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1 章(1 / 1)

吴策 捞面馒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糟的人群都停下了议论声。

此刻张贴在将军府对面石墙上的贡士榜,用一面红绸遮掩着,站在红绸前的官吏双手高举着一份诏令,在他身前,足足站了七十名文吏,每一人身后,都有几名衙役。

“今科春闱,入考者一百四十人,三场之后,原定十五日放榜,今吴侯有令,三日之后,增设一科殿试,最终三甲杏榜,将于十五日公布于众,中榜三甲,喜报将传入祖籍所在,擢进士之名,赐进士及第旗。”

“今科贡士,取七十名,中榜者,赐士族冠戴。”

“第七十名,贺喜庐江舒县骆宇……”

“第六十名,贺喜吴郡余杭张泽……”

……

伴随着四五十人连续中榜,场中传来一阵阵欢呼声,不少私人的赌档,也有押注此次参考的考生中榜的盘。

“第二十名,贺喜秣陵王基。”

“扑哧”楼上步练师忍不住笑出声来,“夫君,叔叔文采倒也不错,竟然以化名取得前二十之名。”

刘奇微微颔首,“吾意让二弟在秣陵为官,待到他正式及冠之后,便与樊将军之女成亲。”

“夫君之意,那殿试便不让他参与了?”蔡琰却是听出了言外之意。

“正是。”刘奇看着长街附近远远停下的车马,安坐于其中的,便有不少江东士子,挤在人群中的,便是他们的家奴。

“第十九名,淮阴步氏步鹰。”

“这人,莫不是姊姊族人?”大乔含笑看了一眼步练师,“倒是贺喜姊姊了。”

步练师略微皱眉,“步鹰才学倒是有的,竟能位列叔叔之上,这……”

刘奇在桌下拍了拍她手背,“乔老处事公正,此番又有三位山长参与审卷,断无遗漏。”

步练师歉意地看了一眼大乔,“妹妹莫要生气,吾只是……”

“岂敢。”大乔笑着应了一下。

“第十二名,贺喜吴县卜静……”

“第十一名,贺喜吴县吾粲……”

“第十名,贺喜临湘桓彝……”

“第九名,贺喜营陵是玉……”

刘奇抬起筷子,将一片切得轻薄的猪肉放入滚烫的油锅内,感受着指尖传来的颤动,他缓缓收回筷子。

“第四名,平丘毛机。”

“第三名,贺喜广陵张玄……”

“第二名,贺喜吴县顾邵……”

“本次春闱贡士头名会元——吴郡吴县,陆议。”

“哗”场中几人欢喜几人愁,压中陆议的人,欢呼雀跃地跑向四方招贤馆,看榜得意而归的奴仆,各自回到街口的马车轿子前讨喜,也有人垂头丧气地离去。

“落榜孝廉,三日内,可往将军府补缺,放任四州之地为吏。”

听到此言,那些本就是寒门出身的士子眼中多了几分希冀,不过,他们也都知晓,不成贡士,即便是可以为吏,亦只能选任令、丞、尉之外的少吏,更次者,为乡吏。

“夫君,这陆议为何家儿郎?”

“大乔何出此问?”

“只是觉得,那日武试放榜之后,亦有榜下捉婿,却不知,今日那些中榜贡士,可是到了此处?”

刘奇微微一笑,“有了前车之鉴,那些家世渊源之辈,应当在家里、酒楼茶肆候着喜报才是。”说着,刘奇看了一眼站在大乔身后眺望着街上热闹景象的小乔,只听她好奇地说道:“听说吴侯此次春闱大考之后还会赐宴?”

刘奇颔首,“正是如此。”

说着,刘奇将烫好的肉片放入自己碗中,“大乔,汝这几日喜吃酸还是吃甜?”

