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4 章(1 / 1)

乱世扬明 小雨非非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微远了一些,而且射出的箭不如刚才果断而坚决。

第二轮交锋,蒙古人留下了一百多具尸体,而骑兵营中箭者不过二三十来人。

或许是觉得这样的交换比不划算,蒙古人在结束了第二轮攻击后在远处停了下来,似乎在思索如何对付这支怪异的骑兵。

马威心里长出了一口气,幸好有这样犀利的短铳,才能让这支训练不过一年左右的骑兵扬长避短,和骑射名闻天下的蒙古人正面硬杠不落下风,甚至略有优势。

很快,蒙古人结束了思考,再度发起了冲锋。他们攻击的模式还是和刚才一样,不过距离远了不少,从七八十步变成了一百步左右,而且不再是平射,换成了向天空的抛射。

“呯呯呯”,骑兵营打响了手中第三把短铳。铅弹呼啸着飞向蒙古人;半空中的箭矢到达最高点后,急速下坠,飞向了骑兵营。

即使改变了战术,优势还在骑兵营这边。薄薄的骑兵横队并不是密集的步兵方阵,抛射的准头又差,中箭者寥寥。而火铳是平射,横向跑动的骑兵怎么样都躲不开,第一个跑过去了,自然有第二个或者第三个迎上来,骑兵营仿佛是对着一条连绵不断的人墙开枪,比起站立不动的阵型而言,这样的命中率更高。

第三轮交锋,交换比更悬殊。虽然射程拉远了,倒在铅弹下的只有七十来人,但是骑兵营中箭者不到十人。

蒙古人停在远处,再也不敢冲锋了,他们跟着后金大军入关是来抢劫的,不是来送命的,在这里莫名其妙丢掉性命,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骑兵营击退了刚才还不可一世的蒙古人,信心大增,一边给短铳装填弹药,一边小声议论着,一脸兴奋。远处的马贼则心情复杂,把他们追的欲仙欲死的对手居然能和蒙古骑兵一较高下,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救了他们的命,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郁闷。

就在双方对峙僵持之际,远处尘土漫天,闷雷般的蹄声传了过来,几面旗帜出现在地平线。马威心道不妙,举起单筒望远镜眺望,视野中出现了一面蓝底金龙的四方形大旗,龙首向右,有四朵祥云。

“这是鞑子正蓝旗的精兵!”马威吃了一惊,从扬起的尘土来看,对方的兵力至少上万,鞑子的主力怎么会出现在山东?之前从没有听到过风声。

不过眼下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拨转马头,下令道:“敌军势大,不可硬拼,咱们撤。”

不用他说,骑兵营也看到了地平线上冒出来乌云一般的大军,心里惴惴不安,听到命令后,赶紧依序撤退。

经过呆立原地的马贼时,马威犹豫了一下,对为首的孔连顺说:“我们的帐以后再算,现在鞑子的正蓝旗来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你也赶紧走吧。”

第七百五十八章 屠杀

孔连顺有些感慨,原本追杀自己的官兵,因为鞑子和蒙古人的出现,变成了暂时的盟友,世事居然如此奇妙。

他看了看远处的滚滚烟尘,对马威:“我做人恩怨分明,刚才你救了我和兄弟们,作为报答,你们先走,我们殿后,鞑子如果追上来,还可以挡一挡。”

马威欲言又止,他很想,蒙古人你们都对付不了,何况是真鞑子,这次来的可是正蓝旗的精锐——打出了正蓝旗的旗帜,领兵的不是旗主,至少也是个固山额真(注)。

不过看到孔连顺眼中的坚定,他也不好泄气的话,只是点了点头:“敌众我寡,不要逞强。如果咱们都能活着回登州,只要你领着手下向官府认罪,我可以请总兵大人向抚台求情,让你和手下戴罪立功。”

孔连顺拱手道谢:“多谢。孔某本是东江镇的营兵,落草为寇也是不得已,如果能有机会重新为朝廷效力,那是最好不过。”

马威一听,顿时觉得惺惺相惜起来。

“原来还是东江镇的兄弟,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我姓马,单名一个威字,曾在宣府镇效力。”

双方把边镇从军的经历一叙,感觉亲近不少。

孔连顺暗道晦气,早知道有这事,套套交情,不就大事化事化了吗?现在被追了几百里地,还碰上了鞑子,双方都生死未卜,何苦来哉。

不过现在后悔也晚了,躲过鞑子的兵锋才是最重要的。他回头看了看慢慢接近的大军,催促道:“马兄弟赶紧走,再晚就走不掉了。”

马威也不矫情,了声:“孔兄弟心。”催动战马,率领骑兵营往东而去。孔连顺带着马贼落后官兵一段距离,跟在后面。

后金军中,阿巴泰皱眉听完了蒙古将领阿尔斯楞的禀报,冷冷地:“一支明军骑兵就能让你损兵折将?你以为把明军夸得和我大金勇士一样厉害,就能掩饰你的无能?”

噶尔图幸灾乐祸地附和:“谁不知道,关内的明军不堪一击,偏偏你碰上的就是天兵天将下凡不成?”

阿尔斯楞满脸通红,不知道该如何分辨才能让他们相信,双手比划着解释:“这支明军与以往碰到的不同,用的是一种奇怪的短铳,比鸟铳装填的速度快得多,而且一人三铳,可轮流施射,比起关宁军的三眼铳威力要大得多……”

阿巴泰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解释,对噶尔图下令:“噶尔图,带上你手下的勇士,让喀尔喀部落的兄弟看看我大金勇士是如何收拾明军的。”

噶尔图挺起胸膛:“遵命。”得意地斜视了阿尔斯楞一眼,拍马去阵中点选兵马出战了。他为了表示对明军的蔑视,只从一个牛录中选了一半人,简单地下达命令后,一百多甲兵出列,催动战马,轰隆隆地往明军逃跑的方向追了下去。

阿巴泰挥了挥手:“继续前进,在青州转一圈就回去。”

孔连顺听见后方的蹄声,回头一看,果真是留着金钱鼠尾辫的披甲人,数量虽然只有一百多人,可是也让他心头一紧。他在东江和鞑子打过很多仗,知道这些披甲人是鞑子的主力,战斗力仅次于白甲兵巴牙喇。

后金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做到了全民皆兵,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其最基础的组织就是牛录,是一种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原则上,每个牛录人,有资格批两到三层甲的战士就是其中的精英,一般称为披甲人,根据战时分工和擅长战斗技能的不同,可分为步甲和马甲,是后金军队的主力。

清军入关之前,八旗的战斗力处于巅峰时期,加上明军已经烂到根子里,除了少数将领的家丁,普通士兵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