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了。这好象把一艘没有目标的船驶向大海一样,是十分危险的。可是,很多人都这样做,这也许就是过去员工训练失败的原因。
主管人员日常要做的目标是什么?主要的有下列五个目标。
第一目标即是将达成业务目标的重点具体化,诱导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行动不断进步
主管人员的第一要求,是除去员工的不安与缺乏自信的心理,让员工每天能做“有价值的工作”,而且自发地改善自己的行动;同时将自我启发及集合训练所取得的知识技能,实践在日常的工作上,这样员工才会进步。处在变化激烈的现代,只学前辈或上司的工作方法是不够的。为了处理日趋复杂的工作,主管人员需要有坚强的实践力和勇气,让新的工作方法付诸实行。
因此,拟定每一个员工的具体教育目标是先决条件。假定企业的总目标是事业的营运,那么每一个员工工作目标的设定都得与营运有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所施行的措施,就是最有效果、最合理的方法;而每一个员工所达到的目标,总合起来就是一个部门所达到的目标了。
依目标而进行在职训练,训练前的员工与训练后员工的不同情况与原来以工作为中心的员工比较,以目标为中心的员工,显然较有活力,且有积极工作的主观思想。这种以目标为中心的员工,其培养与指导,是靠每一个人不断改变才能达到的行动。只求员工的性格改变是行不通的。
第二目标即是将员工培养成为“内省思考的人”
员工的类型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服从型的,主管说一,绝不敢二,是不会进步的类型;另一种是创造型的,这种人能察知主管的期待,然后做出比预期更好的效果。这种人才是“有希望”的人。
人是“思考”、“创造”、“游戏”的高等动物。最近在一般企业里,“三思而后行”的人逾来愈少,也就是说“活用‘内省思考’来工作”的人减少了。为什么这一类型的人会愈来愈多呢?主管不给员工思考的机会,恐怕是最大的原因。
一个人如果自始至终,以“主体性”和“创造性”来从事工作,十之八九都会进步。所谓“主体性”,就是将一件工作自始至终,当作自己的责任,运用“内省思考”来完成工作。而“创造性”就是在工作上表现自己的个性,发挥独特的能力。身为主管的人,假使能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不仅可以恢复思考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恢复自我。
每一个员工在经过详细的思考后,拟定自己这一期的业务目标,然后努力完成它。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成为具有“内省思考”与“创造性”的人。这就是再教育的目标。消除苟且度日的消极思想,培养有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员工,就是进步的企业、有活力的企业。
第三目标即是让员工自动制订目标,促进自我启发的意念
只有在员工具有自我启发的意念时,实行教育最具成效。要使员工有自我启发的意念,必须先让他们选定自己的业务目标。目标决定以后,要怎么做才能达成这一个目标,答案自然就会出来。这时再让他们编拟自我启发计划,主管只要按照计划加以适当的指导,他们就会自动地进行自我启发了。第四目标即是员工的培养必须是长期性的
企业所期待于全体员工的,是每一期工作的质和量,都能按照预定目标完成。当然,员工的培养和其工作及成果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主管人员必须努力正确地掌握每一个员工的真实情况,不断地扩大员工的职务范围。同时也要从在完成短期目标有特殊表现的员工中,择优作为长期培养的目标。换句话说,不要把员工塑造成“追随型”或“古板型”,应该启发他们的优点,把他们培养成为新的开拓者、现代化挑战者。一个革新的先锋,如一味地承袭古老的形式,企业怎会有活力?如何去革新?
第五目标即是向公司总目标的达成迈进,确立强力的统合体制。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日本人最欠缺的。过去只注重纵的机能,而忽略了横的联系,因此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障碍,为了解决它,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
继续教育若不考虑总目标的综合体制,效率必定不佳,甚至是一种浪费。指导每一个员工能顺利达成目标是主管的任务,但必须将这些努力的成果,综合成为公司总目标的一环,才算真正地完成了责任。而要完成这个责任,身为主管者,必须先了解自己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完成工作的方法及时限为何?时时了解现状,掌握进度,也只有主管最了解对员工成果的要求,而能向他们明确指示。
继续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施行继续教育?前面已经详述过了。那么,只要主管人员想做,就立刻可以实行继续教育了吗?这是不可能的。大家都知道培养人才的两条途径,是继续教育和员工本身的自我启发。可是,实行以后效果并不很好,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忽略了实行继续教育所不可或缺少的基本条件。必须将这些条件与日常行动结合,继续教育才有成功的可能。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靠学习来增加知识与技能,因此可以说工作场所就是教室,每一件工作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这种教室与教科书对我们来讲,含有无穷尽的意味。我们为什么能从日常工作的体验中学到东西呢?因为,工作场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判断、决定,或者解决问题;而且工作本身也可以充当我们的研究室,让我们运用知识与技能来实验,或是做知识与技能适用结果的评价。
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工作都必须与他人沟通。沟通的对象很多,上司、同事、员工、其它部门的人、顾客、卫星公司、政府机关、学校、同行等,不胜枚举,而在这些人际关系之中,学习的机会是无限的,老师也处处可见。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必须先有这种想法、这种意识,才能从日常工作的生活中学习东西。
于是做主管的,必须给员工创造锻炼的机会。换句话说,将权限委让员工,因为责任可以使员工成长。
可是,当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