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军折了就折了,再折了清国正真前线主力的关宁汉奸军,那多尔衮绝对会弄死他,这个本就与多尔衮心爱的太后布木布泰有绯闻的他。
洪承畴又愁了,眼看天就要黑了,谭泰的刀已经磨得程亮,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是一次次的向北京,给多尔衮送求饶信。
天黑的时候,清兵营地迎来多尔衮的使者——赫舍里·索尼。
赫舍里·索尼在与“朝鲜道士”傅山的互相扶持下,总算“混入”郑家军朝鲜营,最后又在登陆朝鲜后,当了逃兵,同甘共苦,一路历经千山万水,重重危险,总算逃到了清国。
之后又作为信使,被送到了北京多尔衮王府中,让多尔衮知道了三千真满洲、七千蒙古鞑子,共一万原始馒头作为中元节祭奠祖先的祭品的事。
而现在索尼就是在傅山的护卫下,告诉谭泰,真满洲现在是一个都不能死了,倒是可以想办法让蒙古鞑子,特别是外藩蒙古多死一些。
真满洲一再受挫,威严扫地,又死了六七千真满洲将士,动了元气,互为连襟的漠南八旗蒙古先不说,远在漠北的外藩蒙古是肯定会闹事的,那么先在外藩蒙古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成了必然。
洪承畴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因为要坑死上万外藩蒙古,需要一个脑子好使的人,当然必要的时候,也需要一个背锅泄愤的人,而他洪承畴成了不二人选。
他洪承畴暂时可以不死了。
中军营帐,连夜聚将的洪承畴擦了擦脑门的冷汗,内心后悔这汉奸当的,还不如当初跟曹变蛟、王廷臣他们一起战死了呢!
最起码以为他死了的崇祯皇帝,又是给他大加操办后事,又是追谥号等等,名传千古的名声那是已经摆现成了。
可这做久了督师见惯了生死,知道死有多难受的他,害怕呀!
失败而随时有生命危险、日子过得无比艰难的洪承畴,怕死的很,所以为了活下去,再是艰难还得想办法替主子分忧。
脑子灵活的他开始转动起了脑子:
吴三桂新裹挟的炮灰消耗完了,只剩下四万左右兵力,再逼他最多也就逼出入关后拉入的那几千非关宁籍。
八旗汉军倒是忠心耿耿,但就是因为他们忠心耿耿所以不能消耗太多,最多就消耗万人左右,还得是入关后那些新抬旗的。
几千吴三桂麾下炮灰,上万八旗汉军炮灰,用来给上万外藩蒙古陪葬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那么……
第二天。
十三天的期限到了,很不幸洪承畴失败了,但很幸运他不用做尿壶了,最起码暂时时。
这一天,洪承畴命令大军将郑家军阵地层层包围,并且开始修建防御工事,一副要围困郑家军的样子。
不过谁都看得出来,背靠潞河及三角淀、有着无敌水师的郑家军,不可能被围困。
所以建设防御工事的主要目的不是围困,而是为了更方便将留下来做几千炮灰的关宁汉奸军、上万炮灰的八旗汉军散布出去。
去周边搜罗当初北京实行圈地令、投充令时,被逼的逃到四野的汉人,为了坑死上万外藩蒙古,他洪承畴需要更多陪葬的炮灰。
仗从必胜,打到一心坑队友,也是没谁了。
257章 一心坑队友的洪承畴(上)
杨村山坡被包围了整整七天,事先就列为炮灰有的几千死亡名额的关宁汉奸军、上万死亡名额的八旗汉军,与外藩蒙古一起,发起了十几次的试探性进攻。
效果就是拖延了郑家军修建更多防御工事的进程,仅此而已。
对与清兵还有着反面效果,那就是本来还有一些恐鞑症没有除根,连续七天的无可奈何,倒是让他们根除了。
再作战时,定能发挥正常水平的战力,乃至超常发挥。
至于围困断粮战术,每天通过卫河转潞河,或者三角淀郑家军临时水师营寨转潞河的沙船络绎不绝。
而高大的沙船又像一座座移动的城堡,还是装有佛郎机炮的移动城堡,洪承畴想找人去断了水运都做不到。
能死的炮灰就一万多,断水运用完了,那就没办法坑外藩蒙古了。
不过七天也不是毫无成效,方圆百里,能搜罗到的百姓都裹挟了过来。
哪怕周边剩下的百姓要不躲在乡绅坞堡,要么利用当初郑恩发放的一年的粮食,还有银钱、兵器、官职等,以大明团练的身份,躲进了大山、躲进了三角淀。
能搜罗抓捕到的极少,但总有一些舍不得山下、湖外农田的,怎么也抓捕了约五万。
而且出山、出湖种田的很少有小孩,小孩出来种田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所以抓捕的五万还是以有些战力十三岁以上的男女。
北京方面也支援了两万包衣过来,当然包衣们是抬了旗,以八旗汉军的身份过来的。
五万裹挟的炮灰组建的绿营,两万还沉侵在天降“横福”的新八旗汉军,就是洪承畴新增的力量。
就在这包围杨家坡的第七天夜里,洪承畴连夜召开军议,一副第二天定能拿下阵地的姿态,获得了真满洲将领正黄旗固山额真舒穆禄·谭泰,还有新任绿营提督索尼,全力支持。
难得的满汉和谐,让蒙古人看的是云里雾里。
就在这围攻杨家坡的第八天黎明前的黑暗,清兵已经事先集结完毕,还只打少量的火把,就像是平常夜里照明警戒用的火把数量一样。
平南总督洪承畴与正黄旗旗主谭泰、绿营提督索尼,三人你侬我侬的握着手。
“谭泰旗主,索尼提督,我们大清八旗真满洲那是打小酒肉不离身,泥腿子才有的夜盲症,对于大清八旗满洲是没有的事。
连续七天,本官都在极力麻利郑家军,如今看来颇有成效,看郑家军的样子,是不可能想到我们会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发动袭击的。
所以,谭泰旗主、索尼提督,还请您们趁现在举八旗真满洲于北面,举绿营没有夜盲症的将士于东面……”
说到这里的时候,洪承畴突然走向了一旁一直看戏的外藩蒙古十位领头的将领。
为了控制外藩蒙古,自然是将他们分化的越散越好,所以只有上万的外藩蒙古,却有十个头领。
洪承畴先是拱手作揖,之后歌颂道:
“我大清的十大蒙古旗主啊!”
这开口就挺吓人的,蒙古十大旗主啊!满洲不过八旗,听起来好像外藩蒙古的大人物都到场了一样。
事实呢,外藩蒙古又分为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
外藩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