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0 章(1 / 1)

伐清与殖民 回忆破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损也多,331个牛录,连编制都无法保存,只能保留旗一级的八旗编制,兵力算上这绝境下、极大的放低了要求,只要是健康且十五岁至六十岁,皆入八旗满洲。

也不过是七万余,且这掺杂了大量老弱的八旗满洲,战力也是连之前的五万八旗满洲都比不上的。

一等八旗满州7万余,二等八旗朝鲜近5万,三等八旗汉军10万,四等绿营兵40万。

总兵力过60万,但战力连当初单纯八旗满洲9万正兵的战力都比不上。

想到这里,大年初一的喜悦、兄弟相会、两军相会的喜悦,都成了乌有。

多铎看着多尔衮身后的同母大哥阿济格,更是气不打一处出,不过想想还是忍了。

同父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在这大年初一的日子里,脸色严肃、面无表情的步入同样一点热闹情况都没有,一点过年气氛都没有,死气沉沉的肤施城。

走在肤施城的街头,多尔衮事先打破沉默:

“礼亲王老二哥代善战死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守卫北京时作战不力被斩杀,肃亲王豪格、承泽郡王硕塞兄弟俩也死在了北京,庄亲王老五哥硕塞病死在了淮南。

亲王还剩下本王这睿亲王,以及老十二阿济格,这个英亲王,以及豫亲王老十五多铎你。

加上襄亲王老十一博穆博果尔。

郡王有,衍禧介郡王老二哥代善的长孙罗洛浑,多罗饶余郡王老七哥阿巴泰……

可谓是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浩劫啊!”

多铎听的是全身颤抖,咬着牙,如同杜鹃泣血一般,吐出了两个字:

“郑恩!!!”

郑恩,正是清朝的滔天罪人,每一位满洲人无不对他恨之入骨,可他多尔衮却知道,这个时候不是被仇恨蒙蔽双眼的时候,他是睿亲王,也是如今满洲人第一实力掌权者,同样是满洲人的大脑,所以,他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冷静的去处理,比如:

“老十五,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亦不可一日无都啊!

当初想着拿下长安为都,可长安被吴三桂牢牢控制在手里,如今潼关又失,我等四府一州成了无根之萍,再不做打算人心就散了。”

“散?这个时候还不团结一致,还要起二心,如此害群之马,在我麾下的五万八旗满洲儿郎里,是没有了的!”

多铎恶狠狠的道,而多尔衮却知道自己这个同母弟弟,绝对没有说谎,既如此那些害群之马的结果如何,就显而易见了。

“反对者都死了,那么就没有了反对者,但老十五,你要知道满洲男儿已经不多了……”

多尔衮还想劝劝,可一想到多铎的性格,只得就此停住,而多铎却说话了:

“哥,既然国不可一日无君,那么你早日继位吧!”

444章 多尔衮登基

大年初一,多铎引领满洲人勋贵、军队高层,“恳请”多尔衮登基,多尔衮是拒绝的,但架不住多铎和满洲人上上下下的坚持。

在推脱九次之后,多尔衮终于于初二出行李自成家乡米脂,勘察李自成于米脂修建的行宫及扩宽的米脂城时,架不住满洲人上下的热情,以及多铎将刀架在仅剩的那些亲王郡王脖子上,以死相逼。

多尔衮最终还是登基了,同时改已经被李自成改延安府名得来的天保府,再改回古名银州府,改米脂为银京。

多尔衮的清朝定都银京,李自成的行宫再次成了多尔衮的嫁衣,作为清朝新朝廷的皇宫,自此李自成再次加深了嫁衣王的名分。

银川,北为榆林卫,再北即塞外河套地区,南为延安旧府治肤施,再南为长安。

银川是地形典型的陕北地形,山川丘陵交错,是“望山跑死马”的典型,有时候两地的水平直线距离明明只有几百步,却发表着两个不一样的山头,往来之间都需要数个时辰的上山下山。

这本不适合慢慢往骑射为职业的满洲人,因为这种地形根本就跑不起马,更别说冲刺了,倒是适合满洲祖传的渔猎文明。

渔猎即步弓步战狩猎加捕渔,不过这渔猎,满洲人,已经忘了的差不多了,倒是骑射越学越精,还好步弓的技艺是想通的。

位于无定河中游的米脂,有“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之名,但这就像是赛诸葛和诸葛亮、赛云长与关云长的差别一样。

怎么修饰,都需要掩饰这个陕北地区的穷苦,遍地的石头山,树木都无比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参天大树的森林根本看不到,又是黄土高原,交通也极为不便。

不过多尔衮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多尔衮初二登基,号大康,差点就以为是康熙了,可惜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初三,新朝初次上朝,满朝汉三族几百朝官齐聚一堂,还真有一些大国上朝的意思,当然这还要感谢嫁衣王李自成,因为这上朝的朝官好找,别说几百,麾下大军60万,随便管理千人的千总,都能拉出6000。

但这上朝的宫殿就不好找了,所以感谢嫁衣王李自成,事先建好了。

金海辉煌,器宇不凡,宽敞华丽的宫殿,尽显当初李自成还是天下之主的国威,如今却用来彰显多尔衮这个清朝新皇帝了。

人靠衣装,马靠鞍,还别说,如果不出宫殿,去看外面怎么遮挡都遮挡不住的光秃秃乱石山,这个新朝皇帝还真有那么一些架势。

以至于李自成打造还没来得及坐镀金龙椅,就捷足先登坐在上面的多尔衮,内心还是有些澎湃的,何况这个位置是他朝思暮想已久,又两次被皇太极父子夺去,如今总算自己坐上了,能不激动,不澎湃吗?

“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臣有事上奏,皇上您劳苦功高,战功赫赫……

所以,臣恳请皇上依照惯例,设史官修史,将皇上的浩大功绩一一记录于史册,以流芳百世。”

一大堆赞美他多尔衮的话,让多尔衮有些飘飘然,仿佛是梦境,特别是还要设立史官,为他修史,这种自己赞美自己的好事,还让大家都来学习,还“流芳百世”,多尔衮只是一听,就痛快的同意了。

龙袍长袖一挥:

“准了!那么这史册编修为……”

多尔衮说不出来了,看着大殿中满洲人之首的多铎、阿济格、博穆博果尔,罗洛浑,阿巴泰,谭泰等统帅,及参议政事的大学士刚林、祁充格,上的了台面以外,其他基本都是临时提升,过来凑人数的。

历届“巴图鲁”,更是一个都没有。

这还是一直躲在后方的满洲,再看以前比重极高的蒙古大臣,如今一个都没有了,以前上不了台面的朝鲜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