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7 章(1 / 1)

大明天启 训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大的文化意识并不是一般的思想体系,而是体现天道与人伦的教化。有人称之为赫日当空照,这是一个很以恰切的比喻。而在抬高孔夫子历史地位的同时,也使得自己被后世人称为新圣。”

朱由校站了起来,手一挥道:“大家学的都是圣人之学,就要遵从圣人之教化,一起将儒家发扬光大,让这世界上所有的文明人,都能知道夫子的学说,让他们都知道,我们是圣人苗裔,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我们也要不落于人后,别人有我,我们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更要有。不要让我们的祖宗蒙羞,那就只能做得比祖宗更好!”

众臣一起道:“臣等愿附于骥尾,光大我中华道统!”

朱由校笑笑道:“还有一个消息,经内阁诸人提议,朕决定将新历法以夫子诞生之年为公元元年,定于明年实施,则夫子之名,可流芳万古。夫子的光芒,将永照中华。”

众臣更是狂喜,有人已经泣不成声。而朱由校说是内阁诸人的提议,是希望能够提高内阁的威望,消弭有些大臣对方从哲,叶向高等人的意见,特别是东林人对叶向高的怨恨。

事实证明这个说明还是有用的。和儒家道统比起来,那党派之争根本就不能算什么。至少东林人已经原谅了叶向高此前的一些行为,大家对首辅和次辅的印象都大好。当然,至于能持续多长时间,那还是不要报太大希望的好。

欢喜后,应该干的事还是要干的,对于《常识》的第二篇,又有人提意见了:“陛下,臣以为,实事求是之解,似乎有些不同于古书。此言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颜师古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实也’,而此篇则称之为‘学为实用’,说什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臣有些困惑。”

这话就让叶向高有些不快了,理论与实际结合是朱由校提出的,而学为实用则是东林派的观点,好不容易有个东林的观点得到皇帝的肯定,竟然有人跳出来说三道四,着实可恨。

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

他上前道:“陛下,臣请求做一说明。”

朱由校道:“此篇即为叶师所撰,自然可以。”

叶向高谢过后道:“陛下早就提出了经世致用的观点,而后各种新式器物出现,对国家对生民的好处,更证明陛下此说高屋建瓴,而学为实用不就是经世致用之意吗?有何不可?学得屠龙之术作得甚用?空谈误国,自古有之,当然要理论联系实际,生民有何需要,我们就要在何方向去努力,这才是实事求是之真意也。”

提意见的是楚党一位御史,其实是专门来针对东林的学为实用的,不想被叶向高夹枪带棒的一通话,说得满面通红,却又不敢与他争执,只好羞愧而退。

再下面大家提意见时,不敢再针对各派观点来质疑了,只能寻找一些似乎与圣人之言不太相符的观点来提问,结果被叶向高,方从哲等人轻易地消解掉了。

而朱由校最后总结道:“常识从名字上就知道其重要性,学好常识,可以让人明是非,知廉耻;学好常识,可以强身体,少疾病;学好常识,还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可以减少劳动强度,让我们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凡此种种,都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识的重要性。明年的京师大学堂的招生考试,无论是哪一科,都要加考一门常识。”

这样一来,《常识》就不仅仅是新式学堂的教材那么简单了,想要参加明年京师大学堂招生考试的学生,都要人手一本《常识》了。

叶向高上前问道:“陛下,明年是大考之年,那京师大学堂的招生考试按原来的情况,应该是在今年年底进行,而明年初又要进行科举考试,这两件大事就挤在一起了,可否将京师大学堂的考试推迟到明年年中进行?”

朱由校想了想道:“不妥,学制已经定好,从每年初开学,年终结业。这样一推迟就是半年,改动太大,无法实行。”

叶向高其实是怕京师大学堂的考试冲击了科举考试,在他们心中,科举考试才是正规的考试,是传播道统的正道,而京师大学堂的考试偏于实用,却是小道。

他不死心道:“陛下,那可不可以稍微推迟一下,等科举后再举行招生考试?”

朱由校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笑道:“叶师,其实以后您会发现,科举考试是不能和京师大学堂的招生考试相比的,因为录取人数太少,朕可以这样说,二十年之后,这朝堂所立的,只怕有一半要来自京师大学堂。”

徐光启也说道:“叶师,只要大家都传续道统,是科举而来还是京师大学堂而来又有何区别?学为实用,光会做文章可治不了民,练不好兵。”

叶向高也笑道:“是老夫太执着了。总是以为只有科举才是正途,老了,这想法就有些偏了,子先虽然只小老臣三岁,倒是思维清明,并无偏执之见。”

徐光启笑道:“老了,这以后的天下,就要靠伯雅这一代人辅佐皇上了。他们年轻,比我们看得远,看得清,有陛下带领,何愁我大明不兴!”

孙传庭听到这话,对着叶向高和徐光启作了一揖道:“小子年轻识浅,有些事还是要各位先生掌舵才行。”

朱由校倒是由此想起一事,他站起来道:“众卿,上次说过农业合作社有一半股份是众臣的,只要在离休之时,经廉政公署,锦衣卫,经济调查局证实没有贪污受贿之事的,离休之后依旧享受这一待遇。朕还想将官员离休之事改一改,朕将于京城设一议院,取议政之意,五品及以上官员离休之后,就成为议院中一员,名曰议员。朝廷将立法之权交与议院,有重大事情也要咨询议院,这样老臣们在离休后也能在国事方面发挥作用,为我大明保驾护航。”

这事大多数臣子倒都是愿意的,想要回乡去寄情山水的终究是少数。当下就有人问道:“陛下,离休之时间,可是按年龄大小?”

朱由校笑道:“这个朕是这样想的,按官职和年龄,当然也要结合身体的健康状况。身体无恙,则按正二品七十岁离休,正三品六十五岁离休,其他官员六十岁离休。而技术型官员则不受此限制。”

方从哲问道:“陛下,技术型官员是什么意思?”

朱由校答道:“就是象孙元化他们,负责搞研究的人,还有象太医院的太医呀,京师大学堂的教授呀,这都是技术型官员。其它的就是管理型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