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一步将老皇帝和满朝文武逼迫到这个地步,回去就足以吹一辈子的牛逼了。
不说别的,如果不是李翰这货没有偷懒,将那本小册子上所有的内容都看完了,单单那一道棋盘和粮食的题目,就让老皇帝和百官眼睁睁的跳到他们挖好的大坑里,千百年后,中学课本上讲等比数列的时候,可能就会将此事当做一个有趣的例子,老皇帝的名号绝对会比景国的开国皇帝还要响亮。
当然,这位三皇子最恐怖的地方还不在这里,明明是敌对的关系,但李易却对他没有多少的厌憎和敌意,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人格魅力?
如果日后他成为了齐国的国君,那景国可就危险了,蜀王那个草包,只会开party,和那位年轻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这样下去,一旦老皇帝归西,景国也就距离灭亡不远了。
“李县子,陛下召见。”
常德这家伙之所以不受人待见,就是因为他总在最不适合出现的时候出现。
李易放下筷子,摸了摸永宁的脑袋,说道:“我先出去一下,马上就回来。”
随后他便站起来,径直向外面走去。
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干脆爽快,常德一时有些发愣。
“走啊,还愣着干什么呢?”李易站在门外,回头看着常德催促道。
……
……
“李县子这次似乎挺着急啊。”常德的声音永远是阴测测的。
“你说陛下这次叫我做什么?”李易一脸好奇的问道。
常德淡然说道:“陛下的心思,我们这些做奴才的怎么知道?”
不懂得揣摩帝王心思的太监不是一个好太监,也不知道就老常这智商,是怎么爬上内侍总管的位置的,莫非是走了后门不成?
“会不是赢了和齐国人的比试,陛下一高兴想要赏点什么,银子这次就不要了,要是能有个国公当当,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常德撇了他一眼道:“别做梦了,进去吧。”
李易走进勤政殿的时候,景帝居然没有在上面批阅奏章,而是站在下方的一处桌案前,饶有兴趣的打量着什么。
“臣……”
“行了行了,这里没有别人……”景帝摆了摆手,回过头看着李易问道:“你是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想出这首诗的?”
李易撇了一眼桌案,发现那上面是他刚才抄的第一首回文诗,第二首被赵修文当着百官的面要走了。
李易心中默念,苏大居士的棺材板一定要压住,说道:“回陛下,臣也不知为何,当时在看到题目之后,脑海中忽然就冒出这一首诗来……”
景帝愣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罢了,就连那赵修文都那么说,想来朕还是小瞧了你。”
“朕答应过你,若你能赢下这一场比试,朕就允许你带永宁出宫一个月,君无戏言,等到和齐国的这件事情过去,朕便会兑现承诺。”
老皇帝还是挺信守诺言的,这桩买卖做的划算,李易心中这样想的时候,却听他再次问道:“你对经义可熟悉?若是让你去和那齐国文宗辩经,有几分把握?”
李易愣了一下,连连摇头:“陛下知道,臣也就是懂点诗词,对于经义什么的,实在是一窍不通,要不然,也不会到现在还只是一个秀才,连秦相和那么多大儒都不行,臣就更不行了……”
景帝点了点头,他也只是随口一问,众多经义,要想深刻理解,至少也得花上十余年时间,而要想真的的融会贯通,则要穷尽毕生精力,如果连弘文馆的大学士都不行,便真的无人能胜了。
总之,这一次,他不能再寄希望于李易。
“你先下去吧,让永宁出宫是为了给她治病,朕不会以此为条件,等到此事过去,朕自会另外赏你。”
“臣告退!”
李易拱了拱手,转身向殿外走去。
景帝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脸上浮现出一丝思忖之色,忽然开口道:“两个月?”
李易的脚步一顿,片刻之后,回过头,疑惑的问道:“陛下刚才说……,什么经义?”
正文 第四百七十章 名满京都
“所谓辩经,便是以经书文句为题,两人一问一答,所问皆出自儒家经典,被问者需阐明其中义理,这些经典,包括但又不限于十三经,秦相年轻时便以辩经闻名京都,却也比不过那位齐国大文宗,你若想取胜,不仅需要将这些经典义理烂熟于心,还需有自己的见解,这一点更是极为不易。”景帝看着李易,眼神有些古怪。
“真的两个月?”李易有些不确定的再问了一句。
“君无戏言。”景帝点点头,似笑非笑。
李易摸了摸鼻子,做恍然状,“陛下,臣忽然想起来,臣好像……也略懂一点经义。”
“你可要想好了,那些经义加起来足以堆满半间屋子,而那位齐国大文宗,一辈子都在研习经义,就算是弘文馆大学士,也未必能在经义一道上胜过他,你若是输了,朕也不罚你,准许你带永宁出宫的事情,就当朕没有说过。”
李易在心底暗自鄙视,刚才还说什么君无戏言,转眼间就想反悔,要不是顾及到他的身份,早一口鄙视的唾沫吐过去了。
“陛下放心,恰好臣在经义方面,也有几分自信。”李易看着景帝微笑说道。
景帝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一丝正色,“你是认真的?”
“两个月,陛下也是认真的?”李易再次说道。
既然是做交易,事先得再三确认筹码。
景帝想了想,点头道:“明日一早,朕派人去接你,若是你能再为朕扳回一城,朕便将你的爵位再向上提升一级,弱冠之龄的县伯,怕是京都都会因此震动,你以为如何?”
“臣先回去准备。”爵位不重要,再升一级也不过是县伯,和国公比差远了呢,李易拱了拱手,准备离开,走出两步,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走了回来。
“还有什么要求?”景帝看着他问道。
“要求倒是没有……”李易脸上的表情有些疑惑,看着景帝问道:“就是想问问陛下,十三经……,是什么?”
“……”
“朕这一次,是不是真的太过草率了?”李易已经走了好一会儿,景帝揉了揉眉心,有些怀疑的问道。
“陛下,可否容老奴说一句。”在景帝面前向来以沉默居多的常德忽然开口说道。
景帝摆了摆手,说道:“你我之间,不必多礼。”
常德想了想,开口道:“陛下觉得,李县子会答应他也没有把握的事情吗?”
景帝愣了一下,摇头说道:“从朕开始关注他,直到现在,除了殴打蜀王之事让朕意外,他做事向来沉稳,没有十成把握,是不会轻易涉险的。”
“既然如此,陛下便不用担心了。”常德笑了笑说道。
景帝想了想,脸上露出了笑容,点头道:“倒是朕多心了,就看明日,他会给朕,给满朝文武,给我景国的子民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
……
从勤政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