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见的,这支燕军就是简斐慥统领的惩戒营。
惩戒营总共有30个大队,除去部分留守王险城的部队和被赵作仁抽走的部队外,这次拉上战场的足足有一万二千多人。
被赵作仁调走的自然是惩戒营中的骑兵队,也就是说主动迎向子武大军的这支惩戒营是纯步兵队伍!
简斐慥深知这是自己在赵作仁心中提升地位的一战,只要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他以后就再也不用低库帕一头了。
而简斐慥的任务就是吸引三韩大军的主力,然后顶住他们的进攻至少一个小时!
呜
悠扬的号角声响彻天地,被子武和子亨带来的不愧是三韩大军中的主力精锐,遇到敌人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行军队列转变为进攻队列。
面对人数少于己方还没有骑兵的敌军殿后部队,子武自然用不着去反复试探,尽快击溃他们咬住燕军的尾巴才是正事。
成群结队的三韩弓箭手走在前列,大踏步迈向燕军军阵。
三韩的轻骑兵和先锋骑兵则从两翼开始缓缓扩张开,试图将对面的燕军侧后位置包抄,断绝他们的退路。
当然,现在的燕军军阵就是一个刺猬,前后左右都有一排排长矛方阵矗立,三韩骑兵硬冲只是自讨苦吃。
除非是那种身穿重甲拿着长杆骑枪的冲锋铁骑,才有机会冲垮这种长矛军阵。
这还是建立在惩戒营的长矛军阵摆的比较拉胯的缘故。
没办法,面对优势的敌人,惩戒营能达到这个水准已经很不错了,总不能指望他们个个都愿意为赵作仁抛头颅洒热血。
简斐慥这一次也是拼了,将惩戒营的军阵分为前排死兵,后排锐兵两个层次。
前排死兵是正面敌人的士卒,如果敢后退,后排锐兵可以立刻杀死对方。
死兵和锐兵组成一个大方阵,这个大方阵后面还有大方阵,后面的大方阵就是前面大方阵的督战队,如果前面方阵中的死兵和锐兵一起崩溃,后面方阵就会把崩溃的逃兵一起射杀。
就这般,一万二千多燕军组成了一个原地不动的防御圆阵,层层设防,层层督战!
如此看来,前面的士卒肯定是吃亏的,然而简斐慥已经当众许诺,这一战后,军功比例分配将会遵从前排优先原则。
也就是说越往后面的方阵,取胜后分得的集体军功越低。
在赵作仁的命令下,这种大规模的战事往往都是以集体军功为主,个人军功为辅。
简单来说,一个士卒哪怕拿到十个人头,也不如最前排那个方阵击退敌人后,单个士卒所得到的集体军功高。
在燕军中,只有小规模作战才会注重个人军功,也就是看斩获首级的数目。
赵作仁为了杜绝麾下士卒杀良冒功,还设立了专门甄别首级的衙门,这个衙门不光是根据首级的成色判断真假,毕竟这个时代底层士卒的生活条件跟下户平民差距不大。
这个甄别衙门更多的是根据士卒所提供的战功获取地点,去进行查探,询问附近的居民,确定己方士卒不是屠了那个村拿了首级来领功。
这种甄别方式造价难度非常高,保证了燕军中的军功体制相对清明一些。
除此之外,赵作仁还针对军官侵吞麾下士卒军功的事情定下了严格的标准等等,正是赵作仁的先进理论实施,才让燕军的军功体系跟这个世界的土著国家截然不同。
118 迎敌
“这些殿后的燕军勇气倒是不错。”
子武看着己方大军全部压上去后,燕军组成的防御圆阵纹丝不动,丝毫不见混乱,忍不住评价道。
在子武印象里,负责断后的军队往往都弥漫着悲观情绪,士气肯定高不到哪里去,面对优势敌军时往往会见敌而乱。
子武自然不会因为燕军不乱而放弃进攻,这好歹也是上万燕军战兵,吃下去对燕国的军事实力绝对是不小的打击。
“那个赵作仁竟然留下这么多军队殿后,是不是我之前哪个地方想错了?”
子武看着纹丝不动的燕军,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头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推测。
“射!!!”
遮天蔽日的箭雨拔地而起,三韩大军的主力中自然不会缺乏弓箭手,或者说整个三韩弓箭水平好的人都已经被拉进这支军队中。
弓箭手的培养周期太长,训练成本太高,所以真正由国家培养成型的弓箭手部队是大国才有的标配。
像是三韩这种小国势力,一般都是直接从地方豪族和山间户中威逼利诱拉人。
等打完了仗,这些弓箭手往往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国家是不会供养他们的。
只有少部分箭术高超的弓箭手能得到王的赏识,成为王的直属常备军中的一员。
其实三韩这种小国的常备军就是国君的宫廷禁卫军。
规模也就是四位数左右。
战争时期之所以能聚拢起那么多军队,主要是因为类似三韩这种小国都有班军制度。
也就是战时为兵平日为民的制度。
这个制度并不是十分先进的理念,因为在部落时代人类就已经学会了,部落时代的人类大部分在平日里都负责生产劳动,只有在遇到敌人的时候才会拿起武器聚拢起来作战。
所谓的耕战制度只是把这种自古传承下来的制度精细化系统化,再套上军功鼓励体系,让民众对战争更加渴望。
其实真正先进的是职业士兵的训练制度,因为在此之前人类势力根本没有职业士兵的概念,哪怕是最能打的武士平日里也是如同老爷一般享受,而不是跟职业士兵一般在军营里训练。
职业士兵是人类在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先进军事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职业士兵的规模有最开始的少数统治者亲卫兵,渐渐发展出人数众多的国家常备军。
不是大家不知道职业士兵的好处,而是落后的生产力养不起太多的职业士兵。
因此,在这个冷兵器为主的已知世界中,哪怕是小国都是职业士兵和班军制度兼用的体系。
子武和子亨带来的两万多精锐老兵,并不是指他们训练的时间有多长,而是指这些士卒参与的战争多,在实战中磨炼而成的老兵精锐。
等到打完仗,这些老兵大部分都会回家务农。
他们不光是战场上的精锐,同样也是一个个家庭的顶梁柱。
这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反倒是赵作仁创立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