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协议就算是正式生效了,双方可谓是皆大欢喜。
顾远深知,自己这次算是捡了便宜,自己利用先知先觉,抢先了顺丰一步,率先签下了扬子江快运,虽然价格不算十分低廉,但也没高出前世顺丰的价格多少。
而邱立明更是欢喜不已,一方面有了这份租赁协议,扬子江快运眼下的难关就算是顺利度过了。二来顾远最后居然自己主动提价,这更是让他得意不已。他觉着和这样的人合作简直是再开心不过了。
拒绝了邱立明的晚餐邀请,顾远和楚红当即离开了海航大厦,一走出门楚红就一脸疑惑的看着顾远,“之前那个邱立明明明就要妥协了,你怎么还主动加价呢?”
实际上顾远最终给出的价格确实是他和楚红商量好了的,就连楚红之前在邱立明办公室的诸多表现也是事先商量好的。
可刚刚在谈判时,楚红确实感觉到邱立明马上就要做出妥协了,她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顾远却还要坚持主动提价。
对于楚红的疑惑顾远早就想好了应对。
“确实,刚刚如果我们坚持,邱立明最终也会妥协,可是那终究是他妥协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个决定是有风险的,你说面对一个日后很可能存在争议的合作协议,邱立明会干脆利落的签了么?”
这个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邱立明作为一个体制内的老油子,怎么可能愿意担这种风险,一旦感觉到合同可能会带来麻烦,他一定会把这个协议拿到公开场合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即便日后有人拿这个合同做文章,他也好有个托词。
“这样一来,这个合同势必会拖延许久才能签署,可是非典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这个事谁也说不准,万一没多久非典就被控制住了呢?那样我们还有便宜可占么?更何况据我所知,打扬子江快运主意的可不止我们一家。”
顾远这么一解释,楚红顿时就豁然开朗了。
确实,如果不是顾远把条件进一步放开,邱立明绝不可能这么干脆的和顾远签下协议。
至于其中的原因再明显不过,一个是很可能会有问题的合同,一个是稳赚不赔的合同。
前者邱立明当然要公开讨论,这样将来出了事,责任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而后者当然要快,因为功劳当然要自己一个人独占。
顾远这一手可谓是把人心给研究透了。
而且顾远还不得不防一件事,万一顺丰真的豁出去了硬要横插一杠,那此时顾远给出的条件越好,邱立明反悔的可能就越小。
事实上就在顾远和邱立明签完合同后不久,扬子江快运就接到了顺丰方面的询价。
当顺丰的询价公函摆在邱立明的桌头时,邱立明忍不住给了自己一巴掌。
让你心急,让你这样迫不及待,现在傻眼了吧?
要是当时他等上几天,两边有了竞争对手,那么优势必然尽在他手。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都已经和远东物流签了协议了。
邱立明能坐到今天的位置也不是一个蠢人,此时他再仔细一回想,顿时就发现了这件事中的一些端倪。
当初顾远和他签约时,所做的一切看似愚不可及的举动,似乎都是为了防止出现今天这一幕而准备的。
他看似主动提价,实际上是诱导自己尽快签约。
他看似勉为其难的答应签下限制超高的保障协议,实际上也是怕自己反悔。
想到这里,邱立明顿时呆立当场,他发现原来一直被他认为是猪队友的顾远,实际上很可能一直都把他玩弄在鼓掌之中,这个发现直让他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实际上就在邱立明接到顺丰的询价同时,顾远他们也同样得到了消息。
当楚红得知居然真的有其他公司向扬子江快运询价时,她才算是真正对顾远心服口服。
虽然之前顾远的种种说辞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毕竟没有真的发生,所以对楚红的震撼还不大。
此时顾远的一切推测都成了现实,一时间他料敌机先,未卜先知的能耐顿时让楚红叹服不已。
只是不等楚红和顾远高兴多久,一个消息就让他们笑不出来了。
3月15日,随着燕京突然爆发非典病例,国家对于该病情的关注徒然更上层楼,一时间原本就已经风声鹤唳的各地政府,顿时变得更加严苛。
而远东物流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就首当其冲,被沪上当地政紧急喊停。
这样一来,顾远的诸多安排顿时就只能停滞不前。
眼看着扬子江快运那边钱都付了,顾远却只能让他们闲着,一时间,他之前的诸多得意顿时都没了踪影。
对此顾远也只能感慨,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137 忽悠徐海峰
137 忽悠徐海峰
最近一段时间徐海峰很感慨。
不久前顾远突然让他跟着一起来一趟沪上,他虽然不知道原因,但还是跟着来了。
路上顾远才告诉他,这一次带他来,是想给他一个工程做。
根据顾远的讲诉,这次的工程规模不小,最重要的一点是,工程本身并不复杂。
随后他就一直跟在顾远后面开始四处为配送中心选址,也就是跟在顾远后面四处跑得这段日子里,他算是真正见识到了顾远的本事。很多时候,顾远仅凭着一张地图,就能将一个地方的各种情况分析的头头是道。
有几次跟过来的那群人里还有人不服气,结果到现场一看,顿时就发现一切果然都和顾远分析的相差无几。
有这种本事的人物徐海峰以前还真没见过,虽然他不懂顾远忙得这些事到底有什么用,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对顾远心生佩服。
随着和顾远接触的时间越久,他就越发现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以前他看着顾远年轻轻轻就坐拥万贯家财还很不服气,如今他才算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
就像他老爸当年结下了善果,所以到了他这才跟着享福了。而顾远却是实实在在地凭自己的真本事挣下了这偌大家业。相比而言,他其实还不如顾远。
想通了这个道理,徐海峰面对顾远时一下就自然了许多,曾经因为徐黎黎而种下的芥蒂,此时也如冰雪消融般不见踪影。
然而就在他准备放下思想包袱,跟着顾远大干一场时,他就听说了沪上叫停配送中心的消息。一时间他竟有些为顾远担心了起来。
只是这种担心他却只能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