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1 / 1)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清扬飞鱼 2000 汉字|2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利人民的幸运。”

“哈哈哈,不错,你很识相。我不仅会德语说的好,英语和法语也可以讲的很流利。”墨索里尼的语气中,充满了掩饰不住的喜悦。对于这位会说话的德国元首,他是打心底里喜欢。

只是墨索里尼没有注意到,莱因哈特看似尊敬的目光中,时不时的流露出一阵阵轻蔑与不屑。

会说四国语言?那是翻译的工作,不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任务!这只能说是一位普通人的一技之长而已,对于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来说,更本就算不上是一种值得骄傲的才华。身为意大利首相,内不能理清政务,外不能宣扬国威,仅靠着德国的强大才有了两面骑墙的资本,居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而真正让莱因哈特感到不可思议,是墨索里尼接下来的一番慷慨陈述:“虽然意大利早在波兰战役期间,就开始为德军牵制了法国部署在阿尔卑斯山脉的一百万大军,但是这并不是结束。一旦将来德国能把英法联军打成再添一拳就会倒下的地步,那意大利王国很乐意为德军打上这一拳,出动大军剿灭阿尔卑斯山脉的百万法军。”

阿尔卑斯山脉那鬼地方地方有100万大军?这个光头一定是喝了假酒!

先不说墨索里尼这种为了面子,故意夸大意军对面的法军数量的做法有多可笑。我莱因哈特好歹也是第三帝国的元首,就算不靠穿越者的先知优势,也完全能打探到阿尔卑斯山脉的法军人数大概是多少。在这种事上说谎,有意义吗?

再说这“英法联军到了打一拳就能倒下的地步,意大利马上出兵”的保证,是把整个德国高层,把他莱因哈特都当初猪了吗?!

真到了那一步,德国不知道自己搞定这最后一击吗,还要你意大利来干什么?!

强憋住心里对这位光头自作聪明行为的厌恶,抱着你别添乱就好的心理,莱因哈特装作为墨索里尼马首是瞻的样子,毫无底线的奉承道:“作为埃塞俄比亚的征服者,西班牙战场的胜利者,意大利王国的这最后一击,一定会雷霆万钧,让全天下所震撼!”

墨索里尼心想“这位德国元首怎么这么讨人喜欢,不但说话好听,还能毫无察觉给自己‘打工’!”

莱因哈特心里也在想“反正你爱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反正你也打不过。号称南欧最强的意大利,在1939年往后的仗里,有赢过的吗?!”

正文 第两百二十章 管中窥豹

这时候,乔治背后正巧走来一批人。

听到脚步声,他回头看了一眼——迎面出现的是一群蓝色制服的苏联海军指挥官,里面个子最高的那位苏联上尉向他这边走来,居然张口就讲出了一口流利伦敦腔!

“远到而来的朋友,我们的旗舰怎么样?”

面对笑脸相迎的苏联上尉,乔治礼貌的道:“这是一艘优雅而强大的军舰,她将是贵国海军的骄傲。”

乔治中规中矩的回答,让人找不出半点毛病来,不愧是一名写文多年的老手。

微微一笑后,苏联上尉往前两步,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那么,远到而来的朋友啊!彼得大帝欢迎你的到来,接下来,他将向你展示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这里把战舰称作“他”,并不是苏联上尉的一时口误(更不是作者的笔误)。在苏联,他们的海军习惯称军舰为“他”,而不是其他国家海军常用的“她”。有意思的是,在英语的翻译里,德国称祖国为fatherland(祖国父亲),而苏联人喜欢叫motherland(祖国母亲)。

乔治也欠身回礼:“感谢您的邀请,同样也感谢慷慨的贵国政府。”

在这一点上,乔治展示出了一位前皇家海军的军官,对礼仪该有的重视。要是换成苏联的军官,估计纵纵肩直接就抱上去了。

不过只顾着礼貌的乔治没有注意到,在苏联上尉的嘴角,正悄悄勾起了一道狡黠的笑容......

因为有了彼得大帝这样一个沟通点,两人边走边谈,显得十分融洽。在外人看来,或许还会误认为这是两个友好国家间的交流人员。因为从他们的表现中,丝毫看不出半点意识形态的鸿沟。

接着,在苏联高个子上尉的带领下,乔治一行没有半点耽搁,很快就走到了“彼得大帝号”的前甲板上。

站在舰首,乔治等人激动的往船身方向看去。视线中,最引人注目的,无过于艏部两座被苏联上尉指明炫耀的三联装12寸56倍舰炮。

虽然苏军上尉没有具体说明,乔治不过对于这种“类似于”德国海军版本的舰炮口径算法,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以乔治多年的海军服役经历以及他随军记者的眼力,彼得大帝号艏部的舰炮虽然够大,但也绝对没有56倍径那么恐怖。

不过要是以德国海军喜欢用的炮径算法,这类火炮计算倍率时通常会加上炮闩的长度,如此一来才能达到苏联人口中才有56的倍径。

即便意识到算法上的猫腻,乔治也还是联系不到,这种德国海军最爱用的自欺欺人算法,却会成为莱因哈特向苏联推销宣传“彼得大帝号”的一种欺诈手段。

可是,就算按照皇家海军的算法,这门炮也该有着52以上的超级倍径!

这个倍率,在当代各类舰炮中足可以称为佼佼者!

非平常的高初速,超级平直的弹道,以及令人惊讶的射程,无论哪一点都充分的满足了巨舰大炮的理论。

但是,任何事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其中第一个就是身管寿命。

如果打穿甲弹,这门炮只有130发的身管寿命,超过这个数字,则将无法保证炮击精度。

另一个是重量。由于膛压高和倍率高的缘故,这门炮重量也跟惊人,单门火炮重已经快赶上英国人的15寸炮了。不过在苏联人看来,这些都是值得的!

由于苏联人一反常态的对这种信息泄露行为毫不在意,乔治得以站在前甲板上,对着高昂炮管的两座三联炮塔连拍了好几张特写。

炮塔后,桅杆顶的镰刀斧头红旗在风中漫卷。背后,就是舰艏在海风中猎猎作响的圣安德烈海军旗。而从乔治的取景器中,还可以看见舰桥后边因为锅炉点火,烟筒冒出的淡淡黑烟。

这一刻,乔治仿佛是看见了一头沉睡的红色巨兽正缓缓睁开双眼,舔了添一嘴獠牙,初现狰狞!

在乔治的要求下,苏联方面把参观的下一站换到了轮机舱。

这一路上,乔治还顺道观察到了好几种副炮。其中,就有及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