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8 章(1 / 1)

灵山 徐公子胜治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圣,惑弄无知之徒,既入众生中,形容与众生无别,动念下界行于轮回中行事本无脱可言。若你不能让听闻者证悟各种仙家果位境界,就不要以各种仙家身份自居。

若闻者能见证明悟,那无所谓,这不是犯天条,而是你的功德,此为仙家在世行止界限。

这第二条与条相承接,讲的是仙家在世行止之规,明确了界线的分别,常人听起来可能很复杂,种种行止不好分辨。但脱轮回众仙家心念通透,很自然就明白其中的含义所指。

诸天各派也有类似的戒律。碧桑洞有戒,弟子行走世间,在未得仙家传承的世人面前,不得以仙家自居,所以李元中在市井中只是一名乞丐。还有更严格地,比如小和尚法舟,在人世间就是个和尚,就算在诸天世界面前,也不能自称未来佛弥勒。

未证时不得自称,寄名受印时便受此戒,心念有违则自斩。至于他人谈论弥勒佛,则与法舟无关。这一戒不是约束世人的,而是约束法舟自己的,是无量光留心印所授。

但此天条范围更广,诸天世界所有修士立愿共守,而非一派一教之戒。

第二条宣罢,青帝又说了第三句:“不可欺夺他人之信。”

妙语声闻中解释了何为欺。

比如有那么一句话,叫作:“信我者,得永生。”这算不算欺呢?凡人也许分不清,但仙家通透心念自然能分清。

若是阿罗诃面对未明悟众生如此开口,则是犯了天条中的第二条。若是留下传承:“信阿罗诃者,得永生。”这不犯天条也不能算欺,因为此修证之路确可往轮回外,有天国可证。

若命传人宣扬:“不信阿罗诃者,不得永生。”此即为欺,因为轮回外不止天国。若此句改为“不信阿罗者,不得入天国。”此不为欺。

但有一点,世人未必得真传,什么样的资质、悟性的人都有,也可能说出不信阿罗诃者不可永生的话,但那是世人自取自误自谬,天条管不着他们。但做为天国仙家而言,不得以天使地身份下界显圣如是说,其实这三则天条一体不可分割,违其一往往就是违其三。

那么何为夺呢?“世人必须信奉阿罗诃。”仙家出此语即为夺。

自古以来,“欺夺他人之信”之徒太多了,人间几乎遍地都是,但天条约束的只是脱轮回的仙家,它唯一的惩罚就是斩落轮回,世人本在轮回中,天条就算有责,也无所可责。天条只能约束仙家却管不了轮回众生的道理就

阿罗诃已不在又无处不在,上文提到了他只是举例,否则很难解释这番仙家妙语。不要误会是青帝无礼冒犯天国,因为天国早有此类似戒律。阿罗留于人间道统派系林立,互相争执甚至残害不休,众位大天使从未下界插手,只冷眼观人间教众自取。

但今日天条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并不仅是大天使们对待道统传承内部地态度,而是对待世间所有各教传承的态度,这是天国未曾立戒的。它也不仅为天国而立,而是为诸天世界而立。

“上述三则,则是我所拟天条,请诸天世界共鉴。”青帝已经说完了,站在封仙台上背手不言,只等诸天众修士开口相商。

这三条拟地好不好、可不可以拟出另外的三则?这话不好说,因为按照先前的约定,登台所拟的天条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斩断如今天人之乱的死结,二是不违诸天世界修行本源。青帝并未明言这三条能不能达到要求,而是开口向诸天宣讲,让众仙家自行推演。

梅振衣当然知道青帝登台想说什么,他若拟天条应与青帝说的一模一样,刚才法舟也欲登台,不知是否另有所拟?此时法舟在台下闭目垂帘一言不,诸天世界都沉默了片刻,这种场合谁也不好率先开口驳青帝,但心中还是有疑惑的。

个打破沉默地,是诸天世界中最爱多嘴插话的一位仙家。只见提溜转站在南天门外,摸着后脑勺道:“青帝所拟三则,应符天条的要求,但世人闻之恐生怨望。”

青帝淡然答道:“若不立,则无怨望可言!我曾听梅真人妙语稚子溺水,邻人救之,主家责问衣何在?”

这曾是梅振衣在方正峰上对心猿悟空说的话,此刻被青帝引用,没有什么仙家妙语声闻解释,但在场的众仙家都听懂了。诸天齐聚是为了斩断天人之乱,避免末法到来,若此时无策则后患无穷,按梅振衣地说法仙界无尽烈长缨、人间处处青丘山。

假那样的话,等于儿子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衣服呢?再举个例子,假有吐蕃族人听闻了青帝所拟地天条,拍着脑袋叫一声:“以后再与回纥打仗,莲华生大士就不能显圣帮忙了吗?这天条太操蛋了!我吐蕃国势之衰,全赖此封天之举。”

他却没有想到一点,当时若不定策让诸天共守,天人崩乱末法到来,世间哪里还有什么吐蕃、回纥?他哪还有可能说出这番话?他也不明白另一点,吐蕃国势之盛在吐蕃国人,吐蕃国势之衰也在吐蕃国人。

诸天世界皆为脱轮回修士,苦海早渡,曾于轮回中不知是猫是狗,不知曾往生何乡何国,不知见证多少兴衰更替。于世间法而论,强者一世自强不息,尽世间才智物用,这便是轮回中的因果缘法,诸天神佛只能规劝也无法勉强。

仙家所能指引者,为行止修证,渡世人于轮转中结福缘,最终可得脱彼岸。而仙家自动念寻业尚有天劫可怖,更有落入轮回之忧。

众仙家几乎都明白了青帝地语意,很多人忍不住笑了,提溜转拍了拍脑门,退到钟离权身边不再言语。

诸天世界一时又无语,没有人反驳也没有立刻拥立,都看着广场上众位高人前辈:法舟、观自在、大势至、波旬、米迦勒、拉斐尔、乌利儿、雷米勒、罗含、梅振衣、太乙、玉鼎、东华、碧霞、云中子。他们才是代表诸天见证之人,尤其是法舟、梅振衣、波旬这三位的意见最重要。

但看法舟地神态分明是不想说话,看波旬的神色似乎有话要说却没开口,不知在等待什么?而梅振衣手捧金击子被力定在原地说不出话来,看见这个场景,隐约感到很不安,突然意识到什么,却无计可施。

广场中位开口的仙家是观自在菩萨,她轻移莲步仪态万千,上前行了一礼道:“青帝所拟天条句不可忘拟天心为己心,本座同悟。但登台拟天条宣之诸天之举,正合妄拟天心为己心之行。”

青帝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