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寺,是玄宗临时安身地行宫,这一走出佛堂上马,就被一伙吐蕃使节拦住,围着他要吃的,情急之下说话叽里咕噜夹杂着番语。还没等杨国忠答话,寺外职守的禁军就大喊道:“杨国忠串通胡番谋反!”一箭射来正中马鞍。
杨国忠受惊落马,急忙逃进马嵬驿。被羽林军追上一刀砍死,士兵接着杀了杨国忠地姐姐韩国夫人、妹妹秦国夫人以及妻子家眷。御史大夫魏方喝止禁军,也被杀,左相韦见素被打地头破血流,陈玄礼及时现身约束士兵才救了他一命。
杀杨国忠只是第一步试探,一旦成功见军心可用。陈玄礼就开始了第二步的逼宫,率军围住了沉玉寺。喧闹声惊动了李隆基,问左右生了什么事,门外有人禀报杨国忠谋反被诛。天子大惊失色但已无计可施,派内侍高力士宣旨请军士退下。羽林军不退,李隆基只得亲自出门安抚。
见天子到来,陈玄礼下马跪拜道:“杨国忠谋反,已被诛杀,其妹杨贵妃不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割爱。\\将杨贵妃处死。”
李隆基晃了晃,若不是高力士在一旁搀扶,他差点软倒在地,仅仅几天功夫,堂堂地万乘天子竟沦落到如此地步。众叛亲离,竟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李隆基良久不答话。而陈玄礼跪地不就这么僵持着。
李隆基还想维护天子地尊严,最后拄杖道:“朕自会处置!”转身走进了沉玉寺,而大军仍围在寺外不退。旁观地大臣也看清了形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追进寺中劝道:“今众怒难犯,安危只在旦夕之间。愿陛下早做决断。”说着跪在地上向李隆基连连磕头。
等韦谔抬起头时,只见头花白地皇上早已泪流满面。口中喃喃自语道:“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李隆基心里很清楚。杨国忠并无兵权,在如今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造反。同时他也明白有人嫉恨杨国忠,一定要杀之而后快,可惜这些话他说不出来。为形势所逼,士兵不听自己的号令,他不得不承认杨国忠谋反,既然如此,只能辩解杨贵妃并不知情。
高力士劝道:“贵妃诚无罪,但杨国忠既诛,众将士怎会安心让她侍奉陛下左右?将士安宁,陛下才有安宁。\\”这话已经很露骨了,众将士擅自杀了杨国忠,怎么会留下杨贵妃呢,难道还等她将来报仇算帐吗?李隆基要想自保,只能顺应众人之意。
李隆基万般无奈,命高力士将杨贵妃牵到沉玉寺后院一棵梨树下,赐一丈白绫自缢。杨玉奴时年三十八岁,这些年仓皇出逃仍带她随行,可见恩宠未减。
可怜杨妃直到高力士捧白绫而来才清楚生了什么事,眼泪如断线的珍珠扑簌簌洒落,全身都在颤,扶案问道:“天子何在?”
高力士不敢抬头,低声答道:“山河破碎,天子无威。六军逼宫门外,贵妃娘娘莫要怪罪。”
正在说话间,高力士耳中突然传来细细的却又很清晰的声音:“高力士,你将亲手缢杨妃,请听我言。”他吃了一惊,抬头转身望去,那个声音又说道:“莫顾盼左右,我非你所能见,按我说的做就行!”
高力士缢死杨贵妃,玄宗下令将尸身抬到佛堂中,让陈玄礼等将领前来查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道:“臣等为社稷大计,诛杀杨逆,未尊圣旨,请赐矫制之罪。”
李隆基只能安抚道:“朕识人不明,以至今日之乱,欲往蜀地重整军马平叛,尔等皆国之志士,应加爵赏,何罪之有?”
众将士一齐拜倒高呼万岁,天子命高力士草草掩葬杨贵妃,默默洒泪不语。众将士整顿军马继续护驾前行,这场兵变告一段落。然而离开马嵬驿还没有多远,当地的一伙乡绅跪地拦驾,代表“百姓”请命,请求留下皇太子李亨率军平叛,羽林军众将士也一见这个场面,李隆基已心知肚明,这分明是太子一手安排的,就是要夺权将自己架空再一脚踢开。但如今将士之心已随太子,也不可能再听李隆基的号令了,如果李隆基继续掌权,将来翻过身来平定天下,这些人都会担心自己地安危,只有拥太子上位才能保住身家。
李隆基无奈,只得留下太子,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军平叛。李亨率领羽林军大部与父皇分道扬镳,北上灵州收拢西北边镇军马去了。而李隆基在一队禁军的护卫下,继续南行入蜀,于七月二十八日到达成都。
李隆基在大唐天宝十五年(公元六月十二日逃离长安,六月十四日到马嵬驿遇兵变缢杀杨贵妃,随即遭遇太子夺权。李隆基做为一代盛世帝王,并不安心被儿子摆布,南行途中的七月十五日,他做了最后一次挣扎,下了一道诏书,史称“分制诏”。
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至灵州召集西北边镇军马,南取长安、洛阳。
命永王李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使,沿长江而下,沿途招募士卒军马、甲仗粮草,北上平叛。
这是分兵两路的战略,而以当时的形势看,北方战乱南长江流域,也是为防止黄河流域战势不利所做地长远打算。李隆基还有些不甘心,并不想这么快就退下历史舞台的最高峰,还想玩诸子、诸将制衡地帝王术。
可惜这一道分制诏下晚-事如何,请登6,章节更多,
最新全本: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
308回、山河如旧人间乱,烽烟望尽无长安
灵山山河如旧人间乱,烽烟望尽无长安
在李隆基下“分置诏”三天前的七月十二日。\\、qb五。c0m/.qb5.太子李亨在将士的拥戴下于灵州自行登基。改元“至德”。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任用郭子仪、李光弼为将。收拢各镇军马。已经取得了皇权正统地位。可怜南行途中的李隆基还蒙在鼓里。不知自己莫名就成了太上皇。
李隆基入蜀之后。永王李奉诏前往长江流域就成了师出无名。因为已登基的李亨不承认这道诏书。也不会认可这种南北分权的格局。新皇李亨在当年十二月对永王李下达了讨伐令。由于第二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李亨图谋进攻长安。北方战势正紧。一时还没有顾及到江南。
但永王李并不知情。就算知道也不会认为自己抗旨。仍然奉诏出师。沿江东进一路聚集兵马、邀集各种势力支持。眼看天下刚刚经历君臣反叛、父子逼宫。紧接着又难免上演兄弟相残的一幕了。
这一番大乱。不仅牵涉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