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点。
“这样的店铺得多少钱?”段怡随手指了一个临界店铺,两层的,面积不小。
“三百万左右。”
“三百万?人民币?”
段怡咂舌。
除了交学费前,从小兜里就没超过三千块,两百万,这可不是小数目。
“嗯。”
实话。
段母倒觉得还行。
一分钱一分货。
这里若是真的发展起来,也不算太贵。至于是否一定会发展起来,只能说是较大概率时间,不然,都确定了,哪轮得到他们买。
印度那边土豪也多。
旧城拆迁的那些民居,正在建,很多就被印度人整个小区买了。
也就商铺贵一点。
可也卖了一大半,也就这几天,他们得赶快定下来,不然被人抢先,那就闹心了,也多亏这边对印度‘买房团’有限制。
否则。
早都被他们包圆了。
她可不敢小瞧印度人。
人家一般人穷,可那些地主阶层可是有钱的。
“我们家有那么多钱?”
“需要贷款一些。”
“国内给贷?”
“这边贷啊,我们准备把这些年赚的钱拿出来一大半,凑首付,剩下的向缅亚银行贷款,我咨询过,我们在缅经商五年,信用够了。”
“可以办理大额无抵押个人贷款,但仅限于购买非缅亚经济特区以外的不动产,且经营性购买的不动产三年内不允许流入交易市场。”
段母觉得这边对华人还是挺友好的。
不跑不送。
就能办下来。
“虽然这边贷款比国内容易,但附加条款也不少,可只要是正常经营和消费行为,比国内还是宽松许多。”
对于经济类犯罪。
这边的预防方式和华夏是有差别的。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应该安全(求订阅!)
另一边。
米昊也来到了公司驻地。
地处县城边缘。
车子开进办事处。
“有点意思!”米昊忍不住赞叹。沿街铁栅栏后是进深二十几米的草坪,越过电动伸缩门,开过草坪,是一个很大的停车场。
面积至少一亩。
停车场过后。
就是一栋三层建筑。
外面贴着天蓝色玻璃幕墙,像写字楼一样,而在建筑顶端,立着办事处名字。
啧啧。
这哪里是办事处!
完全是分公司总部的派头。
司机一听。
解释道:
“这是县里专门规划出来给各个公司驻地或办事处使用,设施完备,当初租赁的时候,基本办公设备都给配齐,十分人性化。”
“这边的规划也特别。。。”
越听。
米昊越是觉得不错。
在新安市。
围着整个城市的是一圈酒店。
在廊余县。
围着县城的是一圈办事处。
规划很明确,城内是住宿、一般商用。企业的办事处,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还是公司的永久总部,都得设置在县城周边。
想想。
米昊觉得挺合理。
这是县城。
不大。
没必要非把总部往城内整,若是北上广那种大城市,交通耗时,地理位置就十分关键,可这就那么大的地方,上班走哪都近。
围着一圈。
管理上也简单许多。
“都是新建,因此,围着县城的这些公司办事处,全都是一样的标准,钢混结构+玻璃幕墙,但每一栋都有差别,独一无二。”
“二层到六层不等,至于当地搬迁出来的公司总部,他们可以选择样式和层数,但不能修别的,破坏这一圈的建筑风格。”
“。。。”
早到两天。
司机可是了解了不少。
办事处后。
是一栋多层住宅。
走进房间。
果然。
很符合零的风格。
一个小县城的雇员住所,装修都弄得和酒店一样。比在德林省那边好多了,德林省去的时候才开始修,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放下行李。
和母亲发了个报平安的微信。
“其他人都到了吗?”
“差不多。”
“出去吃个夜宵。”
走出办事处,街上依旧有行人和来往车辆,本就不远,他们没有开车,刚来,米昊也想第一时间体会一下这边的夜景如何。
左右望去。
是笔直的公路。
以及一个个花园式的办事处,很多灯还亮着。
“电要钱吗?”
“要。”
嗯。
那就应该是在加班。
对面也是办事处,圈不是单层的,而是双层,不同的是,外圈多是给需要场地大,人多的公司,因为住宅楼后面有很大的空地。
他们公司的重型工程机械和设备不少都放在那里。
内圈背靠城区。
没多少地。
只给一些小公司用。
“这半圈办事处都满了吗?”米昊问。
旧城那半圈还没修好。
“差不多,很多两国做跨境贸易的公司都会在这边租用办事处,印度公司几乎占了一半,租金不太贵,还有面儿,很受欢迎。”
“。。。”
十几分钟后。
他们来到了刚才放下段怡的地方。
“这些。。。安全吗?”米昊看着一排印度小吃摊。
“应该安全。”
“应该?”米昊一愣。
“有些东西,对吃习惯的人来说,不是事儿,但从没吃过的,肠胃可能引起不适,所以,吃坏肚子有可能,中毒应该不会。”
“明白了。”
米昊点头。
安全。
要看怎么定义,吃顿火锅自助,啥都吃,第二天拉了肚子,不能揪着说自助不安全。
算了。
今天第一天到,就不吃印度菜了。
走了会儿。
米昊停下了脚步,他看到段怡了,抬头一看,是个中餐馆,里面现在还有些客人,段怡在窗边吃着什么。这应该是她家的店。
“尝尝这家。”
两人走进去。
“欢迎。。。是你啊。”段母在门口收钱,也负责招呼一下客人。
“又见面了。”
“吃饭?”
“出来转转,熟悉一下环境,顺便吃点夜宵。”
“那行,你。。”
段母刚想说随便坐。
后面不远的段怡听见了米昊的声音,高兴地挥手道:“米经理,要不坐我这。”
“好。”
米昊直接答应。
对段怡。
他倒是没有什么想法,也不怕人觉得他有想法,既然是熟人,用不着扭扭捏捏的,说着,两人走了过去。四人桌,很宽敞。
“饿了?”
“还行。”
“尝尝我爸做的,可好吃了。”段怡从旁边桌上拿了两套一次性碗碟。
“喝点什么?”
“茶就行了。”米昊笑道。
又不是应酬,不喝酒。段怡递上了一份厚厚的菜单,每道菜都是四种语言翻译,配图,怕外国人不认识,都是些家常菜。
也有本地特色菜。
好些国内都没有。
大晚上的。
不能吃太多。
米昊只点了三个在德林省吃过的本地菜,国内有的中餐就算了,公司的食堂每天供应的都是中餐,天天吃,也是会腻的。
“就这三个。”米昊递给了服务员,一个华人女孩。
此外。
他还看到了两个印度女服务员。
“稍等。”
“好。”
“这就是我家的店,今后可得多多照顾生意。”段怡开始替家里拉起了客。这种大公司,不管是宴请还是聚餐,都不是小单。
论档次。
楼上面也有豪华包厢。
不差。
“没问题。”
不到五分钟。
菜就上齐了,还多了一个硬菜。
段母笑道:“今天这顿我请,谢谢你送我我们回来。”
“举手之劳,这。。”
“你是举手之劳,我这什么不多,就是吃的多,也是举手之劳,就别争了,要是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