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以举人的身份报备当官,因此也没有官身,也可以招揽过来。
军议进行了一个时辰之久,详详细细的敲定了各项安排,还好是坐而论道,不然这真是够难站的。
想象一下,掌控着你现在未来和你身家性命的人,跟你开会,你站在那里敢有多余的动作吗?全神贯注的站着一动不动,两个小时,简直是要晕倒的节奏。
有时候一场会议也不是两个小时就能解散的,如崇祯朝的朝会,多是凌晨两三点出发,到目的地只后,一站就是站到黄昏都有可能,其中不乏李邦华这种七旬老者。
想象一下都要命。
所以郑恩提倡坐而论道。
军议商量的差不多了,对于大家来说这种坐着商量事情的军议,简直就是享受,同时也更容易集中精力,不会因为站的脚痛想晕倒,而分心,没听清他人的话,更不会因此碰到要命的回答错话。
只是大家都不懂为何大帅郑恩对于招兵的要求放的这么低,郑家军缺兵吗?还真不怎么缺,算上少年亲兵,七万大军呢,不,现在是八万了。
因为郑成功带来的三千海师,加上从陆师中调了一批,及新招募了一批入海师,再加上招募了一批填补陆师的空缺。
正逢乱世,朝不保夕,为了糊口,想当兵的很多,郑家军又是一人当兵全家吃饱穿暖,因此参加的更多,应征的来了,只要身体健康,郑恩又不想将他们遣送回去,招来招去是越招越多了。
而应征的多是有亲朋的,还有很多干脆是亲朋选出来的代表,来踩点首发
郑家军前期招兵只要健康,来者不拒,并且直接就是正兵,就这样,很快郑家军丰厚军饷及福利传来了。
当然,新兵集训期间是没有战时津贴的,不过依旧是丰厚了。
181章 军犬
觉华岛港口往老城的路上,郑大力与新提上来的两位护卫副统领,带着贴身护卫们,保护着郑恩。
夜幕已经完全降临,除了护卫们,还可以时常碰到岛上频繁的巡逻队,并且还能看到很多巡逻队都牵着一条军犬。
有了军犬的存在,巡逻警戒变的简单了很多,关键时刻军犬还能发挥很多作用,比如说追击,比如说夜间偷袭。
“汪汪汪~”
狗叫声不时传来,这就是没有训练出合格军犬之前的一些小瑕疵,不过多少经过一些筛选,前身又多是猎犬,因此犬吠声不大,真正有敌军偷袭的时候,那时候的犬吠可就是全营惊动了。
护卫队就有几只全军最优秀的军犬,这不郑恩手里牵着的就是一只黑背,学名德国牧羊犬,还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好友,从德国带过来送给他的。
汤若望是大明钦天监的官,被从北京一起带了出来,如今在天津行在继续做大明的官,还主攻军工科研。
人依旧是大明的官,狗因为国家需要,也就被征召了,当然郑恩不差他钱。
对于狗,郑恩还是很喜欢的,特别是黑背,在前世年少服义务兵的时候,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因为郑恩一天总是笑呵呵的,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架子,加上又经常跟身边人聊家常,直肠子的郑大力在跟郑恩相处的时候,也就真没有什么约首发
这不,主仆二人又聊起了家常,并且聊到了以前形影不离,对郑恩充满了溺爱,又因为安全着想及军事方面能力欠缺的问题,不得分开的郑渡。
“三公子,公子他又来信给我了,公子害怕写信给你,会影响到你,因此老是写给我,几乎是一天一封,哪天没有,那也是因为那天信使耽误了。
公子私信,又不能给他人看,遇到不认识的字与读不懂的语句,只能抄下来问副军师,或者问军中给军官上课的先生。
倒把我的识文断字水平,硬生生的提升了不少。
这半个月来,我才知道,以前学文总是学不进去,不说青狼,连大多数郑家养子都比我学文快。
那时候总以为是自己记忆力不好,天生就不擅长学文,现在看来并不是。”
郑恩、郑渡兄弟俩年纪轻轻,却都是国子监贡生,文化水平还是可以的,写信的时候写的自然也是文言文。
想象一下被郑家逼着从小学了近十年文,都只能说字都认不全的郑大力,叫他每天去看文言文的信,时不时还夹杂八股文的段落,想象一下有多难受。
还必须每一封都看,并且每一封任何一个不懂之处,都要主动抄写下来,去研究,去问,还不能光知道这个字的发音,还要完全弄懂这个字的意思,就这样,文化水平想不提升都难,学习速度想慢都难。
郑恩依旧平易近人笑呵呵的样子:
“有这样的二哥,是我最大的幸运呀!
至于为何会觉得以前学不好文,推给记忆力不好、天赋差,现在体会到了,觉得并不是这样。
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人的精力终究有限,而且很多时候,特别是年少的时候,容易受情绪影响。
大力你打小就爱习武,号称郑家养子中武痴,一身功夫难逢对手。
精力都放在了习武之上,对于学文,自然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了,学习速度也就跟习武速度形成了反差。
有了这反差,会给自己下一个定论,那就是不是学文的料,每次学的时候都会带走这种情绪,如此约起来更慢,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习武之上,学文方面精力的愈加减少,使得整个学文的过程都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并且一起学文的养子那么多,先生可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落下,而牺牲他人的时间专程教你。
又不能学以致用,从生活中补回来,这就完成了所谓的天赋差了。
现在的你,主动认真的去学,又能学以致用,还要每天回信,恶性循环的怪圈自然打破了。”
郑大力听的是懂非懂,感觉这有功名的人说话果然不一样,不管是公子的文言文,还是三公子的大白话,总让人听的半懂不懂的。
不过这么多天的主动,也可以说被主动学文,读书人的谦虚算是学到了一些。
“以前感觉自己习武天赋异禀,打败天下无敌手,如今看来也只是在养子中武艺最好,最后才知道自以为如此而已。
君不见张悟道一人就能跟我加青狼两人打平。”
说到张悟道,郑大力有些黯然神伤,郑恩也是感叹连连。
一个刚刚下山,初出茅庐,爱管闲事,怜悯他人,一生正气,用前世的话就是十足圣母表的道士,才十六岁,却在北京撤往天津路上,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