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忠烈加入。
不管是顶天立地保南宋天下的岳武穆,还是重振朝纲中兴蜀汉的诸葛亮,都是急缺的。
文采兄,你不想行岳武穆之事吗?
老师,你不想为在世诸葛吗?”
李邦华与高文采相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都看到了向往。
——
郑恩没想到的不是张家玉会投顺,而是没想到自己会忘了张家玉这号南明史上的知名人物,民族英雄。
说来说去,不得不再怨一怨渣渣辉,都是张家辉给自己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搞混了。
张家玉,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
如果是爱好历史的广东人,特别是东莞人,都会认识这么一号人物。
前世,曾几何时,张家玉还上过《国粹学报》,后人对其有“岭南三忠”的尊称。
“岭南三忠”忠的都是南明,张家玉更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人,顺来北京时,他主动投顺,还做起来内应,这样看起来,这个人还真不怎么样,最少跟英雄沾不上关系。
顺被东虏赶出北京的时候,他又南下南京,投了南明,还被以投顺罪名关了起来。
南明危难之时又被新帝隆武启用,自此克克业业,爆发出了远超常人的意志。
几次被清兵打的大败,可从未有过放弃,将抗清进行到底,在抵抗东虏的路上,奉献了终身,最终身中九箭,身负重伤,不愿作俘虏,遂投塘而死。
这一年,张家玉33岁。
南明永历帝赠封他为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不久,又加赠太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增城侯,谥“文烈”。
细细琢磨起来,张家玉为何会投顺,之后又投南明,不是因为他没有骨气,不是他投机倒首发
软骨头是不会亲冒矢石上阵杀敌,也做不到身中九箭依旧誓死不做俘虏。
投机倒把的人也做不到以身殉国,更不会被后人评为民族英雄。
总结起来,张家玉这个人更多的是忠于民族,而不是忠于一国。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些。
040章 教堂又来人了
“阿嚏~”
翰林院,正在埋头整理公文的张家玉揉了揉鼻子。
怎么无缘无故打喷嚏,难道是感冒了?不管了,还是正事要紧,忙完接替北京城的公文之后,再去劝劝王上早日称帝。
称帝之后才能接替汉家江山,才能破后而立,将大明三百年积累的弊端彻底根除,这样像汉唐宋明开国初期的盛世指日可待。
王上重用我为兵政府郎中,又封我为男爵,我提出要从军,立马就加官后营四品武威将军,如此重用,可不能辜负了王上对我的信任。
只是王上……哎。
——
张家玉再次加官进爵的消息郑恩不知道,他如今正趁着夜色,将李邦华及其老仆、高文采及家人,转移到假教堂。
高文采一家十七人,都是亲族,还好高文采没有殉国,这高家十七口也没有直接成为一门忠烈。
倒是李邦华只有一个老仆,老妻也已去世,至于其他家人,多在老家江西吉水。
扶老携幼,一行二十一人,还好假神父的假教堂够大,再住下二十人都可以,更多的话不是住不下,而是碰到搜查的,不好解释一个不大的教堂为何会住着这么多人。
李自成可能会因为充面子而特别关照洋人,但你明显有问题的话,他也不会对你客气。
是时候找个新的安置所了。
郑恩刚这样想着,突然就发现,自己在这个巷子里好像走了很久了,趁夜赶路,为了更加隐蔽,选的也是小巷子。
现在看来,自己现处的这么一直溜巷子,有一面都是连体的,简单来说,有一面整个就是一个宅子。
“这一栋墙怕有一里长,这是谁的府邸,这么豪气?”
郑恩一边搀扶着自己的老师,一遍询问,李邦华作为言官之首,有着检举天下之职,对这种能住豪宅的人家,自然也是了解。
抬头看了一看,脸上露出了一丝鄙视:
“还能有谁,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一片,都是勋贵的住宅区,而这座大宅院,就是堂堂皇后之父,周奎的府上。”
国丈周奎?那岂不是说太子……
郑恩没想到自己跟大明太子只有一墙之隔,这下郑恩有些纠结上了。
当初路过煤山,没有去救崇祯,如今又路过周奎府,还不救吗?
路过煤山之时,是因为自己救不了他崇祯,以崇祯的顽固性子,自己救下他也无济于事,说不准像杀劝他投降的太监一样,一剑把自己结果了,那到哪里去说冤去。
而且自己自身难保,能出北京早逃出了,还要偷偷隐藏,图谋以后伺机逃出北京。
不管怎么样,不管是忠于大明还是什么首富之子,如今的首要任务只有一个,想尽一切办法逃出北京。
除了触及自己底线的殉国忠臣,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利用。
恨就恨李自成这货将自己分为第五类,投降他李自成,自己也是第五类降人,这一类的人哪怕再是迎合他,都免不了严刑拷打加追饷。
到时少不了一个受尽折磨而死。
想到这,还真庆幸李邦华从张家玉那得知,自己属于第五类人,而自己又能从李邦华口中得知。
不然自己还真有可能想先投降李自成,再利用自己的远见,缓着对方,再趁机以借调家父的兵帮助他也好,为他劝降家父为理由也好,总之就是想办法逃出北京。
还好,还好,自己没这么做。
言归正传,那太子救不救呢?
郑恩回头看了眼周奎府,是的,他已经需要回头才能看到周奎府超过一里长的一面院墙了,在他思绪的时候,脚步也没有停止。
算了,已经走过去了,说明没有缘分,下次伺机再救吧!
崇祯的尸体一被发现,太子就成了最敏感的人,如果自己把太子救了出来,那么李自成势必不会罢休,一个满城风雨少不了,这对自己的隐藏也是不利。
郑恩身旁的两位大明忠骨不知道,郑恩当着他们的面,放弃了皇上,又放弃了太子。
如果知道的话,少不了跟郑恩拼命,但又能知道郑恩能先知先觉呢?
人心真复杂呀!
在二哥郑渡的关心下,假神父的献媚下,郑恩一行人回到了教堂。
第一次外出,回来的时候多了高文采与张悟道,第二次外出,多出了一个断臂的少女,这第三次出去一趟倒好,多出了十八人。
其中不仅有两个老头,还有六位娇滴滴的女子,这是什么情况?
假神父很疑惑,也很无奈,这简直不把当主人,自己才是教堂的主人好不好,自己办教堂的目的也是为了赚钱,不是安置这些奇奇怪怪的人。
还别说,一行十八人除了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