大乔微微一愣,却听小乔轻声娇笑,“自是喜酸,阿姊将屋内去岁留着的梅子可都食了呢。”

刘奇看了一眼候在楼上的侍女,“命人再送几盒过去。”

“喏。”

很快,碟子内的食材都被刘奇倒入了锅内,热气腾腾的肉片起锅之后,刘奇分食众人,油辣子的滚烫辛辣,让几女娇喘着说不出话来。

刘奇只得命人呈上热汤,几女将烫熟的肉片放入其中,涮一涮后,顿时眉间愁云疏散。

“绾儿,今日便在汝房中留宿罢。”

“喏。”

午后,刘奇带着众女走入院中。

适时,一名文吏快步走入园内。

“禀报主公,许昌侍者持圣旨已至城外。”

刘奇回眸看了一眼众女,大步出门,在堂内,刘奇带着将军府的一种干吏,迎接天子使臣。

“臣刘奇,恭迎圣旨。”刘奇俯身下跪,做足了礼节。

面容苍老的使臣认真打量几眼恭敬下跪的刘奇,脸上露出几分欣慰之色,张开圣旨,“奉圣诏……吴侯刘奇,开垦交州,收复荆南,屯田养民,功在社稷,擢骠骑将军,赏钱粮……”

“臣,谢主隆恩。”刘奇再拜之后,方才将双手举过头顶,接过老者递上来的圣旨。

“吾等恭贺主公,晋位骠骑将军。”一时间,堂内一众文武俱是开口贺喜。

刘奇面色潮红,他于荆南一战之后,总算是得到了刘繇昔日的官爵。

“还请天使留步,本侯已命府中设下酒宴,款待天使。”

“吴侯无须多礼,老朽日夜兼程,倒想在这江东歇息几日。”老人慈眉善目,倒是让刘奇有些惊讶。

“敢问长者尊姓大名?”

老人抚须大笑,“未曾想,这天下,竟还有不识吾孔文举之辈。”

:。:

第两百七十章 八岁让梨的主

未料先生竟是孔北海当面,失敬失敬。”刘奇心中一惊,面上却是惶恐至极。

实则,他对眼前这人,着实有些摸不透。

他的一生,颠沛流离说不上,至少,前半生还是靠着孔子二十世孙的名头,天下儒者,都得尊称他一生儒道大家。

他于诗词歌赋,儒道经典之上,造诣在北地,仅次于郑玄。

然其却不知兵事,若非他之迂腐,当年坐拥北海一郡之地,麾下有太史慈这等良将,当可清剿黄巾,北上冀州或西进中原,南下徐州,俱有大展宏图之机。

当然,在天下儒士面前,在那些趋炎附势,倒戈诸侯帐下的士族面前,他可称汉臣。

据刘奇藏身于许昌城内的吴卫汇报,衣带诏之事,他或多或少都有干系,只是,曹孟德不敢杀他。

杀他,便是逼迫他麾下的一众儒学之士离心离德。

况且,如今曹操的处境也不好。

“吴侯帐下,吾北海之士便有数人,今日至此,却无从得见。”

刘奇抬手一辑,“长绪、子羽二位先生尚在淮南,子义司马前些时日还在此地,如今亦是奉命赶往江夏。”

孔融摆了摆手,跟着刘奇走向后宅。

留下堂中一众文武和他的随从,“汝吾不谈家国大事,只谈汝这江东文兴之事,可否?”

“既是文举先生之愿,奇焉敢不从。”

“请”

“请”

两人步入吴侯府高楼之上,两人随从,都留于园内,只能远远地看着二人,却不能上前。

刘奇命人送上酒菜,他虽然已用过午膳,但也可陪同共饮。

“听闻如今江东各州各郡各县俱有官学,按梯次擢拔士子,不知,如何管理之?”

刘奇微微一笑,“如今吾江东辖下四州之地,州学唯有城外方山书院,此番已有三位山长,各郡学设一教谕,招募当地贤良之士为教授,或以在任官员休沐时授之,县学则由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