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让洪承畴这个当初只有平定江南时才机会领军,投清到现在,还没有领过军的他给乐坏了,而且清以军功封爵,到现在这个对清朝忠心耿耿的他,还没有爵位呢。
这总督的身份,可是最好赚军功的。
八旗汉军到齐了,共四万,关宁汉奸军,兵力最多最强的吴三桂也在,共五万,还有新汉奸军最强的唐通二万,白广恩一万余。
可以说是清之汉奸军,大半精锐都在这里,且还有外藩蒙古一万,八旗蒙古一万,八旗满洲一万,配合他。
嗯,算是配合吧!
“狗总督,你如果不能将天津顺利拿下,那么本旗主,就要当场斩杀于你!
混账东西,本旗主当初就不该俘虏你,将你直接杀了即可!”
这个当初在朝堂放开了骂洪承畴的人,也就是正黄旗旗主舒穆禄·谭泰,现在继续了他骂洪承畴的日子。
谁叫他谭泰将洪承畴俘虏,之后献给皇太极,再之后洪承畴又成了多尔衮的狗头军师,而正黄旗又成了多尔衮主要打压对象,偏偏他谭泰还被多尔衮收买,选择背叛正黄旗立场,转为支持多尔衮,正黄旗的真满洲将他和多尔衮一起给恨上了呢!
以至于一些时候,他这个正黄旗固山额真的威望,还没有皇太极时期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高。
总之在他谭泰看来,这一切都是从他俘虏洪承畴时发生转变的,所以他骂洪承畴都还是轻的了,一有理由,或者一旦洪承畴失宠,那么谭泰就要亲手手刃了洪承畴。
刚刚还威风八面的洪承畴,被谭泰骂的抬不起头,可为了做一个被后人建庙祭奠的英雄,他决定忍了,再加上陪笑。
“固山额真请放心,这一次八旗汉军、绿营精锐尽出,又有正黄旗天兵天将,还有蒙古大军相助,定能拿下天津。
如果不能拿下天津,下官原意将项上人头亲自送上。”
洪承畴的不要脸,谭泰是深有体会,又冷嘲热讽了几句,下定决心找机会杀了洪承畴,之后再劝摄政王就此时已经成就了超越辽国的天下,是该收手享乐了。
一个想着停下来,该享乐了,一个还想着攻下整个天下,这就是八旗满洲、八旗蒙古的主流思想,和洪承畴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洪承畴一路陪笑,因为汉奸军成了攻打天津的主力,那么再想偷袭是不可能的了,洪承畴、孔有德他们愿意,刚刚被拉入绿营的很多原民夫,只能说——做不到啊。
所以,清撕掉吴三桂自欺欺人“联虏平寇”的遮羞布,大举来犯的消息,事先就让新任天津总兵,黄闯子,黄得功,及天津团练总兵郑鸿逵给知道了。
“八百里加急!所有人回避!”
“八百里加急!所有人回避!”
……
一骑骑快马,在插着红色背旗的八百里加急信使的坐下,全速奔腾,又去大沽口联系直隶镇的,也有往东南,联系郑成功、沈廷扬、高杰三镇的。
天津城中一时风声雀跃,很多畏惧清虏的,直接乘船,顺着卫河东向大沽口,准备逃到安全的海外顺天侯势力范围去了。
如今天下,被鞑子们打出了恐鞑症的北方人,如果不想剃发易服,做不忠不孝的汉奸,就只有曾经打败过鞑子的郑家军势力可选了。
虽然听说郑家军麾下的汉人难民已经超过了百万,但不还有捷报里的朝鲜地盘吗?
245章 八月初五/一统朝鲜
十七年八月初五,朝鲜国王都汉城王宫龙椅上,空空如也,不过龙椅旁边有一个官帽椅,大明顺天侯郑恩,高坐于此。
王宫议政上朝的大殿,大明、朝鲜分两班位列,左尊自然就是明朝文武了,右卑为朝鲜文武,左首的是阁老史可法,右首是金自点。
没错,右首不是一心忠于明朝,恨不得带领整个朝鲜,引经据典的并入明朝的林庆业。
也不是心向明朝,一直暗中跟郑家军互通有无,郑家军刚刚攻下全罗道他就举庆尚道响应的沈器远。
而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卖国贼、墙头草、朝奸金自点。
左右明与朝鲜两班文武前面,还跪了一个人,身着蟒袍却披头散发瑟瑟发抖的老头。
这老头就是朝鲜王国第16任国王,仁祖李倧了。
不过现在他死后是庙号仁祖,还是什么,那就不是他说了算了。
会议已经进行了一些时间,该审李倧的罪名,金自点已经审了,就等郑恩发落了。
不过郑恩没有急着给李倧定罪,而是有更重的事……
对于这个问题,金自点那是格外的热情,其出列,跪拜在地,头磕的碰碰响:
“侯爷,下官提议,朝鲜当合并入大明,最好是直接并入侯爷您的藩地,由您直接统治,如此以来朝鲜定会如您的郑家军一样,蒸蒸日上。”
这就是金自点能坐在朝鲜官员之首的原因。
跪在地上的朝鲜国王李倧,听到这话,颤抖的明显更剧烈了,虽然已经在之前金自点这个以前他最信任的大臣,审问他的罪行时,就已经领教过他的人品了。
不过没想到金自点是这么的不要脸,这么没有底线。
金自点说完,林庆业来劲了,朝鲜位列右班,而右班又分文武,林庆业就是位列朝鲜武将之首。
林庆业出列,拱手行了一个军礼:
“侯爷,下官附议洛兴君。
朝鲜并入大明,那是遵循祖制,自古以来,从两三千年前,周初封箕子于朝鲜,再到汉之朝鲜四郡,唐之安东都护府、元之征东行省。
哪个不是将朝鲜最繁华的地区,一半以上的朝鲜土地,加上如今王都汉城在内,给概括在内。
朝鲜本就是汉人血脉,与明朝同宗同源,又是历代的附庸国,明朝对朝鲜的恩情,自开明以来,但之后的抗倭援朝,以及今日再次一统朝鲜。
那是世世代代都还不清了。
那么并入大明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文官之首,一个武将之首,两人一带头,大半的朝鲜文武都出列。
“下官等附议。”
好吧,这朝鲜眼看着就要并入大明的版图了,很可能是最后一任朝鲜国王的李倧,也不颤抖了,而是一脸怨恨的看向那个还没出列附议的沈器远。
金自点、林庆业,李倧是不敢用怨恨的眼神去看的,没看这些出列支持朝鲜并入大明的时候。
顺天侯身后,正有四个少年拿着小本本,还有一根煤炭似的小棍子,正在记着什么。
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这些支持朝鲜并入大明的人,不是要升官就是要发财,或者要升官发财一起了。
这样的会议不是一次开了,南三道会师的时候就开过一次,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