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3 章(1 / 1)

美食供应商 会做菜的猫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切成细丝,青豆黄豆焯水,豆芽要去头去尾,香椿切碎,各式配料一一快速而有条理地做好准备,很快就做好了。

将面分成一份份以后,早餐时间就到了。

“早餐时间到,请前十六位食客进店用餐。”苏若燕将木门打开,看着乌海飞快蹿进去的身影已经是宠辱不惊了。

今天跟乌海相同动作的是莫里哀,这家伙觉得乌海这么能吃不是没有道理的,于是为了自己能够多吃一点东西,直接开始一切都向乌海学习,又是一个被首席饭桶征服的骚年。

“圆规今天的早餐是什么来一份。”乌海气都不带喘地直接道。

“我要一份早餐。”莫里哀紧随其后说的是英文。

“炸酱面,一人一份。”袁州十分淡定道。

然后就将一份份面条丢入锅中,雪白的面条在水里翻滚着,不一会儿,袁州就开始动手捞面,一个个碗一字摆开,面一份份跟张了眼睛一样随着袁州的动作安安稳稳地到了碗里。

袁州两手齐动,一份份配料就整齐规矩地摆在了面条上面,黄的,绿的,红亮的,深色的,浅色的,一起放在雪白的大碗里,很是好看。

“不知道我的个人展能不能邀请袁主厨当嘉宾。”莫里哀就在隔断一边,袁州的动作那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眼睛瞪大,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都比起旁人要高上一截,脸上表情浓烈而严肃,仿佛是一只哈士奇蹲在那里一样。

“哗啦,哗啦”

早餐的炸酱面是热的,带着一点点浓缩的汤汁,面条劲道弹牙,配菜爽脆浓香,每一个食客吃的都是一脸的心满意足,除了还想再吃以外绝对没有其他的想法。

还有许多没办法吃到早餐的食客,也是在小店外转了一圈才走的,这都是老习惯了,不闻闻小店早餐的味,感觉工作都没劲了,当然其实并没有闻到什么味道,只是看个热闹,毕竟乌兽那样逆天的鼻子,只有一个。

一小时的早餐在欢欢喜喜中度过,等到袁州送走最后一位食客的时候,金色的阳光已有些洒在了干净的街道上。

因此许班和万里联袂来找袁州了。

说起来一个作为青厨会的老二,一个作为华夏名厨会的秘书,按理来说是不会产生什么交集的,但是问题都出在会长身上,他们有同一个会长,交流就多了起来。

加上之前已经联合举办了两次名厨高沟会了,因此彼此之间还算是默契。

殷雅曾经建议名厨高沟会需要专业的人来管理报名以及筛选问题之类的事情,因此袁州直接就将任务交给了青厨会和名厨联合会。

本来是要交给程招妹的,但是袁州觉得程招妹实在是太忙了,加上程璎手里还有两个网站需要管理,因此新的这个专门用来报名收集问题的网站,就由青厨会和名厨联合会共同出人来联合举办了。

从前两届来看,袁州十分有眼光,办得很是不错。

……

Ps:看到有读者问高沟会,本来菜猫是略写的,但既然想看,那菜猫就好好写一届,哎呀菜猫真是一只好猫。

第二千九十九章 袁州打破的东西

毫不夸张的说,目前华夏名厨联合分会的厨师,任何拿出一个,都在国际上大有名气。

所以袁州想青厨会那帮人多多学习,有点成长也是好的。

“会长,这是第三届高沟会相关资料,第二届比首届大,而这一届比第二届更盛大,我跟许秘书看过,觉得没什么问题,会长您过过目,有问题我们可以及时调整。”万里将一份资料递给袁州,厚度看起来还算可观。

“好。”袁州点头。

旁边许秘书掏出个黑色小本子也就是巴掌大小,贼厚实应该可以记录不少东西。

“会长我这里记录了一些主要详情,你一边看我一边介绍,这样可以了解得更加透彻一点可以吗?”许班认真道。

以前每次许班一来袁州至少得抽一个多两个小时来看他拿来的那些文件资料。

但很快许班就学会总结提要,重点标记后基本都是在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以前的工作量。

“许秘书你说。”袁州眼睛盯着文件,手指灵活翻阅着。

许班闻言立刻不拖沓,开口就道:“此次名厨高沟会在三天后,共收集相关厨艺问题五十七条,其中求知数最多的是十条。”

求知数其实就是其他厨师,对于这个问题的点赞,但许班说,点赞别人的问题觉得不太好,所以就变成了求知数。

“分别是粤菜中尖叶薄荷和圆叶薄荷之间的区别……”。

一个个问题有条不紊地从许班嘴里吐出,袁州则是根据听到的内容快速翻看着相关的内容,还要顺手在旁边的白纸上记录一些什么。

两人一个说,一个看加写,看起来就十分默契,一看就知道不是第一次合作。

“不愧是秘书出身的,就是专业。”万里听许班的汇报,不由点头。

名厨高沟会从第一届开始就是由青厨会派出几个人和名厨联合会派出几个人共同组成了审题委员会,然后从网上筛选厨师的问题投稿。

因此每次筛选出来的厨艺问题,数量不一样,有厨师是困惑烹饪技法,有厨师困惑刀工,袁州认为大多都是殊途同归,反正目前为止,高沟会还没有遇到袁州解决不了的厨艺问题。

每三个月举办一次,也是大家精心商议以后的结果,这样可以保证厨师有了问题不会积累太久。

每一个行业其实都有敝帚自珍的习惯,古话都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很多都喜欢口口相传,或者师徒传承,其他的人想要窥视一点那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风气,因此很多传承才会出现断层和消失。

不过现在这样的情况却因为一个人而有所改善。

先是袁州自己以身作则不管是谁来请教或者交流,只要是他会的都基本上是倾囊相授,所以看上去高沟会只是袁州个人组织的厨师交流会,但其实是打破了整个传统,也亏得袁州目前声望在华夏足够高,换做其他人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叨叨几句。

老一辈的厨师,也因袁州的名望出现在高沟会的收集问题的界面上,提出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是属于自己独门绝技的问题,在以前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从这方面说,袁州的确是带领了华夏厨师圈,改变了很多。

至于这个改变是好还是不好,留给后面的人去评说。

“行,我看这些问题都挺不错的,大家到时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