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1 / 1)

文科之王 白湖湾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况给了他将近一千多块钱的稿费。

另外还有其余几家杂志社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转载和刊,这样一来又额外为他带来了小两千的稿费。

作为私产。

林涛并没有将这笔稿费上交成为老林家的公共财产。

除了在自行车上花费了4oo块钱以外,这笔钱林涛几乎分文未动。

“林涛,你电话打好没有?”

书店的老板娘见林涛没有说话就朝角落里喊了一句,顿时就有几个在书店里的学生朝林涛看了过来。

脸上分明可见的是一股子好奇宝宝的神色。

最近一段时间林涛可真算是在6中里里外外红了3遍了,表白事件更是让他成了整个6中的女生卧谈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名字。

“老板娘,还有一会。”

听到林涛的话,书店那位老板娘也不生气。

只是笑着说了句林涛也听不大清楚的话。

已经是将近12月的天气。

外面的北风刮得还挺大。

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话筒里才传来王东东有些不肯定的声音。

“要不这样吧,我们这边先拟一个合同回头给你看看,你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再另行商榷。

但是目前呢,我们准备对你的稿子进行前期的排版和修改,如果你没有什么异议的话,就不等到合同签订之后再走这个程序了。

马上就是月初,如果不及早排版的话,恐怕会赶不上这一期的版面。”

王东东这话不假。

《东江文学》是半月刊。

一个月行两次。

不仅仅是在东江省内,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除了普通的风物散文和杂谈之类的文章以外,小说要占据一个很大的版块。

林涛这本手稿有将近十余万字,而且这还只是第一部。

仅仅是这一部恐怕也要连载将近5个月左右的时间,等于是连载十期,每期近万字才能够全部连载完毕。

在这之后才会考虑结集出版的问题。

连载行的稿费跟出版的分成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林涛作为一个资深编辑同样是很清楚的。

但是他的关注点其实并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外延的其他版权上面。

“这个没有任何问题,你们可以按照你们杂志社正常的程序进行排版和刊,但是有关于出版的版权,在合同没有签订之前,我希望你们杂志社能够充分考虑我的权益。”

在对面另一头。

一直到挂断林涛的电话。

王东东都有一种恍若梦中的感觉。

“他真的只是一个16岁的高中生?”

王东东始终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脑子里转即想到《会功夫的熊猫》里的情节设置和语言风格,顿时又不觉得奇怪了。

在他看来。

能够写出这种同时具备幽默感和深度的思想内涵的作品,不管他是一个高中生还是一个成年人。

至少从心理上对方肯定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人。

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林涛的深度绝不在于年龄,而是灵魂的厚度。

12月初。

在最新一期的《东江文学》杂志上行的当天。

林涛并不知道自己重来一次的人生会因为那只会功夫的熊猫而生怎样的变化。

但是蝴蝶的翅膀闪动的风暴也是他怎么也躲不过的,该来的总会来,该遇见的还是会遇见。

无非就是下一个转角处。

还是在前面的路途。

(码字是一种享受,即使卡文,求推荐票!小白要继续码一章,鼓励我吧!)

074 脱销

赵红贵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文人,顶多算得上是一个文艺伪青年。

尽管不再年轻。

不过作为6中少壮派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赵红贵的语文教学水平并不逊色,甚至很有水平。

即使是在高手如云的松平市6中也小有知名度。

这也是林涛即使对他的为人处世态度存在质疑。

但是仍然对赵红贵保留着相当敬重的原因。

不管前世今生。

赵红贵在他的人生轨迹里,都算得上是留下过印记的一个角色。

但是在6中。

如果要说纯粹的文人,或者是跟“作家”这个在普通大众眼中有些远离和不真实的形象能够契合的人的话。

除了彭玉梅可能就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作为省作协和全国作协的会员以及国内知名的女性作家,彭玉梅跟《东江文学》的总编辑江燕有着不俗的私交。

两人认识的时间也较长。

所以在看到署名是‘江燕’的快递包裹的时候,彭玉梅其实并没有感到吃惊或者诧异。

这似乎是两人之间很平常的一次书信往来。

彭玉梅很清楚。

作为《东江文学》的主编,江燕有着很多途径在第一时间里接触到一些不错的文学作品。

而作为江燕私交甚密的好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文友,她往往也会从江燕手里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或者稿子。

但是当赵红贵捧着最新一期的《东江文学》闯入彭玉梅的办公室半个小时之后。

彭玉梅才意识到江燕这一次究竟给自己送来了一份什么稿子。

即使已经年近五十。

但是心脏仍然忍不住砰砰砰地剧烈跳动起来。

这是一种无法掩饰的,甚至有些躁动的兴奋。

跳动在心里。

也写在脸上。

“彭老师,您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我今天早上刚看完就忍不住要来找您分享了,好文章,真是好文章啊。

这作者的才情了不得,最近几年我还真没有看到过这种新颖的东西。”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恐怕没人会想象得到赵红贵竟然也有如此喋喋不休和大失稳重的一面。

脸上满是兴奋和狂热之色。

在彭玉梅面前,他无疑是把姿态放得很低的,但是恐怕谁都看得出来此刻的赵红贵的确很兴奋。

并不是因为其他。

正是因为这一期的《东江文学》上作为压轴之作刊登的那篇《会功夫的熊猫》第一章的内容。

被赵红贵搅乱了思绪。

但是彭玉梅还是点了点头,她抿着嘴唇没有说话。

事实上她并不喜欢赵红贵在教学上的某些做法,但是无疑,赵红贵对文学的执着还是能够让她有些刮目相看的。

而这也是赵红贵能够在彭玉梅办公室里找到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这篇短短近万字的文章,或者只能说是整篇小说的序章,彭玉梅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去的。

论才情。

这个笔名叫做“小白”的作者算不得是顶尖的文笔,但是如果要论创新和故事框架以及布局的话。

即使是彭玉梅也不得不在心底暗自为他叫一声好。

“是篇好文章,赵老师你的口味这一次可是跟我老婆子意见一致了。”

“彭老师你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