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10 章(1 / 1)

极品捡漏王 有聊的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可谓是独树一格,自成一派!”

“没错。”另一名专家评委补充道:“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似要通过画作来表达些什么。或许是在诉说错乱的人生遭遇。”

“又或许是在阐述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向往。”

第三位专家评委发现了端倪,指点道:“你们看,那一只傲气凌云的仙鹤,说不定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第四位专家评委质疑道:“那旁边那只务实捕鱼的仙鹤又该如何解释?为什么仙鹤这仙界的物种,要被一棵直插天际的世俗桃花树压在底下呢?”

“既然其中一只仙鹤傲然,它为何不振翅翱翔,盖过那棵桃花树?”

一时间,针对画作的内容,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专家评委们争论不休。

见状,画作的拥有者、这名中年持宝人不禁极为欣喜。

能让专家们热烈讨论,说明这幅画定然不凡,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然而,当中年持宝人询问价格时,一盆冷水迎头浇下。

落款、题跋、签名、铃印,这幅画统统没有。

没有这些,专家评委们便无法确认它的作者。

因此,专家评委们针对它的画风,进行了激烈讨论。

专家评委们想通过画风,来推断它的作者。

结果,专家评委们争执不休。

他们争执不休,答案只有一个:这种画风,他们也没见过。

华夏历史上,绘画大师就那么几个,所有的画风专家评委们都烂熟于心。专家评委们都没见过的画风,由此可见,这幅画根本不是什么大宗师的作品。

光凭画作本身,确实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问题是,没有身份来为它增砖添瓦。

有很多人买张大千的画,买米芾的画,是为了画吗?

他们是为了张大千和米芾,这两个名字!

没有来历,就算画作再好,也很难卖出高价。

起码不能来古玩行卖,应该去艺术馆问价。

中年持宝人的失望是毋庸置疑的。

他对画作欣赏有点见地,当年就是看出这幅画的不凡,脑子一热,就花重金收藏了下来。然而因为这幅画没有身份,多年来,它压根就没有涨价。

甚至古玩行里有很多人,压根就不会买无名氏的作品。

第1802章 慈禧的代笔

无名画作仙鹤桃花图的主人、那位中年持宝人,最后将近乎绝望的目光,落在了陈宇身上。他在等主评委陈宇,为这幅画宣布死刑。

然而,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主评委陈宇口中,这幅画的身份和价值,出现了转机。

陈宇语出惊人道:“这幅画并非无名氏所做,它有身份。”

“天呐,真的吗?”中年持宝人狂喜不已,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急忙追问道:“请主评委小陈大师指点迷津,这幅画的作者到底是谁?”

陈宇给出了一个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答。“慈禧。”

“嘶!”此言一出,全场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观众席当即有人怪叫道:“怎么可能?慈禧那个败家老娘们,她还懂绘画?再说,那老妖婆爱慕虚荣举世皆知,如果是她的作品,她焉能不留名?”

所有人都觉得,这不太可能是慈禧的作品。

慈禧死后把大清的半壁江山都塞进坟墓里了,以她的尿性,如果她真画出这样一幅佳作,那还不得全国宣传,为这幅画专门盖一座金楼,供万国观瞻?

面对人们的质疑,陈宇云淡风轻,先是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摇了摇头。“这幅画,既是慈禧的作品,又不是慈禧的作品。”

此言一出,人们更加疑惑了。人们都明白,陈宇绝非故弄玄虚之人。

他这么说,背后一定藏有隐秘的历史真相。

所有人皆竖起了耳朵,屏息聆听。

没叫众人失望,陈宇缓缓开口,讲述起了这幅画的身份。

慈禧太后,堪称华夏历史上名声最臭的女人,没有之一。

她两度夺权,三次垂帘听政,将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中。

然而,私下里的慈禧太后,是个颇好风雅的人,闲时喜欢练字习画。人家不是附庸风雅,人家是真风雅。你不能因为讨厌慈禧,就否认她的贵族身份。

慈禧为拉拢一些亲近大臣,常恩赐一些书画作品,得之者视为殊荣。

在当时,慈禧的书画作品,每一幅都价值连城,无与伦比。这当然不是因为慈禧的绘画功力和艺术造诣,而是因为她是太后。

三朝圣母皇太后老佛爷的作品,你敢摇头?你敢皱眉?

你敢说顾恺之、吴道子、米芾画得比老佛爷好?脑袋不要了?

在慈禧大权独揽的时代,慈禧的作品就是华夏气运之宝。什么传国玉玺,什么大禹九州鼎,什么兰亭集序,什么女史箴图,也配跟老佛爷比?

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本身就是错乱的时代,客观是一种稀缺物品。

直到大清亡国,慈禧的坟都被炸开了以后,人们才能真正客观地审视慈禧的艺术造诣。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客观评价就是:慈禧的艺术造诣,还不赖。

至于慈禧为何如此醉情于书画之中,说来也有趣,那是在咸丰帝逃到热河之后,当时咸丰帝纵情声色,迷恋新欢,致使慈禧失宠于龙床之上。

慈禧寂寞无聊,便开始练习绘画,她的兰竹画得很好,草书也写得不错,这些都得益于失宠期间的修炼。

话又说回来,尽管慈禧在绘画上小有成绩,但离大师二字还差十万八千里呢。慈禧整天把画拿出去显摆,自己水平又不够,时间一长,捉襟见肘。

慈禧也不是一般的败家老娘们,败家到她这个程度的,怎么会是一般人?

慈禧灵机一动,有了好主意:找代笔。

如此一来,她不就有源源不绝的作品,可以整天拿出去显摆了吗?尤其是有资格为慈禧代笔的画家,水平肯定比慈禧高,慈禧用来装比,也更有面子。

长此以往,慈禧愈发依赖代笔,以至于今天流传下来的慈禧画,八成以上都是代笔。

慈禧招聘过好几个画师,在名义上,作为老师,教她作画。但说白了,就是她的代笔,俗称枪手。

代笔的画,盖上慈禧的印章,就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

慈禧的代笔画家不少,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得慈禧欢心的一个,叫缪嘉惠,字素筠。

缪嘉蕙出生书香门第,通书史,能弹琴,善篆隶,工书画。

她的翎毛与花卉两幅作品,曾被两江总督张之洞作为贡品晋献给皇宫。十五岁时,她嫁到一个官宦之家,她的丈夫常把她当秘书用。

她丈夫经常从任上带些稿回家,让她抄写,有时还让她起草章公案。

可惜,婚后仅数月,丈夫就病故了,公婆也相继离世。后来她投靠在西充做官的兄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