往修复室里去,他得劝劝向专家。
修复文物虽然重要,但不能太拼了!
刚走到门口,一股异香从门里传了出来。
张铭耸了耸鼻子,闻了闻。
嗯?桂皮的味道?做卤味吗?
这时候,钱昊良也被香味吸引了过来,他比张铭直接多了,轻轻敲了敲门,然后伸手一推,正好看到向南把补纸撕碎了往锅里扔。
钱昊良:???
张铭:!!!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发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之色。
向专家还有这种癖好!
卤纸吃?!
写在上架之后……
人过三十,其实,是不该有什么幻想的。
只是,我依然如那个不愿意醒来的少年,做着不切实际的梦。
可这一次,我离着曾经的梦想,是那么的接近啊。
仿佛,只要再伸手够一够,就能将它抓住,然后再也不肯放开。
我似乎抓住了。
又似乎破灭了。
惊醒之后才发现,原来,那只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泡沫。
那只是一个,一触便破的泡沫。
……
emmm,订阅相对来说不够理想,所以请允许我矫情一回。
我是一个特别宅的人,平时除了上班,就是窝在家里,大家就当我是对着电脑,自言自语吧。
神经质,或许是有一些的。
上架至今24个小时整,心情是有些沮丧的,将近4万3的收藏,有4万多是沉睡的。
心痛得无法言说。
还好,至少还有那么多一路支持着我的,亲爱的你们。
我会继续努力,尽量将书写得更精彩一些,不负大家的期待!
再说一下上架后的更新情况——
正常更新是一天两章,中午12点一更,下午18点一更。
请大家不要嫌弃又短又小,我一是要上班,二是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熬夜(书友群的书友们知道情况,这里就不说了,以免被人说是卖惨),所以能码字的时间确实很少,但可以保证质量。
我也不允许自己为了冲字数,赶时间,就拉低了这本书的整体质量。
一个盟主加更三章,目前本书有五个盟,我会慢慢还。
盟主加更的章节,在晚上21点左右。
再一个,每天第一更的标题上会标注今日更新数量,一目了然,也避免大家空等更新的情况出现。
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家,请继续支持订阅本书。
你们的支持,是我努力下去的动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向氏“珠联璧合”(求订阅!求月票!今日3更)
“这锅里面,是皂角碱性溶液。”
在张铭和钱昊良两个人依旧有些怪异的眼神中,向南一脸淡然,介绍道,“我在里面还添加了桂皮、蜂蜜、白芨等一些其它材料,再将补纸融入其中,重新化纸为浆,再用纸浆来修复书页或者画芯上的破洞,压平之后,几乎看不出修补的痕迹。”
张铭沉吟片刻,总算是理智回归,他问道:“向专家,这种方法可靠吗?”
向南点了点头,道:“可靠。我已经用这种方法,修补了一幅慈禧太后的《大富贵》。”
钱昊良脸色有些凝重,又带着点兴奋,他有些迟疑地问道:“向专家,我感觉这方法,有些像我们京派绝技‘珠联璧合’。”
“……”
向南脸色一滞,我这是打算不说是京派绝技的,怎么这么快就被人猜到了?
转念一想,又明白了过来,钱昊良本来就是正统的京派传人,“珠联璧合”虽然失传已久,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蛛丝马迹留下来,被他猜出来不足为怪。
但是,你猜归你猜,反正我不承认。
张铭却是一脸惊奇,看着钱昊良问道:“你怎么知道的?“珠联璧合”不是已经失传很久了吗?”
“失传了是没错,但是我们京派还是有典籍记载了一些蛛丝马迹的。”
钱昊良凝眉回想了片刻,说道,“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典籍上记载的内容,大致的意思是,把纸放在锅里和天然碱性溶剂混合,加入颜色后熬成粥状,修补虫蛀的书籍没有任何痕迹。”
“就这么一句话?”
张铭听了,有些不以为然,嗤笑道,“你这记载也没配方啊,怎么能确定向专家的就是京派绝技‘珠联璧合’?”
钱昊良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了摇头:“我只是猜测而已,再说了,就算向专家重现了京派绝技‘珠联璧合’,那也是他的本事,别人也不可能据为己有。”
“这是我自己在修复古书画的过程中,琢磨出来的一种方法。”
向南面不改色,这时候也插话道,“这种方法对于纸质文物的修复效果很好,而且还能大大缩短时间。我把你们叫过来,就没打算隐瞒,越多人学会,能够被修复的文物也就会越多。”
张铭呆了一下,随即大喜:“向专家,你的意思是,要把这种修复手法公开?”
“要公开?”
钱昊良的脸色顿时严肃了起来,他说道,“向南,我不建议你公开!”
这个时候,他也是顾不得什么了,连向专家都不喊了,反正他跟向南之间关系很熟,平时也是喊名字的。
张铭脱口而出:“为什么?”
向南也是一脸不解地看着钱昊良。
公开不好吗?大家都受益啊!
而且,大家都学会了这种修复手法,修复文物的时间也会缩短很多,效率都会提高不少。
对于挽救文物,不是更好了吗?
“向南,你别忘了,这可是你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修复手法!”
钱昊良一脸严肃,浑然不像平时那么和蔼可亲,他说道,“按照我们老一辈的说法,这手艺就是你向南的独门秘技,你要传,也是传给你的徒弟或者未来的孩子,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公开出去了呢?”
“如果按照现在时髦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