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 章(1 / 1)

舌尖上的唐朝 小陆探花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贞观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老范的岳阳楼记好不好?这个不用李好来论证,后世东方谁人不知?

李二和老房两人的见识不低,他们一眼就能看到这篇文章的精华之处。而且李好的毛笔字水平因为小时候经常练习,也不错,看起来很雄浑漂亮。

对于喜欢书法的李二来说,他只看到这字就喜欢上了,更何况这序还是一篇能名震千古的文章。看了这文章后,李好怎么安排李二心里也大致有底了,这少年不能从医。

“皇上,请用膳!”没等李好吭声,李好身边的宦官已经提前出声了。李好准备的鸡汤面香味十足,单是闻了就让人胃口大开,这样的美食肯定能让皇帝喜欢,自己到时也能得到惠利。

“咦,子佳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吃食?味道如此之香?”李二听到宦官的提示后扭头看了过来,见李好已经带着吃食过来,小心的把自己手上的文稿收好,然后笑着问道。

“三鲜鸡汤面。这里还有泡的酸菜和辣椒,皇上如果觉得味道清淡了点,可以加上这些。”李好不太清楚李二喜欢什么样的口味,所以口味稍稍清淡。

把面端上来摆好,李好便自己演示一番给李二看,李二很快就明白怎么加配菜。等李二开始吃的时候,李好同老房两人才跟着对付自己碗里的面条。

“好!真好吃!这面条是何面条?竟然能做成如此细的圆条出来,被这鸡汤一煮,加上这三鲜配料和配菜,味道实在是太鲜美了,宫中御膳,味道也不过如此而已啊!”

李二开始吃的速度不快,品尝一番汤汁好配菜后,他就已经管不住自己的口了,很快就风卷残云一般,把满满的一大碗三鲜鸡汤面一口气吃掉。“不知道这碗鸡汤面价值几何?”

“按照长安城的物价,十文钱一碗,成本已经足够,还包括人工和三四成的利润。如果做的量越多,这成本就越低。”李好听后头也没抬回到,这东西根本就不值什么钱。

但是到了宫中后,这些东西要值多少钱,李好还真说不准。但是把一些成本分薄下来,这些东西实际上就不怎么值钱了。宫中的膳食有很多陋规,不过李好没想过去改变那边的规矩,那样得罪的人太多。

“吃了这碗鸡汤面后,我对李少君的厨艺再次感到叹服。天然居的美食已经很好吃了,没想到一碗简单的面条也能给少君做的如此美味,少君可以称的上食神了。”

老房这个时候已经把自己碗里的那份吃完,吃了之后也忍不住称赞起来。对于他们这种地位的大咖,什么美食没吃过,现在竟然被一碗简单的鸡汤面征服,李好的厨艺可想而知。

“房相过奖了,这面条吃完了,臣想向皇上和房相给这面条讨个名字,以后这种面条就能在我大唐随处可以销售了。”李好拿出这个鸡汤面出来,不是没想法的。

在这古代,没有什么东西比皇帝亲自命名称号的东西更好卖,也没有谁的广告代言作用能比皇帝好,更何况还有一个名相。

“你这小子,这面条做了出来,恐怕就是早等着我们两了吧。”李二听后并没什么不满,今天的他心情很好,看到一篇千古好文章,还吃了一碗味道鲜美的三鲜鸡汤面,所以这事情他揽下来了。

这挂面还有故事的,既然皇帝愿意给它御赐名字,李好觉得还是把故事讲了出来好。而且林县令那人不错,李好不介意在李二面前给他吹吹风,提高下印象分。

“原来此面还有如此来历,倒是辛苦子佳了。不仅治愈了那些染上瘟疫的百姓,还为他们想出如此一条谋生之路,那林县令也不错,甚好!”李二和老房听了之后沉默了下,然后给出一个评语。

随即李二在李好的书房里面写了春丝挂面四个字,这便是李好今天做的那鸡汤面条用到的挂面的名字。名字是老房想的,字是李二题的,这春丝挂面由此美名将在整个大唐传播。

李好得到这副题字后,心中不知道是喜还是郁闷。因为他的岳阳楼记却被李二霸道的没收了,回给李恪的信他还得自己另外再写一份,但是原本写好的那份现在已经不属于他了。

“这篇文章连着这副字我都收了,回头我让宫中给你拔些赏赐过来,算是给你新婚的礼物。”李二笑的很得意,尤其是看到老房嘴角扯了一下后笑的更得意起来。

如果李二不动手把那份文稿抢了,老房也在动这个念头。准备到时让自家的房二来拿,他自己拉不下老脸,不好意思抢后辈的东西。可惜他的权利没李二大,脸皮也没李二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二先霸道的抢走。

------------

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了一把

“少郎君,这婚宴的酒宴怎么摆?要用那些菜单,武夫人让我来询问你的意见,她说你对这个东西最有资格,所以婚宴的菜单全由你做主。”

李二顺了一副岳阳楼记走了,走的时候心满意足。老房一看李二这样干了,索性也放开不要老脸了,硬是从李好书房拿了一副联句的帖子走了。

那是李好无聊时写的一副联句,也是后世看到的某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老房看后很是满意,对这句话极为称赞,然后学着李二的无赖作风直接拿去了。说是自家书房差个联句,这个用上正好。

可惜李好说的那个“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没见到有字帖,要不然老房不介意自己脸皮再厚点,把那那副字帖也顺了过去。

李好哭笑不得的看着两人的作风,感觉自己似乎还是第一次认识这大唐的君臣一般。自己的字不错,这个李好有点底气,但是也不至于让两人连风度都不要了。

自己赔了两碗面,还贴上两幅字,最后换来的只有一个挂面的名字。怎么看这生意都不划算啊,希望这大唐的君臣以后在对外国事也如此行径就好了,那就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