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6 章(1 / 1)

挽宋从靖康开始 森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是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害处就在于它严重阻碍了自由商品经济的发展。禁榷制度排斥、限制私人经营,垄断产销经营之利,凭借政权力量对商品流通(有时包括生产)进行垄断,通过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这种制度对民间商业资本的阻碍作用是非常大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政府的榷法过于严厉,诸如私贩盐商屡禁不绝,这些武装起来的私盐贩子经常成群结伙活动,给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北宋时候在河北、山东地区,由于官府的过分压榨,流民问题也很严重,许多人甘愿冒着被政府捉拿的危险成为盗寇。这些都给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

要想让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迅速成长就必须加大自由贸易,于是赵君让户部的黄天乐把大宋的商税管理制度,以及禁榷制度有关方面的卷宗全部搬到御书房,经过几天的研究,赵君又结合后世自己所了解的商业贸易税收情况,编写了一本叫《大宋鼓励商业贸易策律》的小册子,其主要内容就是减少禁榷物品,只保留盐、武器(火器)等必要的战略物资,其余全部取消官府专营。第二大幅度提高金银珠宝等奢侈品的商税,提高这些奢侈品的进出口税率,减少纺织品、粮食、茶叶、等关于民生物品的税率,使整体商税水平有所提高。

赵君让人传唤李纲和黄天乐两人到自己御书房进行小范围的商议一下,如果一个宰相一个户部尚书都赞成的话,那么推广就没有问题。

但是这一次他却遇到了阻力,李纲坚决反对,连平日支持自己的黄天乐这次也没站在他这一方,任凭赵君如何说的天花乱坠,把禁榷制度批驳的体无完肤,但是李纲就咬住一条不放:“禁榷制度的弊端正如官家所说确实很严重,但是好处却显而易见,他为大宋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保证了朝廷正常运转。现在国家财力本身就比较匮乏,如若取消大部分物品的禁榷,导致税收下降,国库将更加入不敷出,到时候官家如何处理?”

“李相公说的的确有道理,虽然从长远看官家的这些政策能够激发民间商贸发展,但是从眼前来看确实弊大于利。”黄天乐帮腔道:“还有一个问题官家需要考虑,如果取消这些货物的禁榷,势必造成许多官吏失去职位,影响朝局稳定,不可不防。”

宋朝的冗官非常严重,这一点赵君也很清楚,如果取消禁榷,相当于动了一些人的奶酪,阻力也是非常大的。同时对于取消禁榷对现在朝廷税收的影响到底多少,赵君心里也没个底,他不是研究经济也没做多少调查研究,所以也无法理直气壮的反驳李纲的意见。

“那按照卿家的意思,如何处理?”赵君忍不住反问。

“等合适的时机,慢慢改之。”李纲慢悠悠的说道。

合适的时机,什么时候才算合适?赵君有些气馁,但是他也清楚,虽然他是天子但并不能为所欲为,就这次而言没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李纲的同意,按照大宋律制,他的《大宋鼓励商业贸易策》就根本无法向外正式公布!

商贸税收改制就这样胎死腹中,让赵君感到很是不甘,但也无可奈何,时间到了八月下旬,巡视江淮等地的参知政事赖布衣终于回朝了,给这件事带来了转机。

271 造势

赖布衣是代表赵君巡视了两淮、鄂豫、川陕三大地区,一方面查看当地的国计民生,更重要的则是安抚三支大军,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视察,于九月初返回临安。

在御书房里赵君召见了赖布衣,倾听了他巡视这三地的一些情况。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好,特别是这三支军队,赖布衣和韩世忠、岳飞、吴阶都进行了长谈,倾听了他们对当前局势以及军队改制的看法。同时给他们说了赵君对于军队改制一些想法,改制的目的一是要提高军人在大宋的地位,二是提高其战斗力,三是更加职业化,同时按照要求都开始扩军,为彻底北伐做好军事上的准备工作。

这实际上是赵君给大宋这三支最能打仗的军队一次吹风过程,从赖布衣反馈的结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扬州军不用说,赵君的绝对嫡系。岳飞和吴阶都表示绝对拥护赵君,坚决支持他未来的军制改革等等,这让赵君心中也吃了一个定心丸,只要军队不乱他心里就无虑。

“岳将军和吴将军都请求将其部下将领送到讲武堂学习,岳将军还请求在鄂州办理洪武堂分校,用来培养新型将领。”赖布衣说道。

“好,这是件好事,”赵君听了很高兴:“立即给刘越发下旨让他全权负责在鄂州筹备分校之事,派一些得力教官过去,枢密院这边就麻烦你去走一趟程序,要他们全力支持。

“还有就是两位将军请求朝廷在他们那里修建铁器坊坊和火器坊,他们对官家你的那种开花弹和新型手雷垂涎的很啊。”赖布衣笑着说。

赵君听了沉吟了一下说:“满足他们的要求,不过这件事要工部和枢密院协调,火器坊改名为兵工厂,其一定要注意保密!我让真州铁器坊可以在里建立分厂。”真州铁器坊现在是皇家的私人产业所以不需要经过工部等机构批准。

朝廷中发生的事情赖布衣也有所闻,赵君将自己商贸改革被夭折的过程详细的告诉了赖布衣。赖布衣停了却笑着说官家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布衣为何这么说?”

“商贸改革不像你前面进行的报纸改革,涉及到朝廷的财政影响力很大,李相公他们所担心的也不无道理,因此要推出这个举措必须有两个条件。”赖布衣回答道。

“那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向朝廷大臣们表明因取消大部分货物的禁榷导致短时期税收下降,必须有新的收入补充之,二是必须有合适的时机。”

“就是这个道理。”赵君想了想说道。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么可以将那些原来禁榷的货物,由官营部分的作坊直接卖给私人,从而获得大笔收入,这样就可以补充财政亏空。”

“国企改制?出售国有企业?”赵君突然想起后世这个名字,这和现在大宋这种官营作坊何其相似。后世也不是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国企彻底退出了一些竞争里激烈,不关系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