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一旁突然想到了关键的冯澄世,眼中有难以掩盖的激动,出列行礼之后,就急匆匆道:
“可太过唯利是图,也会衍生更多在正当途径获取的利益无法满足,而铤而走险从事非正当途径,或者钻律法的空子。
而这些富农不比文盲佃农,他们掌握着更多的知识,有知识的富农作乱,可比十倍的佃农作乱的危害还大的多!
这天下,终究是无商……”
“咳咳~”
冯锡范剧烈的咳嗽声打断了父亲冯澄世,冯澄世也反应了过来,脑门不由直冒冷汗。
无商不奸,郑家可不就是华夏最大的商贾之家。
郑恩没有去管冯澄世的口误,而是因为冯家父子,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后世发达国家的大农场、大牧场制度难道不好吗?不好为何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呢?
良久过后,郑恩依旧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毕竟后世大农场制度带来的影响太大了,而后世华夏因为土地过度分散,一直无法实现全面大农场化,也一直是阻碍了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
想到发达国家,总会想到发达的缔造者——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的缔造者,有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火车、蒸汽轮船、蒸汽工厂等等,而其中还包括隐藏背后的、因为珍妮机的发明而在不列颠出现的“圈地养羊运动”。
总之,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飞跃,同样也带来了飞跃时的阵痛,因为“圈地养羊运动”而失业的农夫,太多太多,他们就是工业革命最直接的牺牲品。
可反过来,大农场制度就一定是完美的吗?不能吧!只因一个规律,那就是世界并没有完全完美的事与人。
大农场制度必定也有缺陷,只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让自己忽略了,那么大农场制度的缺陷在哪?
郑恩一时间想不到,直接想想不到,那就侧面推敲。
除了发达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落实全面大农场化吗?这些国家又有没有因为全面大农场化而迅速发展!?
《伐清与殖民》无错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伐清与殖民请大家收藏:()伐清与殖民。
508章 土地合作社(上)
想到了后世那些落实了全面大农场化的发展中国家,郑恩忍不住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再看冯澄世父子,眼神复杂了起来,有感激、有惊讶、还有侥幸。
这太侥幸了,要不是冯澄世一直坚持为佃农考虑,要不是冯锡范出于孝道,放弃自身也在既得利益阶级的利益,为父亲才为贫苦佃农挺身而出,这真叫这生硬套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全面大农场化落实下去,那么顺天军势力可就危险了!
可以说是成军以来最大的危险。
原因是何?那就是“委内瑞拉大饥荒”,如果全面大农场化,那么大饥荒出现在华夏九州也不是不可能,或者说这是必然经历的。
农场主种植庄稼,庄稼丰收,在太平年间粮价必定降低,原因只是供大于求,供大于求约等于经济危机,如果政府不能有力的处理这现象,那必将发生经济危机,处理的方式也是很无奈。
如鹰国当初处理供大于求带来的经济危机时,所做的就是政府出钱买牛将牛宰了肥田,再将麦子、牛奶倒入河中,一度让密西西比河被染上乳白色。
这还是超级大国鹰国,像委内瑞拉这类政府权威有限的国家,更是直接任由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恶化。
按理说,供大于求恶化,又能恶化到哪儿去,像鹰国是不是傻,供大于求,牛肉卖不出去,那就降价,降价还卖不出去,那就明年再卖,小麦卖不出去,存个十年八年的不一样嘛!牛奶不一样可以加工成牛奶糖嘛!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最起码一如既往的太平年间,并非如此。
供大于求并不是一两天,也不是当年,如果不妥善处理,第二年依旧会供大于求,第三年依旧如此,因为本行业工作者和消费人群并没有出现变化。
事实上这种现象都不会发生,最常见的现象还是,今年粮食供大于求,各大农场亏了血本,第二年为了挽回损失,就会集体抛荒,集体抛荒,约等于哄抬物价,但又是各法的。
为何合法,只因为种地不赚钱,不种了抛荒,根本不算犯法,如此抛荒的越多,饥荒程度越严重,那么上年丰收卖不出去的粮食,这一年就能卖高价了,再多抛荒几年,那么粮食的价格就是坐了火箭。
特别是在交通困难的时下,出现了大面积的抛荒,形成了大规模的饥荒,如若不能提前应对,从外部调来足够救灾的粮食,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比当初的农民起义还严重,因为这挨饿的是集中管理的工人,工人造反的后果可想而知。
可大饥荒会饿死工人,会引起社会动荡,甚至让挨饿的工人阶级造反,就不是农场主会考虑的事情了,因为这个归政府管,他们可不负责。
如此说来,全面推行大农场化虽好,但以现在的科技、交通、经济基础、基层管理力度,根本就不合时宜。
那么问题严重了。
可如果不能推行,那无法像当初英国工业革命时的“圈地养羊运动”一般,给工厂提供足够多的工人,那么工业革命必受影响。
同样,开拓殖民海外的步伐也会受到巨大影响,因为就算打下再多的土地,没有汉家儿郎去居住,那么十年二十年之后,万一军事衰弱了,这些殖民地又将成为土著的国土。
只有像俄罗斯一般,一个个城堡建设过去,并有常驻人口,如此,才能将土地消化了化为己有,才能给后人留下巨大的财富。
那么,实行全面大农场化也不成,不实行也不成,这局要如何化解呢?
郑恩想不通,不过麾下却是有智囊团的。
“经过深思,如此土地集中、人口集中,容易让利益熏心的富农选择抛荒,至于为何抛荒还请听我一一道来……”
郑恩将刚悟到的道理,给修饰一下,说与了大家听,又将不实行农场化的坏处说与了大家听。
这下文武都头痛的沉思起来,做也不成,不做也不成,这是个很头疼的问题,也难倒了很多人。
堂内一时一片安静,良久良久过后,冯澄世突然直身,之后激动出列:
“侯爷,既然不做不行,做好了也不成,那么我们何不做一半留一半呢?
一半推行百亩五十亩的集中种植,一半推行小规模精耕细作,如此,丰收之年土地多者来年选择抛荒。
但本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