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1 / 1)

伐清与殖民 回忆破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最难以接受,早该淘汰的,该死的教育方法。

整得跟老鹰教育雏鹰似的,自己前身怎么能不记恨嘛。

一旁的甘辉看郑恩有理解家主的迹象,也是高兴的不行,不过他也是话不多,只是连连点头。

“当然,郑家过来的老船员都是我们舰队的骨干,另外再在南方招募大批船员最好。

这样干脆成立一个郑家军的募兵部门,去各个地方设立征兵点。

我们有的是钱,只要钱没花完,多少人过来应召,不管是什么人,哪怕是瞎子瘸子。

只要没有传染病,只要不是不能动,只要命根子还在,还能传宗接代扩大我们华夏民族,都收。”

这征召的标准之低和疯狂程度将甘辉吓一跳,华夏自古本就不缺人,如今又是乱世,每天饿死的就成千上万。

这么低标准的征召,只要没有传染病,还能动,还能传宗接代,什么佝偻、瘸子、瞎子、驼子都要,可想而知在这个时时刻刻都有人饿死的乱世,应召的华夏百姓会有多疯狂。

甘辉有点张口结舌,其他文武干脆就是目瞪口呆,倒是正儿八经副军师郑家老资历冯澄世,出言劝道:

“公子,这会不会……”

算了三公子虽然年轻,但无与伦比的能力已经向天下人展现了,没看现在还有清虏亲王、宗室固山贝子、固山额真及三百余真鞑子,在送往天津献俘的路上呢。

天津不比荒凉的只有郑家军的觉华岛,光从北京就随军的军眷就有三十万,刚刚还在逃亡,现在安定下来了,胜利就是接连不断,还夺下了远超以往的荣誉,倒是别提会有多疯狂。

只有万人的觉华岛,这点欢呼根本不能比。

想到这里,冯澄世直到三公子自然有他的考虑,于是不再反对,而是本着军师拾遗补漏的心态:

“公子,如此疯狂的征召,在下虽为副军师,但愚钝,也说不上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不过,公子,如果这样落实的话,军饷问题,和岗位问题,是否应当更改一下。

很多时候,比如已经在饿死的边缘徘徊的瘸子、瞎子,征召他们加入我们郑家军之后,不能给他们等同郑家军将士的高昂军饷吧!

而且公子还提议强调要能传宗接代,看来公子是打算给这些本身自己就要饿死,不饿死也无望传宗接代的人,配上配偶,让他们完成本不可能完成的传宗接代……

180章 来者不拒

“又是救了他们的命,让他们不至于冻死饿死,还要给他们配偶,让他们本来一辈子都无望传宗接代的特殊人群,得以传宗接首发

且不说我们需要付出多大的开支,单自古以来斗米恩升米仇这一点,就不应……不值得公子这么去做。”

说真的,在郑恩来看,每一位华夏人都有用,哪怕瞎了残了,只要能传宗接代,扩大汉人这个巨大的大家族,都是大作用。

至于斗米恩升米仇,自己手里可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不劳而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自己可一直百般注意。

现在称职的副军师冯澄世提出,自己也正好解释一番,而看冯澄世这么能干,这么称职的样子,在这个方面看来是可以交出大部分活,让他帮忙分担的。

这麾下对于庞大了,什么事都有,根本不是一人能忙完的,以前是分担人多,但能扛起大任的少,现在冯澄世倒是算一个。

历史上冯澄世的儿子也是能臣,有机会也挖过来,同时天津投奔自己的程源也是个人才,虽然持才自傲了点,不过自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想到这郑恩连连点头:

“副军师言之有理,受教了,我们现在的将士待遇极高,超过了天下任何一支军队。

哪怕是最精锐、最尊贵的军队,在军饷方面都无法跟郑家军比。

这也是兄弟们为我们卖命的根源,不然什么文武骨干都没有、连威望都没有的我们,那能将几十万人捆绑在一起。

而且那时候是最困难的时候。

现在我们根基有了,威望一时无两,文武骨干也有了,势力算排的上号了,再征召自然不能给这么高的待遇。

这样,副军师,从即日起,所有的郑家军都称之为正军兵,以后不再直接征召正军兵。

再征召的所有新军兵,都编为民军兵,即残疾人士也为民军兵,拿一两的月俸,特殊岗位或者参战才有津贴。

再从民军兵之中筛选身体健康的,择其优者为辅军兵,拿一两半月俸,同样特殊岗位或者参战才有津贴。

辅军兵即是参战兵,立功或表现优异,可提为正军兵,享受跟正军兵一样的待遇,拿月俸加津贴六两的饷。”

大明,军是军,卫所军军户是军,一朝从军入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世袭兵也。

兵是兵,各大总兵、参将、游击将军、总督督标、巡抚抚标麾下的兵,及各大家族招募的私兵,就是兵。

当兵不用入军籍,也就是当代的事,有权选择要不要世世代代都当兵,而当兵是可以退伍的。

募兵也。

“副军师,你的能力我还是相信的,这件事就交于你了,具体设立多少征兵点,给多少津贴月俸,你再一条条的去推敲。

以后你全权负责这件事,那就可能无法抽出身来给我出谋划策了,这样,你看看你有没有什么才子举荐一下,举贤不避亲,哪怕是您的儿子都可以。

另外再升程源为参军,入主帐参谋军事。”

程源,字金一,江津人,去年刚刚中的进士,还未来得及补缺做官,历史上官至南明兵部尚书。

历史上的评价是慷慨识机变,好谈兵,但是为人躁进,被清议所鄙视,因此不被重用。

中了进士还没来得及补缺为官,本就不讨喜,崇祯不亡,他也够等了才能排到他补上缺。

甲申国难也就是李自成攻破北京,李自成上吊的时候,天津原毓宗等起兵响应顺军,就是程源找到忠明的天津总兵曹友义,一起聚兵反对原毓宗,还想救出被原毓宗囚禁的巡抚忠骨冯元飏。

可惜失败了。

王晓进城的图谋光复天津的时候,他又有参与,之后天津真给光复了,他程源也因此跟郑家军搭上了关系。

刚好他依旧没有官身,又对郑家军有好感,这里也欢迎他放开的谈兵,正好提拔。

不过这样的人,自己却是能用的,对于自己,好谈兵这是好事,至于躁进,就怕他跟不上郑家军进步的步伐。

而程源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年纪,而立之年,不大不小,刚刚好。

程源还有个哥哥程洵有些才能,明朝以进士为鬼,因为未中进士,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