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我的脸吗,要是这样的作品我还跟您抬杠,那我岂不是活到狗身上去了,哈哈哈!”
赵红贵有一句话没有说错。
近几年在国内的文学圈子里,根本就没有看到过具备这种跳跃性思维的作品。
会功夫的熊猫?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将功夫和熊猫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在一个平面上的元素糅合在一起。
而究竟要具有怎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能将这样两种看似吸睛,但是实质上却根本没有深挖潜力的东西刻画成一个鲜活和栩栩如生的故事。
彭玉梅不知道。
也正是因为不知道,所以她好奇。
而好奇,自然也就成为里每一个人追寻结果和等待的动力。
彭玉梅是如此。
赵红贵是如此。
在12月新的一天看到《东江文学》上刊登的这篇名为《会功夫的熊猫》的读者亦是如此。
作为《东江文学》的总部所在地。
宁安市各大书店和书报亭都有《东江文学》的销售点。
在东江省境内,《东江文学》的销售市场其实一直都比较好,省城宁安市自然更是如此。
在靠近延安北路的新华书店早上刚一开门。
一大摞《东江文学》杂志就被整理好送上了书店入口处的书架子上面。
标价每本4块5的《东江文学》其实大多时候稍有阅读习惯的人都会随手带一本,今天也不例外。
但是从上午1o点开始后,书店里的气氛就开始变得有些奇怪了。
“老板,这一期的《东江文学》你们这里还有没有?”
书店的服务员摇了摇头。
也有些好奇。
《东江文学》的销量是不错,但是往常每一期五百本都会放很长一段时间,今天竟然瞬间就没有了。
尤其是刚才那会儿,几乎是几十本几十本地拿,一会儿工夫就一本都没剩。
一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是随着来问的人越来越多,她就开始觉得有些古怪了。
“王姐,已经有几十个人来问《东江文学》还有没有货了,这到底是怎么了?你看要不要找杂志社再进一批。”
王娜也觉得有些不对劲。
刚才人来人往的景象她也看到了,但是没多想。
作为书店的老职工,出版物脱销的盛况她是见过的,当初卖那本外国人写的《哈利波特》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但是《东江文学》只是一本杂志,怎么会出现卖脱销的情况,她很有些不解。
不过还是点头让店里的工作人员给《东江文学》编辑部打电话。
过了片刻功夫不到。
王娜还没从手头的工作中回过神来。
耳边已经响起了工作人员有些急促的声音。
“王姐王姐,你快过来接电话。”
王娜有些疑惑地接过话筒。
“是新华书店的王店长吧,实在是不好意思啊,这一期的《东江文学》需求量太大了,我们杂志社现在一时间也增印不过来,但是会尽快给您那边安排一批的。”
一直到挂断电话。
王娜仍旧没回过神来。
竟然没货了?
《东江文学》真的脱销了!
075 现象级?
林涛收到12月第一期《东江文学》杂志样刊的时候时间已经悄然进入了12月之后的第一个周末。 ≧ ≦
在这之前,12月的第一期《东江文学》正刊已经在全国开始正式上架售了。
对于收到杂志社寄给自己的样刊竟然比正式行的杂志还要晚几天的事实,除了报之一笑以外。
林涛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王东东做人还是蛮厚道的。
除了取得林涛的口头授权进行行以外,几乎没有在其他的版权上动过歪心思。
林涛是经历过世面的人。
自然不怕版权会卖不出去,而且这本书完全就是按照《功夫熊猫》的荧屏剧情来还原的。
功夫和熊猫两种元素本来就是极具特色。
自己在原剧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了改动,添加了中国神话的元素,使得整个剧情更加丰满。
以前在看电影的时候,林涛就觉得剧情过于简单,美国人的电影制作是一流的,编剧也是一流的。
但是独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非一流,而是带着西方人惯有的习惯和目光去审视一个古老东方国家的文化。
自己的改动并没有剔除原剧中剥离出来的西方元素。
只是让中国文化的思想在整个故事中体现得更深入一些而已。
例如原剧中大师使用的武功不再是龟派气功等等的什么鬼,而是设定了太极的功夫等等。
至于为什么江燕会给予“国人情怀”这样的评价。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情怀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语,《会功夫的熊猫》这本书从故事的背景,到故事的元素无一不是满满的中国风。
以国宝熊猫作为主角。
用中国功夫来作为熊猫追逐的至高目标,这样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创意和中国特色的构思。
说是情怀也并不为过。
但是随着最新一期《东江文学》的行,在《会功夫的熊猫》悄然走红之际。
有关于这部目前公众仍然只能看到前三章剧情的作品的讨论却已经在国内的文化圈子里引起了热议。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
这部作品究竟只一部是离经叛道的荒谬怪诞之作,还是天马行空的奇思异想之作。
在《东江文学》12月上月刊行后的第三天。
国内著名的《中国文化报》上就刊登出一则专栏的文章。
文章的题名是《被妖魔化的年轻一代》。
从题名上来讲。
这个作者一上来就时猛开地图炮和群嘲讽,进入装逼打脸模式。
文章中列举了自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悄然走红的几个知名作家包括寒寒等人在内的年轻作家群体。
在从他们的作品上进行了激烈的言语批判。
认为年青一代尤其是8o后作家已经开始放弃传统文学思想并且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而《会功夫的熊猫》这部作品的出现,更是完全颠覆了文学这个名字,认为它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本儿童读物,而不应该由《东江文学》这种文学性极强的杂志表出来。
最后甚至得出结论。
如果这种作品也能够在国内外流行的话,那么中国文化将没有希望。
无疑。
谈及中国文化的生死存亡已经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
在东江文学编辑部。
江燕和王东东看着报纸上的内容不由得相视一笑。
“他杨白脸除了跟狗一样逮着谁就咬以外也没有什么其他本事,再说了,这几年他炮轰的人也不少,被他的口水炮仗轰趴下的人没几个,倒是红的人不少。
我看呐,他这个人呐就是个大好人,轰谁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