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大多都是有功名之身。
哪怕是吏员,多会有一个秀才功名。
最起码安全是无虑了。
就在满大街的贰臣患得患失的时候,没等到监国的召见,却等到了内阁次辅李邦华。
李邦华身边依旧只有一个老仆,不过郑恩给他配了一旗四十人,贴身轮班保护。
在白班二十护卫的保护下,嫉恶如仇、死忠于大明的李邦华,气急败坏的来到一群背叛过大明的贰臣,现在又死皮赖脸想做三臣的这群人面前。
一看李邦华,满大街的贰臣就像老鼠见到猫似的,他左都御史的大名,在北京可是耳听能详,可来都来了,不能就这么走啊!家里还等着吃饭呢。
再说连明朝历代朱元璋以外的皇帝,都没有谁能拿这么一大群官吏怎么样,何况是他一个次辅。
再说李邦华是大明忠烈,是正直的人,是一个君子动口不动手、讲道理的人,而一个讲道理的人怎么可能讲的过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呢?
何况是两千个。
“拜见次辅中堂!”
这不,两千贰臣、伪贰臣给李次辅见礼了。
李邦华一上来,就见两千人给他跪了一地,心中的怒气都淡了一些,伸手不打笑脸人啊!
不过该训的还是要训!
“你们一个个的,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是监国的临时行在,你们一个个聚集在这里想做什么?”
一个个贰臣、伪贰臣,低着头,就是不回话,你李邦华是讲道理的,讲道理的人又不都是傻,傻的话也不能当到风尖浪口的言官之首,如今还成了次辅。
我们为了当官的心思你还不知道?
李邦华自然知道,只是没想到这些人会这么不要脸,做了贰臣又急着做三臣,就这样的人还想做官?他这个次辅首先不答应,再说都要南幸了,还带这么一堆累赘干嘛?
当然,南幸的消息是不能提前说的,不然刘亮突然趁机杀出怎么办?知道消息的北京人人心涣散了怎么办?有了时间考虑,之后瞻前顾后了怎么办?
要的就是军民们都迷迷瞪瞪的忙活,都出发了才知道,原来这是要南迁,最好是走到半路了都不知道要去哪,之后因为大家都在前进,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从众的心理。
又不能跟自己当兵的儿郎商议,儿郎为了保护正在迁移的父母,父母为了不连累从军的儿郎,所有军民都平行又不相交的达到江南。
总之,这些准备当三臣的贰臣,都不知道这南迁的事情,也没有知情人士会跟他们说。
所以,他们还在想着当个三臣,混一个立马到手的月俸禄加津贴的打赏,再端着这个俸禄加津贴,做一个不用挨饿的官吏。
“……良禽择木而栖,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诸位都是明哲保身的大才呀!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容下诸位,不去择木去吧!
大明终究是危墙……”
李邦华也是有脾气的,那叫一个骂人不带脏字的,咋一听,好像是当三臣有戏,细细一琢磨,就变味了,这比直接骂人还难受,毕竟你骂人的内容,很少有人会去琢磨。
近两千号人,一个个灰头土脸。
101章 技术军官
李邦华的态度很明显,就是告诉了在场的贰臣,想当来这边当三臣,不可能。
一些贰臣们绝望的往回赶,一些还有存粮的,虽没真正的绝望,但也是边走边叹息,一点精神都提不起来。
这次没能求到官,以后的日子可就是坐吃山空了,对于读过书并曾经做过一番事业的他们来说,没人喜欢坐吃山空。
赵知事走了,他家里还有余粮,虽然日子过得紧吧一些,但是还没有饿死的威胁。
赵知事是一步三回头的走的。
张经历想走,可是他能往哪里走?家里人还等着他带吃的回去呢,难道又要全家饿上一天,或者再去找找,看如今内城外城重回大明的怀抱,那么粮商会不会开档,哪怕是黑市也行啊!
明军敢抢百姓,可不敢抢他这种官员,哪怕不是官了,但他也是士大夫阶级。
所以明军治下的黑市,还是敢买粮的。
田典吏却死活不愿离去,像他这样的贰臣还挺多,放眼望去不下数百,这些都是一丝东张西望都没有,一个个低着头,大有死等的意思。
田典吏是地头蛇蛇头,他知道,被明军重新占据的内外城是没有黑市的,倒是可以从一些领过复仇军放粮的良善人家收购粮食。
但是这都是从饿死成片的时期,刚过来的人,有多少人愿意将跟命一样重要的粮卖给你呢?
而且北京居民每天都在极具减少。
这次不能当上三臣,在田典吏看来,只要北京一直在明军手里,他的一大家子就要饿死,就算没饿死,都是家财尽散,落魄成难。
和这比起来,多等一下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大多数的贰臣与伪贰臣走了,李邦华又讽刺了一会,见没有人再离开,之后甩手而去,他还要回去忙着组织南幸呢!要不是郑恩相求,他还不会来呢。
这下整个大街就剩下四五百人,还按刚才两千人的规模站着,因此零零散散的。
在煎熬的时候,时间就像凝固了一般过的极慢,就像是坐过山车,明明只有三十几秒,却感觉过去了一个世纪。
田典吏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只知道自己都快喘不过气了。
就在这折磨煎熬的时候,一个声音稚嫩却语气沉稳的声音传来,让在场的数百贰臣觉得这个矛盾的声音,就是来自天庭的天籁。
“诸位这是怎么了?本帅是直隶总兵南安伯郑恩,有什么我能帮到你们的吗?”
郑恩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加上本就年轻的过份的面孔,让人想提起防范之心都难。
特别是灵动的眼睛,写满了关心,让在绝望中沉沦的五六百贰臣,仿佛体会到了寒冬里阳光的抚摸。
田典吏与郑恩最近,看着这“关心备至”的眼睛,再想起刚刚他自报的家门。
“噗通~”
双膝就要跪在地上,不过没有成功,而是与冲过来的郑恩撞在了一起,噗通声来自于田典吏肉躯与郑恩身上三重甲的碰撞。
田典吏这个时候才想到了关于郑恩的一个流言,一夜拿下半个北京的郑家三公子,不仅年轻、有才、统御有方。
最特别的一点是,膝盖是直的,从来不会下跪,并且不允许麾下将士给任何人下跪,父母除外。
天地祖先不在人的行列。
田典吏连忙直起了身,再拱手作揖,腰弯的都快要脸贴地了。
“大明罪臣田平拜见郑帅,郑爵爷。”
这次郑恩没有阻止,其他人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