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1 / 1)

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 魏风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可能是个冒牌的骗子,只是通过机缘巧合才做了皇帝。

  这一切又从何说起?

  懿宗李漼原名李温,封郓王,是唐宣宗李忱的长子。当然,这是主流的说法。对权力尤其敏感的宣宗,做了皇帝后,一没立皇后,二没立太子。

  郓王既然是宣宗的长子,按唐制,是要跟皇帝同居大明宫。但是,宣宗非常厌恶郓王,把他赶出皇宫,迁至皇族子弟聚集的“十六宅”,而将自己喜欢的夔王李滋留在了大明宫。

  关于上面这一点,《东观奏记》中亦有记载:“大中十二年,始用左谏议大夫郑漳、兵部郎中李邺为郓王已下侍读。时郓王居十六宅,夔、昭已下五王居大明宫内院。数日,追制改充夔王已下侍读,五日一入乾符门讲读。郓王即位后,其事遂停。”

  郓王即位前,因不被宣宗喜欢,过得压抑而苦闷,甚至有些提心吊胆。到了大中十三年夏,他的命运转机来了。

  五月,宣宗因乱吃丹药染上疮疾,想立自己喜欢的第三子夔王李滋为太子。为此,宣宗与他信赖的宦官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商议,欲将掌握禁军军权的宦官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王宗实贬出京。

  没想到,王宗实率先动手。他谋杀了病榻上的宣宗,捕杀了王归长、马公儒与夔王李滋,把郓王扶上帝位,是为懿宗。

  至于非主流的说法,讲的是懿宗身份有问题。据称他原本是疏远的皇族,在紧要时刻,被王宗实拥立为帝。

  《东观奏记》记载,宣宗的妃子晁美人生懿宗、万寿公主,她死后,翰林学士萧寘为其写了墓志铭。

  ……及夔、昭以下五王居内院,而郓王独还藩邸。大中末嗣位之后,人间切有拟议者。寘以此事言于公卿,方辨立长之顺。(《东观奏记》)

  说的是懿宗即位后,朝野对其身份怀疑,故而议论纷纷,他不得不叫曾写过其母墓志铭的翰林学士萧寘出来解释一下。

  这是个很奇异的记载。

  纵观唐朝历史甚至中国历史,从没出现过怀疑皇帝身份真假的记载,但偏偏《东观奏记》中有这样一段。这说明,在当时,懿宗的身份确实是一个话题,在朝野间被传得沸沸腾腾。

  进一步挖掘的话,会发现,在正史记载中,宣宗有十一个皇子,这十一个皇子姓名和封号明确。但要算上这郓王呢,就多出一个。

  面对朝野议论,一位复姓夏侯的大臣出来说:“三十年前,宰相参与新皇帝的确立;三十年后,新皇帝的确立由大内宦官定的。只要是姓李的皇族,不管谁做皇帝都可以,我们就别操心了。”

  懿宗的年号是“咸通”。其人好宴游,但在位期间,帝国境内大致平静。他做了十四年皇帝,刚死,帝国就迎来了黄巢的刀锋。

  在历史上,与懿宗有关的事件,主要有两个。

  一是他的女儿同昌公主的出嫁。懿宗对这位公主的宠爱创造了历史之最。同昌公主出嫁时,皇帝几乎把整个大唐府库里的国宝都作了嫁妆。

  二是咸通十四年,最后一次迎佛骨入长安。由此可见,懿宗是非常信奉佛教的。

  下面的骗子,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这个爱好。

  因信奉佛教,唐懿宗常微服游览长安寺院。当时,很多外地进献的贡品都放在寺院里。有一伙骗子得知大安国寺里存放了江南绫罗千匹,于是打起主意。

  他们找了一个长得很像唐懿宗的人,给他穿上皇帝经常穿的私行之服(可见在作案前已观察了很长时间)。为了不叫人怀疑,他们又在衣服上搞了些龙涎香薰,以证明确实是皇宫之物。

  他们又叫假皇帝带了二三个仆人,选了一天,进入大安国寺。

  不一会儿,寺里来了两个骗子同伙扮成的乞丐。假扮皇帝的骗子于是从身上拿出些银子,施舍给乞丐。但很快,又来了一些乞丐,骗子继续施舍,把身上所带钱财都给完了。

  这时,假皇帝问寺院住持:“你这里有什么东西,可暂时借我一些,我还要施舍。”

  住持一愣。

  这时候,跟随假皇帝的仆人向住持使眼色,意思是说:“你眼前的这位是大唐皇帝。”

  住持大惊,他看着确实也像,于是急忙说:“寺院里有绫罗千匹,听您安排。”

  随后,住持叫人把千匹绫罗都搬了出来。假皇帝把它们施舍给不断前来的乞丐。

  最后,仆人对住持说:“明天,你们到午朝门来,我可带你们进宫。陛下一定会重重酬谢你们。”

  假皇帝微笑着点点头,随后带人走了。

  住持第二天跑去午朝门,没看到一个人影,才知上当受骗。

  唐懿宗用文理天下,海内晏清。多变服私游寺观。民间有奸猾者,闻大安国寺,有江淮进奏官寄吴绫千匹在院。于是暗集其群,就内选一人肖上之状者,衣上私行之服,多以龙脑诸香薰裛,引二三小仆,潜入寄绫之院。其时有丐者一二人至,假服者遗之而去。逡巡,诸色丐求之人,接迹而至,给之不暇。假服者谓院僧曰:“院中有何物,可借之。”僧未诺间,小仆掷眼向僧。僧惊骇曰:“柜内有人寄绫千匹,唯命是听。”于是启柜,罄而给之。小仆谓僧曰:“来日早,于朝门相见,可奉引入内,所酧不轻。”假服者遂跨卫而去。僧自是经日访于内门,杳无所见,方知群丐并是奸人之党焉。(《玉堂闲话》)

  这伙骗子的胆量实在大,连皇帝都敢假扮。他们借助于懿宗皇帝好佛的特点,故而频频得手。

  其实,唐朝的皇帝,不是尊佛就是敬道。在尊佛方面,懿宗是个极端。这跟他在做亲王时不被父皇待见,仓皇栖身,苦读伴佛有关。

  这一点跟唐中宗很相似。

  武则天时,唐中宗被流放到湖北房州,除了以妻子韦后以及女儿安乐公主为精神寄托外,就是在佛教中寻求安慰。

  懿宗皇帝也是这样,除了上面提及的对女儿同昌公主的宠爱,他对同患难的妻子郭妃的放纵更是令人咋舌。他竟容忍其与自己的女婿韦保衡通奸!

  (郭妃)女为同昌公主,下嫁韦保衡。保衡处内宅,妃以主故,出入娱饮不禁,是时哗言与保衡乱,莫得其端。(《新唐书?后妃传》)

  接着说懿宗崇佛。

  咸通十四年,懿宗继几十年前的宪宗皇帝后,再一次派人到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长安。对此,大臣纷纷劝谏。

  懿宗答:“生而得见,死亦无恨。”

  释迦牟尼圆寂后,遗体焚化,留下晶莹的舍利。后来,阿育王统一印度,把佛祖的真身舍利分成84000份供奉,并派人将一部分传之于世界各地。释迦牟尼的生身舍利分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和红色肉舍利三种,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