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9 章(1 / 1)

伐清与殖民 回忆破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先做一个千总,等你经验上来了,再大几岁,再让你独领一营火器兵。

记住,燧发火铳与刺刀的制造工艺愈加成熟,加上跨时代的线列步兵战术,未来陆地上的战场,是属于火器营、属于线列步兵的。

你很年轻,打小又聪明,正是跟着黄廷好好学,也是更容易接受这些新事物的存在。

作为二哥身边的老人,我是不会亏待你的!去吧!”

十八周岁的郑小四,拱手作揖:

“谨遵公子之令。”

说完扬长而去。

看着如此年轻的郑小四,以千总的身份离开了,对于护卫副统领身份,夏国相好奇了起来。

倒是一旁的郑大力,因为跟郑恩的关系极好,不用顾及什么少说话多做事,直言解释道:

“公子,嗯,就是侯爷身边的护卫已经经历数届,每一届自此位置离开,都成了郑家军的栋梁,也就是说夏国相,你未来也会是郑家军的栋梁。”

此时此刻,夏国相才知道,二副护卫统领之位,不仅代表着“将后背交给你”的信任,还有着未来将会被重用的寓意,而再想着郑恩之前说会跟吴三桂说清楚的承诺。

夏国相心中不由五味陈杂了起来。

————

潼关传檄而定,关中直面郑家军兵锋,而在李岩、张家玉俩人的联军赶到潼关之东的弘农之后。

山西方面,两支清兵之一的多尔衮军也传来消息,多尔衮连同索尼的汉奸军,一路高歌凯进,连下平阳府、潞安府、汾州府、泽州,近半的山西省。

却在省会太原碰了钉子。

自封晋国公的姜瓖,在太原聚集了三万人马,本来三万人马抵御两万余八旗满洲、十五万杂牌军、二十万汉奸军,是有些力不从心的。

但突然有一位出身燕山密云,却在太行山开创一番事业的强人杨开忠,领着麾下一万乡勇,来投。

并带来了五万杆长矛、箭矢十万、五千把单刀、一万面木盾等等,可武装五万余人,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守城器材。

大大的解决了姜瓖所面临的问题,可武装五万人的武器,更是迅速让姜瓖武装了三万乡勇。

兵多、城坚、守城器材足,多尔衮短时间,也不能拿下太原,而多尔衮最缺的就是时间。

经过了明之梳子、顺之篦子、清之筛子、姜瓖军、再入清手,已经十室十空,掠无可掠,多尔衮的大军补给困难。

而深知乱世粮贵的问题,姜瓖在大同时就常年囤积粮食,有兵又有权还有大同坚城的他,还真囤积了很多,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场,运送了大量的粮食于太原,足以供养守军半年之食,再说干粮吃完了,还有湿的,姜瓖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所以,多尔衮怎么都是等不起的,太原不可下,大同更不可下,北上之路也受到了阻碍,东去就是跳入郑家军的大本营,更是不能去,南面就是郑家军追兵,如此只有一条路给多尔衮选,也是变相了的围三缺一。

那就是往西,西面还有多铎的大军在,正好双方汇合,事实上多尔衮也是如此做的。

因为这非是阴谋,而是堂堂正正,最不好化解的阳谋。

可西行之后,多尔衮就脱离苦海了吗?其实并没有,只是跟多铎汇合了而已,而多铎本身就没有攻下多大的地盘。

因为多铎的主功目标还是定在潼关,拿下潼关,即关中自此关起门来,安全也有了保障。

潼关不下,那么关中就时刻受到军事威胁,特别是如今潼关落入郑家军之手,这股威胁还是来自于宿敌郑家军。

443章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明是光武二年元月初一,清是顺治三年,顺是永昌三年,西国李自成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恶心李自成,在崇祯最后一年的时候,也是李自成最意气风发的那一年,改年号“大顺”,如此西国是大顺二年,西历是1646年。

就在这大年初一头一天,关中延安府城肤施,自潼关撤下的多铎,于此与多尔衮的大军汇合,两军相加,加上占据地汾州府、平阳府、潞安府、山西直属泽州、山西延安府的守军。

总兵力倒是有近六十万,听起来比刚入关时,兵力都要多。

可实际上,清虏双巨头多尔衮、多铎都清楚,相较于刚入关的时候,所有清兵的战力相加,都不如之前的三成。

遥想一年前,在刚刚入关最辉煌的时刻,麾下大军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八旗朝鲜、八旗汉军、关宁汉奸军、新附汉奸军,七等。

作为最高等的八旗满洲,根本就不需要亲自去厮杀,只要在后面督促下六等即可。

那时候,八旗满洲,还有两黄、正蓝,以豪格、福临为首的117个牛录。

两白,以多尔衮、多铎为首,98个牛录。

两红旗、镶蓝旗,以代善、济尔哈朗为首,96个牛录。

共331个牛录,一个牛录300将士,再去除极少部分还未补充满编,那也有近90000八旗满洲将首发

八旗蒙古过30000,外藩蒙古时常能拉起过30000的轻骑兵,八旗朝鲜亦有10000余,精锐的八旗汉军过20000,精锐比例极高的关宁汉奸军近90000,新附汉奸军更超过了关宁汉奸军。

可如今呢?

汉奸军是多了很多,有接近50万,可这其中的精锐程度,已经一降再降,本来这些汉奸军都是被抓来的。

精锐的汉奸军队伍也没有了,只有10万还算合格的八旗汉军。

八旗汉军人数增加了,战力实际上比当初2万余规模时,还要低,别的不说,光三顺王麾下的精锐炮兵,如今是没有的了,当初数以百计,引以为傲的红夷大炮总数,如今是没有的了。

红夷大炮太过沉重,转运无比麻烦,而清虏又连连失利,红夷大炮也因此丢的差不多了,有也是几门轻型的。

这还是第五等八旗汉军,另外二等八旗蒙古、三等外藩蒙古,更是直接没有了,一次次的失势,为了防止蒙古人的必然落井下石,一次次的坑害蒙古兵,如今全清兵都没有了一个蒙古兵。

连安插在各营的蒙古军官,因为知道与蒙古之间的仇,已经无法化解,而被处理掉了。

二等八旗蒙古、三等外藩蒙古,一直以来都是清兵主战部队的重要组成,都是一顶一的精锐。如今却都没有了,十几年了和亲,十几年的满蒙一家亲,化为乌有。

四等八旗朝鲜还有不到五万,因为没有了蒙古兵,八旗朝鲜得以连越两级,成了第二等,总兵力也比入关之初的1万余,高出几倍。

但那时候清朝控制着朝鲜,八旗朝鲜随时可以补充,而如今,八旗朝鲜从过六万降到不到五万,却一直得不到补充,因为根本没有办法补充。

第一等的八旗满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