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时候,他们难得的每样饭菜都给自己留了一点,李易一边吃饭,一边问李明珠道:“弘文馆怎么走?”
“你去弘文馆做什么?”李明珠挑眉问道。
弘文馆乃是国家藏书之所,馆内大多是年纪一大把的老学士,管理修正书籍,在她看来,李易可不像是喜欢读书的人。
李易撇了他一眼说道:“陛下让我明日和那什么大文宗辩经,我总得去看看要辩的是什么……”
李明珠美目睁大:“辩经,你?”
“我怎么了?”李易不满的看着他,“你别瞧不起人,谁说年纪大经义就厉害,这个时代到底是年轻人的,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道理你懂不懂?”
李明珠皱着眉头说道:“你是认真的?你已经胜了诗文这一场,又何必再逞强,要论经义,你能比秦相和周大学士还厉害?”
李易轻哼一声,“我有多厉害,你以后就知道了。”
李明珠看着他,脸上浮现出狐疑之色,平白无故的和大文宗比试经义,这绝对不是他的性格,她看着李易,问道:“父皇给了你什么好处?”
李易放下筷子,叹了口气,看着她,语重心长的说道:“能有什么好处,身为景国子民,要时刻以振兴国家为己任,岂能置国家的荣辱与不顾,要能做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就算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父皇答应为你加官?”李明珠再次问道。
“没有加官,只是晋爵而已……”
……
……
弘文馆作为朝中官员们退休养老的地方,向来都是较为清闲的,除了几位老学士之外,便是一些干杂务的仆从,偶尔也会有不受待见的年轻官员被调来这里,没过多久,不是自己请辞就是想办法被调到别处,足见在这里工作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
今日的弘文馆,并不像以往那么平静,几位学士远远的看着在馆内四处走动,也不看书,只是在书架之上随手乱摸的年轻人,一头雾水。
“李县子这是怎么了?”
“他怎么会来我们弘文馆,公主殿下居然也在他的身边?”
“他在干什么,那边存放的全是经义文章,若是查阅书籍,却为何不见他翻看,莫非他这样摸一摸,就能将书中的内容全都记下不成?”
“不清楚,听说这位李县子身患某种癔症,看来传言非虚,可千万不要刺激到他,否则……”
想到蜀王的凄惨下场,几位大学士立刻又后退了十余步。
“你在干什么?”李明珠站在李易身旁,也看的奇怪,终于忍不住问道。
“你不懂,明日便要比试了,今天要先熟悉熟悉……”李易说话的同时,又拿起了一本书,与此同时,他的脑海里面,清理出来的书架上也有一本书凭空浮现,李易这才放下书,又拿起了另一本……
“熟悉熟悉……”
李明珠看着他,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无论何时何地,他做事总是这么的出人意料,让人一点儿都猜不透。
不过,看他的样子,怕是明天已经有了胜出的把握。
李明珠摇了摇头,不再多想,想着他一时半会应该不会结束,干脆走到在殿外等候……
弘文馆安静异常,只有几道时而响起的脚步声,而皇宫之外,京都城内,却早已因为某个消息而沸腾。
李县子在今日的诗文比试之上胜过了齐国,为景国扳回一城,也让京都的民众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在金殿之上所做的那两首诗文,也早已被人张贴了出来,正读倒读皆可的回文诗一出,不仅亮瞎了无数民众的眼,立刻让无数文人大为惊叹,原来诗词还能这样作!
除此之外,一些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小道消息,也从京都内的各处勾栏传了出来。
比如齐国那位号称“千年诗才第一高”的赵修文,今日连一首诗都没有做出来,仅仅是看到李县子的诗词,就立刻认输,承认他“自愧不如”,并且将李县子的诗词原稿讨要了回去……
当然,也有人爆出,那位赵修文,其实是李县子诗词的崇拜者之一,随身携带李县子所著诗集,只有晚上读几遍李县子的诗才能入睡……
对于京都的民众来讲,还有什么是比赢下今日的比试更让人解气的?
当然有。
那便是他们不仅要赢,还要赢的漂漂亮亮,赢得让齐国人心服口服,而这一点,李县子做到了。
这一日,京都民众脸上的阴霾和愁容尽扫,心中再无积郁;这一日,京中青楼楚馆,近乎爆满,文人仕子吟着诗词,尽力的释放着他们的激情;这一日,无数闺阁女子,人手一本《明月集》,将最新的一首《浣溪沙-端午》誊抄上去,念着“佳人相见一千年”,满面红潮……
这一日,长安县子李易名满京都!
【ps:这一次,是时候把你们都快要忘了的金手指拉出来溜溜了。】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一章 齐国克星
“你还在吗?”
群玉院后院,外面的墙根底下,老方蹲在一块石头上,听着里面已经很久没有声音传过来了,出声问了一句。
好一会儿,他才又听到了轻盈的脚步声音,少女有些歉意的说道:“今天不知道怎么了,院里来了很多客人,忙都忙不过来,不能在这里和你说话了。”
老方笑了笑,说道:“没事,你去忙吧,我也要回去了。”
“那明天……,明天我还在这里等你。”少女飞快的说了一句,脚步声就逐渐远了。
老方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绕回到街道上,走过旁边的肉铺时,想到自家婆姨喜欢吃上等的五花肉,已经念叨了好几天,走到铺子前面,对那肉贩问道:“这肉新鲜吗?”
卖肉的也是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闻言拍了拍胸脯说道:“客官您放心,这肉都是今天早上刚杀的,新鲜的不能再新鲜了。”
老方点点头,“来三斤五花肉。”
“好嘞!”
肉贩应了一声,用一把剔骨刀划拉了两下,将肉用荷叶包好,系上绳子,笑道:“三斤六两,客官你拿好了,抹个零头,算您一钱银子就行。”
老方自然不缺那几钱银子,事实上,虽然现在在京中购置一处大宅院还有些困难,但这段时间银子存了不少,柱子取十房老婆都行,还有不少结余,也算得上是大富之家,只是摸了摸腰间,才发现今天早上走的急,竟是一文钱都没带。
那肉贩见此,倒也猜到了他没带银子,笑道:“客官可是忘记带银子了?无妨,这肉您先拿走,肉钱您下次再付也行。”
老方闻言笑了,问道:“你就不怕我赖账?”
肉贩嘿嘿一笑,说道:“那不能,客官天天打这儿过,小人看您可不是这样的人,而且这今天高兴,您要是真想赖账,这肉就算我送您了!”
“你一个卖肉的,能有什么高兴事,家里的婆姨有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