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8 章(1 / 1)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清扬飞鱼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次大战的时候,变的更强大更勇猛。可我们堂堂大英帝国的军队,却沉醉在过去的美梦中日渐萎靡退步!”

“蒙蒂,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场大战吗?”布鲁克拍着蒙哥马利的肩膀。

蒙哥马利抬起头来,目光火热地看着布鲁克:“记得!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为对付德国,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放弃19世纪以来一直奉行的“光辉孤立”外交政策,并且在1907年以后,与法俄两国结为“三国协约”中的同盟国。

为此,超过50万的英帝国官兵,在异国他乡陷入了永远额长眠。蒙哥马利当初也曾身负重伤,差点送命。

直到22年前,英国才最终击败德国潜艇部队,维护了它的制海权。

但是,大英帝国最后胜了!即便胜的很惨,但终究还是赢了。企图挑战英国的德意志皇帝退位,丢掉了几乎所有的殖民地,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

抛开政治不说,那一仗中,英国军人们的的确确是打出了一个超级大国该有的样子,捍卫了英帝国的荣耀!

“很多年轻人,在进入这支军队的时候,也是那么的富有激情……”布鲁克重重的叹息一声:“可是,在这20年来,我们的军队,变成政客们手上纯粹的谈判筹码,被他们拿来当做讨价还价的本钱,隔着英吉利海峡被当做一堆漂亮的摆设!我们的军人们远离战争,却看不起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盟军。在对盟友的挣扎冷眼旁观的同时,他们的血,早已冷去。几年下来,就成了一帮穿着军装庸才而已!”

一拳重重的锤在桌上,蒙哥马利咬牙切齿道:“说句不该说的话,这几年来,帝国的某种政策已经让军人们沸腾的热血冷却下来,让跳动的脉搏逐渐放缓,满腔热血竟无处可以抛撒!”

“哼.......张伯伦首相的‘睿智’政策”出乎意料的是,布鲁克这位堂堂军长居然敢毫不避讳的冷哼出声来。

看着欲言又止的蒙哥马利,布鲁克淡淡一笑:“怎么,我说的有错吗?张伯伦丧信辱国,走到今天这一步,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当今英国,只有身为海军大臣丘吉尔先生,才有带领我们重拾当初的荣耀与激情!”布鲁克目光炯炯:“随着波兰的亡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然到来。乱世需要强臣,软弱的张伯伦先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用能力给大英帝国带来胜利的,只有丘吉尔,也必须是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吗?蒙哥马利沉默着。或许,接下来他将见证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战争。生逢乱世,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正文 第两百一十八章 最强无胜意大利

英国人现在把丘吉尔当做救星来看,可丘吉尔真的有可以匹敌莱因哈特的才华或者说判断力吗?

答案是肯定的,完全不能!

且不说莱因哈特的预判能力来源于本来就发生过的历史必然性,就算是通过后世人的上帝视角,莱因哈特也比同时代的人眼界要宽许多。

反观丘吉尔,之前对德国大胜的预言,不过是抱着一种夸大危机的心态,来提高群众对自己观点的认同程度。恰巧德国真的大获全胜,这才让丘吉尔当初故意夸大的猜想成了事实。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丘吉尔这位英国人眼中的救星,却把秘密和德国结盟的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当做偶像来尊敬!

早在1927年丘吉尔访问罗马时,他就公开感慨过:“如果我是意大利人的话,恐怕早就穿起了意大利黑杉军的制服。”

之后在记者招待会上,丘吉尔更是当众确认道:“如果我是意大利人,一定会与墨索里尼的党派站在同一阵线,与布尔什维克主义展开战斗,直到获胜为止。”

在丘吉尔看来,英国和意大利的友谊早在加里波的和加富尔时代就开始了。当初意大利之所以会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也是受到了英国方面的重大影响。

而作为意大利领袖的墨索里尼首相,在丘吉尔眼里简直就是当代各国领导人的楷模!

丘吉尔甚至豪不怀疑,这位意大利领袖在日后一定能在历史上留下“雄狮般的足迹”。

近来,他不止一次私下反思,并总结出局势如此发展的原因。张伯伦的失败在于当初指望波兰能成为英国在欧陆的有力盟友,而忽视了意大利这个远胜于波兰的欧陆传统强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已然与大英帝国并肩作战,那么,意大利的态度就将成为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

意大利帮助德国,这场世界大战级别的欧洲对决,就将成为2v2的僵局。意大利站队英国这边,那未来英国这边就会演变为3v1的压倒性胜势。哪怕意大利王国选择中立,英法与德国间的对决也是对英国方面更有利的2v1对决。

对于意大利号称拥有300万大军的宣传,丘吉尔也相信其中水分绝对不会太大。毕竟他眼里的意大利,可是一个比英国,甚至比德国还有更加集权的国家,凭借意大利4100万的人口基数,加上殖民地提供的大量兵源,想要组建一支300万简直轻而易举!

可事实上呢,意大利之所以有这么多纸面兵力,靠的不过是命令大量公务员“穿上军人制服”,强行给军队充数。而意大利正真的部队人数,不过才勉强达到163万人,而且这还是墨索里尼在波兰战役期间,刚进行了一次扩军的成果。

可就在丘吉尔还沉醉一厢情愿拉拢墨索里尼的幻想中时,他崇拜的墨索里尼已经亲自赶往德国柏林,和莱因哈特开始了一场就未来战局所开展的讨论。

“恕我直言,您这位伟大的意大利领袖,一直都是我精神上的导师,柏林能够迎接您样的伟人访问,将让这座城市增添无限的荣誉。”一见面,莱因哈特就把墨索里尼吹捧上了天。

“呵呵呵,看的出来,你这番话是发自内心的。”受到莱因哈特这位刚刚取得波兰战役胜利的德国元首吹捧,墨索里尼之前还耿耿于怀的羡慕心理,一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看着这位自负的蠢货,莱因哈特心底里简直五味杂陈。你是哪支眼睛看出来我发展内心了?我建议下你真该挖了那支狗眼。

虽然心里鄙视,但莱因哈特嘴上的阿谀奉承却完全没有半点停下的意思:“领袖先生的德语说的竟然如此流利,这真是让我太惊讶了。您能拥有如此才华,这真是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