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6 章(1 / 1)

斗米仙缘 能优斯特 2000 汉字|5 英文 字 3个月前

落下,都化作一名雄壮的豆兵,从地上捡起岩石、土块,朝缺口狂奔而去。

当下,仍有河水源源不断,从缺口涌出。

不少豆兵被汹涌河水一冲,当即淹没其中,但更多的豆兵举着石块、土袋蜂拥而上,前赴后继填补缺口。

方斗发了狠,以人民子弟兵的方式,令豆兵手拉着手,以身躯堵住缺口,再用土石填埋,一步步夯实河堤。

法力飞速流逝,但数不清的豆兵工作下,总算将众多缺口堵死了。

往外流淌的河水,沦为无源之水,最终断绝了。

方斗拍拍双手,豆兵一个个消失,还原成漫天稻种,被他收入袖中。

“龙女,可以开始了,呃……”

方斗正要招呼,却见到龙女满眼泛光,“这个一定要教我!”

“你这么厉害,不需要学!”

方斗这是真心话,对方是真龙后裔,天生大神通,只要等到成年,就是神仙一流的存在。

“不嘛,我就要学!”

龙女拉着方斗袖口,摇晃着撒娇。

“好好好,你想学我就教!”

方斗提醒她,“先把洪水送回运河!”

龙女拍拍胸口,“这也不难,你看我的!”

深吸口气,龙女掌心朝天,微微往上轻抬。

刹那间,地上的浑浊水流,似乎被牵引着,全都升到天空。

从视线延伸出去,就见到广阔的平原大地上,无数肆虐的洪水,尽管已经停止流动,仍被抬到空中。

如此壮阔的景象背后,乃是龙女神乎其神的神通,以及永无尽头的力量。

“去!”

龙女打了个哈欠,洪水哗啦啦,砸落运河中,水面被打破,升起几十米,乃至千百米的浪花。

洪水过后,遍地都是神情麻木的百姓,全身泥泞相互抱着,两眼无声望着面目全非的家园。

不知过了多久,才有人反应过来,起此彼伏响起哭喊声。

重建家园,谈何容易?

“袁养正,那边也有敌人来了?”

龙女指向一个方向,经过先前性空的事情,她开始警惕起来。

“什么?”

方斗奇怪,怎么还有敌人?

来者出现在视线中,方斗反应过来,原来是太守和闻先生。

“袁教友,听闻你打跑释门恶僧,本官特来相谢!”

方斗突然笑了,说道,“两位教友,何以前鞠而后恭?”

果然,太守和闻先生对视,目光有些苦涩。

先前的袁养正,充其量是得了桑村学派的遗宝,普普通通一位儒生而已。

经过和性空恶战,‘袁养正’的大名,将名扬天下。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杞子传人、眉山公青睐,哪一样不是天之骄子的待遇。

这次交战,天下的关注点,不在恶蛟身上,不在运河决堤,只在二人交锋上。

事情就是这么残酷,不管淹没多少良田,多少百姓受难,但世人关注的,只在乎释门和名教两家的青年俊杰交锋的结果。

结果就是,名教略胜一筹,释门反而吃瘪了。

太守和闻先生,再度见到方斗,变得客气无比。

耗子啊,方斗没有给他们太多难堪,而是直接进入主题。

“恶蛟为祸,百姓受难!”

“请太守即刻派人派粮,赈济灾民!”

太守点了点头,“我为一郡父母官,此为应有之意!”

方斗接着说道,“必须尽力救治,不可造成太多伤亡!”

这时候,闻先生出言解释道,“袁教友,你没有牧守一方的经验,救灾一事,岂能尽如人意?”

在他的解释下,方斗才知道,封建时代救灾的规矩,往往都是等到灾情末尾,人死的差不多了,才会大规模出手救治。

此举虽然冷酷,但在资源紧缺的年代,却是最佳抉择。

即便太守和闻先生,属于有能力的官僚,若是按照他们往常的规矩,幸存下来的百姓,不超过三成。

“这可不行!”

方斗脱口而出。

太守听了也不气恼,他大致弄清袁养正的性格,此人绝对是出乎茅庐、年轻气盛的典型,将世界想的太美好,总想着十全十美。

“袁教友,不如这样,我可以提供人手,已经粮食物资,交由你掌控,用来救治灾民!”

也罢,趁机卖个人情,也好结交这位新星。

闻先生接着解释,“连年大灾,郡内粮库吃紧,拨不出太多粮食。”

他报出个数字,方斗听了皱眉,果然不够,这样下去,还正要饿死大半灾民才能结束。

“不能再多了吗?”

太守闻言苦笑,“袁教友,实话跟你说,维扬郡的粮食,多半不在官府的粮仓中,能拿出这些,已经是极限了!”

方斗咬咬牙,实在不行,自己补上剩下的缺口。

这次恶蛟作乱,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到方斗身上,是他冒冒失失带龙女认亲,引发了连番恶战。

“灵稻,应该能顶一阵子!”

方斗内心盘算,实在不行,再向米斗拆借一部分白米。

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等宽裕了慢慢再还。

“袁养正,你什么时候,教我那好玩的?”

等太守和闻先生离开后,龙女发问。

“咱们边救人,便教你!”

归程途中,太守突然问闻先生,“刚才怎么忘了问,袁养正身旁的女子,究竟是何来历?”

“没注意,应该没什么要紧!”

闻先生摇摇头,想要回忆,但越是尝试,关于龙女的印象,就越是减少,到最后,半点也没留下。

太守和闻先生二人,转眼将其抛之脑后。

第四百三十七章 灵米济世

“多谢大老爷!”

一位灾民手捧破碗,里面盛着热气腾腾的滚粥,对方斗感恩戴德。

方斗身旁,站着龙女,身后跟着维扬郡各级大小官员。

太守说到做到,立刻派来人手辅助方斗,许诺的有限钱粮也是陆续到位。

维扬郡虽然有运河水利,更兼天下织造的中枢,财富固然深厚,自身却不是产粮地。

这番遭了水灾,连为数不多的粮田都淹了,官府的粮仓早就空了。

方斗身后的官员们,颇有些忧心忡忡,粮食本就不多,按照方斗的熬粥法子,怕是撑不过十天。

自古以来,赈灾必定设置粥棚,将难民聚集起来,以免散落民间作乱。

不管粮食多寡,都要熬粥,而不是做饭,这里面大有讲究。

难民饥一顿饱一顿,胃里早已虚弱不堪,只能以柔和的热粥养着,若是吃米饭,说不得划伤胃里,吐血而亡。

广个告, \\\\app \\\\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竟然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再者说了,无论太平动乱,天下粮食总也不够,同样一把米,用来熬粥可比做饭好看多了。

但是,熬粥也有门道,多水少水,无非就是出锅的热粥稀薄粘稠的区别而已。

太守派来的官员们,或多或少,都有就只灾民的经验,原本还想劝说。

但方斗真就是实心眼,按照前世电视剧的说法,要求“竖叉筷子不倒”。

如此一来,百姓们倒是吃得满意,但运来的粮食不够了。

粥棚前,排队打粥的百姓,一眼望不到尽头,让人看了头皮发麻。

大半天后,终于有官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