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
李元中化拐杖为飞龙。冲散面前拦路的浪涌。多少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别忘了这里是天庭东海。敖广号称东海龙王。只听大海深处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吼。四面的波涛突然间凝固了。就像巨大的、堆砌在一起的、一眼看不到边际的绿色水晶。
咔嚓一声脆响。海面突然海浪就像无数大块的水晶飞起。海中飞出了一条巨大的百丈金龙。核舟中的梅振衣眼芒一闪。这条金龙的形像他有些熟悉。正如自己手中三神器合击幻化出的金龙。正准备出手迎敌。神念中忽听师父钟离权喝道:“振衣。稍安勿躁。还没轮到你出手!”
金龙飞出海面。被击碎的波涛却没有落下。凝结成各种形状。如奇异的云飘浮在金龙周围。钟离权猛然睁开眼。在葫芦上站了起来。朝金龙喝。你终于现身拦路了。”
金龙口吐人言。声音如滚滚闷雷:“龙山在东海之中。大天尊将龙隐姑镇于龙山。就是让我守护道路。钟离权。若在其它的方我还怕你三分。但此的是我的道场。我占据天时的利。劝你莫与我相斗。”
钟离权捻着胡须笑了:“敖广啊。你不该飞出来吓唬孩子的!”
说着话扇子向前一划。却不是冲着敖广。而是冲着眼前的海面。就似奇异的空间被分隔。敖广感觉自己突然孤悬云端。“离开”了东海。他大吃一惊。摇头甩尾一个盘旋。飘浮在身边的水晶状云团出浪涛之声忽然散开。空中仿佛出现了另一个世界。又是一片奇异的大海。
面前是东海。云端之上又出现了一片大海。如同人间的海市蜃楼。敖广化作的百丈金龙咆哮。从云端上带着奔涌的大海冲了过来。钟离权的仙风扇迎风化为百丈。出现了无数道裂口。就像一把冲天的大扫帚。带着碧绿的青光挥了过去。大神通法力托住了那片起伏奔涌的大海。敖广怎么冲也冲不下来。
与此同时。海面上的斗法仍在继续。知焰催动空桑弦。挥舞紫电、青霜剑;提溜转化作一片银光如虹如雾;张果祭出蝙蝠葫芦化作硕大白蝙蝠当空展翅;刘海的落宝金钱如万;李元中站在白蝙蝠上凌空挥舞金乌磐龙杖。漫天杖影如重重山岳。
钟离权站在葫芦上挥动仙风扇顶住敖广。身后核舟上的众仙家与东海水族相斗。这一番斗法风云变色、水天弥漫。一连斗了三天。船行七十里。路程已经过了三分之二。梅振衣与胡春就站在核舟最中央。一直没有出手。
岸边众仙家凝神观战。钟离权的手段高并不意外。但很多人没想到青漪三山一脉的修士如此擅长相斗。虽大多成仙未久。也远非天庭中一般仙人可比。至于素有威名的梅振衣却未见出手。想必八仙还有保留。
东海边钟离权等人出的的方。不知何时悄然多了一个人。身着银丝羽衣背手望着海中的相斗――青帝也来此观战。灵珠子现青帝现身吃了一惊。神色明显很紧张。但见他没有要插手的意思。也就没有过去打扰。
青帝来了。有人却走了。
观战中的易水仙人忽然眉头一皱。不知被什么意外打扰。与寒山、谢妖王以神念私语了几句。寒山劝道:“你我这一世飞升前后。已修行五百余年。如今于天庭逍遥。已脱轮回何必再惹尘业?道统已留。世间事世人自取。碧山潭一派传人也无他异。如今你已一人不识。无论愚贤不肖。你还能相护每人永世吗?”易水摇了摇头。不知说了句什么。拱手告辞离开了东海边。而灵珠子身后的天庭巡海神将中。也有几位仙家出列向灵珠子私语。灵珠了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这几位仙家也都转身离去。包括妙法门仙人杨天感。唤保底月票!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节更多。
最新全本: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
307回、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八仙过海之时,不知人间已大乱。全\\本\\小\\说\\网$-$
梅振衣当年带走了杨玉环,而李隆基将寿王妃杨玉奴接进宫中册封为贵妃,尽极宠爱,沉迷于声色之娱怠于政事。内用权臣李林甫、杨国忠,外放安禄山做大。而安禄山与杨国忠将相不和,互有疑忌之心。
杨国忠就是杨贵妃的堂兄,历史上的杨贵妃叫什么名字其实并不清楚。《新唐书唐书》两部史料中根本没有记载,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中也没有提及。只是在她被赐死百年之后,文人的野史杂记中杜撰“杨贵妃小字玉环”流传后世,梅振衣穿越前听到的自然是杨玉环的名字。
唐代也有文人记述“玉奴,太真小字也”,也许是因为玉奴这个名字不如玉环好听,后世文人宁愿引用杨玉环之名。千年流传究竟是怎么回事,恐怕连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梅振衣都说不清楚。
唐代疆域广阔,各族杂居融合,尽显盛世怀柔胸襟。唐初时因连年征战开疆扩土,在各地实行府兵制,极重京畿与各州府政权军事。到了开元年间,承平日久国中无事,只有边疆时有袭扰,大唐于边地设十兵镇,每镇节度使或经略使兼管数州行政、财税、户口、土地、军事大权,渐渐形成了外实内虚的格局,成为了权的隐患。\\
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地关系极为亲昵。也有点乱,玄宗也过于重用和信任能征善战的安禄山,任命他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大唐五十万边军中,有二十万由安禄山指挥,而且是经历战阵磨砺最精锐的部队。与此同时,长安一带的京畿守军却不满十万。
在这么一种形势下。稍微有点野心的人,恐怕都会生出别的想法来,安禄山一直在招兵买马壮大亲信势力。
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与宰相杨国忠先后上告安禄山谋反,李隆基只推说不信,史上记载李隆基晚来昏聩,也有一定地道理,但李隆基做为一代有为英主,真的就这么完全糊涂了吗?李隆基此时已经有些看出来形势不对了,但是养虎已成患,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李隆基此人号大喜功。安禄山确实军功卓著,是在天子宠幸之下一手提拔起来的,若无据说此人谋反,岂不是在打李隆基自己的脸?另一方面,大将拥重兵在外。\\别人怎么议论都好说,若是有人上告边将谋反。天子直接就点头说一句“我信”,只要传出风声,恐怕真得将边将给逼反
皇太子李亨也上奏说安禄山有不臣之迹,他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