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5 章(1 / 1)

斗米仙缘 能优斯特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3个月前

术士见识到法术的威力,不甘心和凡夫俗子一般,百年寿命一到,便寿尽而亡。

于是,便有了千秋社!

千秋社收罗四方的秘术药方,企图炼制出真正长生不老的丹药,甚至连捕风捉影的妄谈也不放过。

须知,挂印观在会稽这么多年,也没听过有谁,炼成长生不老丹。

本朝皇帝,也有迷信炼丹的,以皇帝至尊,能调动天下资源,没见谁能长生不老的。

况且,千秋社形式极端,只要和长生有关,无所不用其极。

天池山上的秘洞内,千秋社为炼制‘延寿丹’,不惜抓来活人?试验丹药。

这门延寿丹?本就是民间流传的一种丹药,没听过有实物出现。

千秋社得了之后?投入大量金钱资源?炼制出各种版本,用活人试验丹药。

丹若不成?就是世间剧毒,凡是试药的药人?运气好的一命呜呼?运气不好的苟延残喘,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害了成千上百人,最终也只得了眼前一叠资料。

方斗看了几眼,这字句之间?浸满了尸骨鲜血。

米斗虚影跳出来?对着资料一扫,随即隐没不见。

方斗一搓手指,将‘延寿丹’的丹药,连同千秋社的资料烧掉。

“害人的东西,不必再留了!”

‘延寿丹’?顾名思义,是延长寿命的丹药。

那张丹方或有残缺?对丹药性能描述语焉不详,究竟能延寿多长也不确定?是十年、百年,还是一年半月?

只是说了?服下此丹后?会在当前状态保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容颜不老、身体机能不会衰退,属于延长的寿命。

等到丹药的药力消失,便会正常进入衰老的周期。

“什么延寿丹,不就是‘时停胶囊’吗?”

方斗翻了个白眼,越想越是不对。

如果我不知道,自己寿命有多长,怎么才能证明,这‘延寿丹’真有用呢?

“啊呀,莫非‘延寿丹’,就是一场骗局?”

方斗越想越有可能。

无论孩童老人,少年中年,服下延寿丹后,均没有明显的标志,怎么看出是否有效?

还不是凭骗子一张嘴?

“啊呀,真是亏大了!”

方斗懊恼不已,这次进攻天池山,花费重金炼制火器,结果就得了这么一张假丹药方。

相比之下,资料中记载,千秋社其他攻关的丹药,反而有些靠谱。

比方说‘回春丹’,嗯,听名字像是开车,实际上不是。

回春,指的是回转青春,即便是花甲老人,吃了这颗丹药,也会重回青春年华,恢复壮年。

这种丹药,最受那些掌握权势的老人追捧,若真有一颗,哪怕是花费一半家财,也要买到手!

为什么不是全部家财?开玩笑,人生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活着,钱没了!

还有其他各种丹药,听起来都玄幻。

千秋社,还有各种秘法,也可以也延长寿命。

比方说‘输血法’,以秘法喂养药人,将他们全身精血凝聚,输入自身体内。

药人失去精血,迅速衰老死亡,反而是得了精血的人,掠夺了对方的寿元,将延迟衰老、寿命更长。

“见鬼了,输血还有这般用途!”

方斗看到这里时,连忙摇头,“一派胡言,老子可是o型血,按照你这个说法,以后还要不要献爱心了?”

还有‘眠棺法’,打造一面棺木法器,以铁链捆绑活人,上面以符文吸收寿命。

施法者在棺木法器中沉睡,借此阵法掠夺寿元。

方斗冷笑不已,这个稍微有些靠谱,西方那帮属蝙蝠的,早就在用了。

刚才看到这里,方斗终于忍不住,一把火烧了。

愚蠢之极,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连想都不屑去想。

可是对千秋社来说,可是将一样样丹药、秘术,实实在在施行,背后害死多少无辜人命。

“千秋社,该灭,幕后黑手,该杀!”

方斗恨得咬牙切齿,为了自身长生不老,就要让别人无辜送命,这是什么道理?

有伤天和,这个词语,方斗如今深切理会了。

到了后半夜,方斗突然感应到,米斗跳到面前,吐出一颗法术种子。

“延寿丹!”

呵呵,方斗下意识就推开。

但想了想,米斗从未让他失望过,或许对这枚丹药,也能改造得像模像样。

“主药:仙人之血三滴!”

“辅药:……”

“……”

“炼制方法:……”

“效果:……”

方斗看完这张丹方,心平气和。

呵呵!

主药就是仙人之血,我上哪去找仙人!

就算找到仙人,你客客气气上前,商量,“咱要炼丹,能都在您手上拉个口子,让我接几滴血吗?”

“我保证不疼,只要一下就好!”

你猜,仙人是会拍死你,还是拍死你?

老实说吧,这年头,你能弄到仙人之血的难度,基本上,和修炼成仙差不多,嗯,或许更难。

换个思路,老子都成仙了,还要‘延寿丹’做什么?

仙人本就寿命无穷,还缺你那三瓜两枣的?

完美的逻辑闭环,你越想越有道理,偏偏还发不了火!

“算了!”

方斗摆摆手,将这枚法术种子送入脑海。

所谓的延寿丹,就把它当成个笑话,抛之脑后!

明天一大早,还要下天池山,前去攻打千秋社总坛。

今晚要养足精神,不然第二天哈欠连天,影响我精神小伙的形象。

方斗打了个哈欠,翻身睡着了!

第两百三十章 往日

会稽山,自古以来,闻名已久。

但在如今,却以山上的挂印观闻名,从年头至年尾,香客信众络绎不绝,前来拜祭神仙。

相传,千年以前,某个饱读诗书的朝中大儒,某日大彻大悟,于官署前挂印归去。

他一路离开朝堂,漂泊江湖许久,终于来到会稽山下。

“此地甚好!”

这位大儒,当即结庐出家,自号挂印真人,开启了会稽山挂印观一脉。

时至今日,挂印观早已不是当年的破旧草庐,形成连绵数里、占据七八个山峰的庞大建筑群。

创派祖师是读书人出家,但挂印观却是道家的一支嫡传,传承的是东南道宗,根深源长。

到了这一代,挂印观更是鼎盛,观主明皋法师,曾三次出入皇宫,为隆光帝讲解道经。

这几日,原本热闹的山上,变得冷清下来。

挂印观内,无论是道士、道童,均噤若寒蝉,走路时都不敢高声。

至于道馆大门,更是紧闭,除了一则通告,闭观谢绝访客。

最近出了一件大事,才是招致这般的根源。

原来,早在上个月,正是本门祖师诞辰,全观上下举办一场打醮。

这次法事,可谓隆重之极,上下均极其关注。

可是,在打醮过程中,除了一件大事。

一位明字辈的老人,意外失手,打翻了祈福的七七四十九盏明灯之一。

明皋法师勃然大怒,下令将这位师弟,押入祖师祠堂反省,禁足七七四十九天。

那天过后,明皋法师心情阴沉不定,甚至还有道童奉茶? 被他找个借口处罚的。

挂印观内,除了明字辈的同班道士外,其他小辈均战战兢兢? 生怕触了霉头。

不少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