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1 / 1)

从优秀到卓越 吉姆·柯林斯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5个月前

的两面而不是一面。如果只看到谦逊的一面,

就没有抓住整个理念。”

这让我认识到了很关键的一点:第5级经理人都被创造业绩的渴望所驱动、

所感染。只要能使公司走向卓越,他们会卖掉厂房或解雇自己的兄弟。

乔治·凯恩成为雅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该公司在药

品行业排在末尾。这个暮气沉沉的公司几年来就是靠它的摇钱树—红霉素勉

强维持。凯恩并不具备鼓舞人心的个性,以使公司振奋起来。但他有更强大的武

器:崇高的标准。他不能忍受任何形式的平庸,也不能容忍那些觉得达到优秀就

心满意足的人。于是凯恩开始扫除造成雅培公司平庸的一个关键原因:任人唯亲。

凯恩启用能找到的最合适的人选,系统地重组董事会和管理层。他明确规定,裙

带关系和任期长短都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否在公司里位居要职。如果在职责之内不

能成为该行业中最好的经理人,就会失业。

面对如此严格的重组,有人可能以为要从公司外聘请一个人来管理公司。但

是凯恩却是一个有着1 8年工作经验的局内人,还是一个家族成员(他的父亲是

雅培公司的一位前总裁)。有几年,凯恩家族的节日聚会上,气氛相当紧张。(“对

不起,我不得不解雇你。还想再来一块火鸡肉吗?”)然而,家庭成员们最终对

他们的股票业绩都十分满意,因为凯恩开动了赚钱机器。从1 9 7 4年的跨越日

到2 0 0 0年,这台赚钱机器创造的股票收益率股票是股票市场的4.5倍,并轻而

易举击败了行业超级巨星默克和辉瑞。

普强公司作为雅培公司的直接对照公司,在同一时期也是由与乔治·凯恩一

样的家族领导的。但与乔治·凯恩不同的是,普强的首席执行官对打破任人唯亲

带来的平庸从未表现出同样坚定的决心。当雅培公司不计较家庭背景,起用最合

适的人选担当各项重任时,普强公司的所有要职仍由第二代家庭成员占据着。在

雅培公司发生转变前,两家一模一样的公司股价相同。

但在接下来的2 1年中,普强的股价比雅培低了8 9 %,到1 9 9 5年最终被

法玛西亚兼并。有趣的是,达尔文·史密斯、科尔曼·莫克勒和乔治·凯恩都来

自公司内部,而斯坦利·高尔特、阿尔·邓拉普和李·亚科卡则是作为救世主敲

锣打鼓地从公司外请进来的。这正好印证了我们研究中的一个更系统的发现。有

证据表明,你并不需要从公司外请人来整顿改组,领导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事

实上,从公司外请名人做领导与从实现优秀到卓越的过程呈负相关(见附录2 .

1)。

在1 1家实现跨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中,有1 0个是从公司内部提拔上来的,

其中有3个是通过家族继承的。而对照公司向外部求援的次数是实现跨越公司的

6倍还要多—但它们仍未能创造可持续的卓越业绩。

在由公司内部人驱动的转变中,最杰出的例子当属查尔斯·R·“科克”沃

尔格林三世。他彻底扭转了沃尔格林公司原本寒酸的局面,从1 9 7 5年底到2 0

0 0年1月1日,该公司股票的价位超过一般市场的1 5倍。关于沃尔格林公司

食品业务的对话和讨论在管理层内部展开了几年,然后科克意识到,整个领导集

体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沃尔格林的辉煌明天必须依靠便利药店,而非食品服务。”

1 9 9 8年,丹·乔恩特在沃尔格林之后继任首席执行官,他曾这样描述后来发生

的事情:

经理科克在我们计划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说:“现在我人决定,我们公司将

在5年内彻底退出餐饮业。”那时我们拥有5 0 0多家餐馆。当时会场里安静得可

以听到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他说:“我想让每个人都知道,现在已经开始计

时了。”6个月后,我们在开另一次计划委员会例会时,有人顺便提到,我们还

有5年时间退出餐饮业。科克并不是个爱叫嚷的人,但当时他敲着桌子说:“听

着,你只有4年半的时间了,我是在6个月前说过你还有5年时间。现在你只有

4年半了。”结果到了第二天,一切都开始进入到如何从餐饮业退出的实质性阶

段。他从来不放弃,从来不怀疑,也从不瞻前顾后。

正如达尔文·史密斯卖掉金佰利-克拉克的造纸厂那样,科克·沃尔格林的

决定同样需要坚定的决心。这并不是因为这是该公司最大的一块业务(虽然它确

实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真正的原因是情感上的问题,毕竟沃尔格林发明

了麦乳精奶昔,而且餐饮业是一项家族传统,可追溯到他爷爷那一辈。有些店面

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有一个餐馆连锁店就叫科氏。但是没关系,如果沃尔格

林公司放弃这项家族传统业务能让公司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科克就会坚持不

懈地去做。

第5级经理人的这种平静而又顽强的性格,不仅体现在像卖掉餐饮业务或抵

抗收购公司的入侵者这样的重大决定中,还体现在一种纯粹工人式的勤劳作风

中。作为家族第二代成员,艾伦·沃兹尔接管了家族里的一个小公司,却将它变

成了电器城,他可谓这一气质的完美体现者。当被问及与电器城的对照公司的首

席执行官有什么不同时,沃兹尔总结说:“这好像一匹用来表演的马和一匹用来

拉犁的马—他更像一匹用来表演的马,而我更像一匹用来拉犁的马。”

窗口和镜子

如果考虑到其他两个事实,艾伦·沃兹尔用来拉犁的马的自述十分有吸引力。

第一,他在耶鲁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因此,他拉犁的马的个性并不是因为缺

乏聪明才智;第二,正是他这种拉犁的马的做事方法,为取得最佳业绩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换句话说:假设必须作出选择,将1美元投资到电器城,或在传奇人

物杰克·韦尔奇1 9 8 1年接手通用电气时将1美元投资到通用电气。如果你选

择了电器城,到了2 0 0 0年1月1日,你得到的回报要比投资到通用电气的回

报高6倍。对拉犁的马来说,表现绝对不差。

你也许认为,在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之后,艾伦·沃兹尔会居功自傲,大谈

自己所做的明智决定。但当我们请他按重要性的大小,列出公司转变过程中最重

要的5项因素时,沃兹尔的回答令人吃惊—第一位的因素是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