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6 章(1 / 1)

伐清与殖民 回忆破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议》,却是没有租借港口,也没有割地。

大泥国方面,新国王坐实了王位,老国王回不了国,只得领着不到两千步卒与柔佛国与大泥国开战。

打着打着,蕞尔大泥却兵力越打越多,实为三万佣兵正在逐步到位,柔佛国大败,老国王的头颅成了柔佛国求和的信物。

在失去整个马来半岛的地盘之后,柔佛国总算反应了过来,向顺天军求援,最终签订了《华夏附属国协议》,两国之战被调停。

但大泥吞并的土地是不会再吐出来了。

战后,大泥作为回报,将马来半岛的东南角,包括后世的新家坡及海峡周边大大小小岛屿如巴淡岛、宾坦岛、林加岛、门多尔岛等等,都割让给了顺天军,算是还清了债务及雇佣一万佣兵十年的佣金。

反正这些土地都是新占的,又是与柔佛国的最前沿,像门多尔岛干脆就在马来半岛东南角对岸的苏门答腊岛甘巴河入海口沙洲。

这一万佣兵是为了保全极速扩张、翻了一倍的领土,剩下的两万将在一年合约到期后,不再雇佣。

柔佛国方面,不得已将马来半岛东南角的海峡对岸,甘巴河三角洲的港口租借给顺天军,如此马六甲海峡的东出入口,完完全全被顺天军掌控。

大泥国、柔佛国的战争结束,南洋半岛之计划,告一段落,望整个南洋半岛,除最强盛又在边角的东吁国,余等都成了顺天侯府的附庸国。

当然作为国王的他们,称呼顺天军的话事人是称呼顺天王,而非侯爷。

顺天军的所作所为,南洋剩下的荷兰、葡萄牙两国势力是敢怒不敢言,正要跳出来,西班牙驻吕宋总督府,就是下场。

也跟顺天军出动的战舰之多,完全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及葡萄牙殖民者相加,都无法比拟有着莫大的关系,兵力相差就更别说了,那简直是井水和江河的区别。

南洋半岛太平了,已经发展到了十万的海盗没有了将主力留在南洋半岛的必要,除一万留守已经在三个方向修建了卫城的海盗王都,余等都出海去了南洋诸岛。

南洋诸岛有葡萄牙、荷兰殖民者,这些可以视情况而定,但南洋诸岛的土著国,以及土著部落,就不能放过了。

土著国可为顺天军附庸国,土著部落自然就没有继续愚昧下去的必要了,顺天军会引领他们走向文明社会,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代价很低,融合即可。

喜欢伐清与殖民请大家收藏:()伐清与殖民。

507章 圈地养羊

在海盗大军祸害南洋半岛、顺天军忙着拯救南洋半岛、最终给南洋半岛带来太平的时候,南洋半岛诸国效忠的对象,他们口中的顺天王,也是依旧挂着大明顺天侯牌子的郑恩。

却还要忙着更多的事情。

吕宋顺天侯行在,顺天军高层齐聚一堂,郑恩脸色淡然的发表着讲话:

“北直隶的田地九成,已经以百亩每人的标准分授于军官及正兵,结果是北直隶主体人群——佃农,十个有九个不能再从事农业,或进内地矿场、木场,或去密布沿海的大大小小作坊从事轻工业,或响应了我们的号召从军,等等。

剩下十不足一的佃农,也因为村级无业佃农的减少,而撤销了村里施粥铺,不得不迁到乡镇施粥铺就食,后乡镇无业佃农不成规模,而撤销,无业佃农又不得不前去县城施粥铺就食。

县城倒是永不撤销施粥铺,但到了县城还靠一天一大碗的粥果腹的无业者太少了,县里各种岗位都是需要人去从事的,哪怕只是挑夫、修路工、建筑工等等。

简单来说,以前最消耗劳动力的农耕,如今因为土地的适度集中和合理运用自家劳力以及长工短工,加之大量牧场的出现,而有九成的农耕劳动者从中解脱。

这是一股基数庞大的劳动力,足以填补海外、塞外新开拓的土地大量的空缺,也为我们未来建立更庞大的帝国,为汉家儿郎开拓更大的空间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让忠心耿耿的正兵规模极度扩大化,如此代表着授田制度的完美成功,在我看来,我们很有必要将此制度彻底落实到辖区各处。

如此,顺天军贵族一般的正兵,将再扩大数十倍,没办法,我们的领土太大了!”

“哈哈哈……”

郑恩的一句打趣,换来了满堂欢笑,唯独再次从北京赶过来的冯澄世依旧没有笑,愁眉不展的他,跟他人格格不入,却又说不出不字。

“唉~”

一句弱不可闻的叹息从角落传出,冯锡范站了出来,多年南洋提督麾下第一参军的任途,让他的见识还要超过了他父亲冯澄世,当然见识虽与能力成正比,但不代表冯锡范的能力还要超过父亲冯澄世。

术业有专攻罢了。

冯锡范先是拱手作揖行礼,再很违心的开口道:

“侯爷,如此会不会有些操之过急?会不会太过一致?”

统一实行大农场、大牧场制不好吗?后世发达国家可都是如此的,郑恩笑了笑:

“如此更利于管理也!”

冯锡范却是反问。

“真的吗?”

郑恩的笑容僵硬了,真的吗?后世发达国家的那些大农场主、大牧场主真的比华夏的耕地分散更利于管理吗?

大农场主管理千亩面积的农场,肯定是比千亩耕地分散在百户人家手里,好管理的多,节约的成本也是数倍以上。

可相比较一户大农场主和百户小农,哪个当权者更好管理一些?答案自然是后者。

郑恩刚开始的意气风发不复存在,脸色也凝重了起来,只是静静的看着冯锡范,而对方自然不会抛出几句扫兴的话,就让郑恩这个上万万人之主自己去首发

冯锡范很是违心的解释道:

“土地集中在个人手中,是让大量农耕从事者得以解脱繁重的农作,让更多的土地得以有足够人手去开发,去耕种,也让更多行业得到了人手。

土地以百亩、五十亩的小规模集中,又比过去成千上万亩的集中在士绅手中,好了数倍不止,因为士绅是不从事农作的,农作者还是佃农,而百户、五十亩的集中,拥有土地的正兵及军官虽自己不从事农作,但家人却是这些土地的中坚力量。

如此,土地主人直接从事农作集中管理农作,效果自是不会农作的士绅所能比的。

但土地一集中,这些土地所拥有者,难免会染上商贾之气,简单来说就是唯利是图……”

这下郑恩更疑惑了:

“利益是最好的动力,小冯先生。”

冯锡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