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看出了赵君脸色的变化,又赶忙补充了一句:“陛下,秦桧等人的判罚则由微臣会同大理寺、刑部共同商议,又禀报给李相公后最后裁定。”
李相公就是李纲,赵君当政后李纲立即官复原职,朝中也没设另外一个宰相,算是朝中最大的官了。何铸说这话显然有拉靠山的意思。
“秦桧等人于置于朕和鄂国公于死地,丧心病狂,又蛊惑先皇欲引金兵侵我大宋,卖国求荣。此罪大恶极之人如何让朕容纳其在世上?立即处斩!”赵君冷冰冰的回答道。
要杀曾经的宰相?!在场的大臣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陛下不可!”何铸还没有回话,李纲又站了出来说道:“太祖誓约有“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何况秦桧乃当朝宰相,请陛下三思。”
不杀死大夫?赵君冷哼了一声,嘴里却说道:“太祖却有此誓约,朕应当遵从。”
赵君这话刚说完,群臣嘘了一口气,仿佛放下心来。没想到赵君又接着说道:“太祖誓约有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那是指忠心为国、清正廉洁、为官一任教化一方的士大夫,而绝不是如秦桧之流祸国殃民、卖国求荣、陷害忠良之辈!前者乃大宋之福,后者大宋之祸,不可不杀!”
赵君说的杀气腾腾,本来就是军伍出身,死山血海中摸爬滚打,身上无形中散发着血腥气,听的下面那些大臣们浑身打了个哆嗦,不敢再多说什么。
但是李纲却不依不饶,昂着头继续说道:“陛下所说颇有道理,但是秦桧毕竟乃我朝一宰相,如果对其处以极刑,即便此人不值怜悯,但仍然处罚过重,使士大夫的名誉受到了污辱,请陛下三思!”
“果然是个倔老头。”赵君看着那张板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心里忍不住骂了一句。就在这个时候赖布衣向前走了一步说道:“陛下,李相公说不无道理,请陛下开恩,放过秦桧。”
连赖布衣都来说情了?赵君有些无语,不过不能不给自己老丈人以及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的面子,于是沉吟了一下说道:“既然有李爱卿和赖爱卿替秦桧说清,那么可免去秦桧死罪,就依何爱卿奏章中所言,但是万俟卨、罗汝楫以及张俊三人,必杀!”
李纲还要争辩,旁边的赖布衣却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李纲怔了一下,微微叹一口气,不再说什么。
“回头为朕带句话给秦桧。”赵君想了想又说道:“让他到了海南好好练字,衣食无愁。”
“谢陛下仁慈。”李纲赶紧补充了一句,说实在像秦桧那样的年龄贬为平民又发配到海南那种不毛之地,基本上就是个死,但是有了赵君最后这句话,基本上意味着秦桧不用为生活发愁,平安活下去,至于练字……秦桧的字可是大宋一绝,还有练吗?
其实李纲不知道的是赵君看上了秦桧的字,那可是后世标准的宋体字,各种书籍最常用的字体,从这个角度说如果秦桧早死了岂不是中国书法的一大憾事?
当然赵君这些想法是不能给外人说的,但是给了秦桧一条活路还是在朝中大臣中留下了一点好印象,咱们军伍出身的皇帝还是懂些艺术的,虽然他写的字实在难看的很。
这件事就盖棺定论,只管后面走程序。这个时候李纲并没有退回自己的位置,而是继续奏到:“陛下,老臣还有一事请奏。”
“请讲”
“由于上年江南大旱,稻米欠收,而现在早稻还未收割,故江南永州、郴州一带已经出现饥荒,杭州米价也一日一价,已经引起百姓恐慌,而朝廷已经无粮可放,此事因引起陛下的重视。”李纲说道。
“哦?这么严重?”赵君的神情严肃起来,因为饥荒就会出现流民,搞不好会引起暴动,而作为首都的杭州局面不稳定,纯粹是要打自己刚刚登基的皇帝的脸,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又看着站在边上的黄天乐,问道:“黄爱卿。”
“臣在。”黄天乐出列。
“户部对此有何对策?”赵君问道。
“户部已经筹措钱财前往鄂州、洪州、江州一带购粮,但是国库吃紧,无法筹措更多的钱财。”黄天乐回答道。
还是一句老话,缺钱啊。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现在赵君当了这个皇帝才明白其中艰难。这些年每年都在打仗,户部那些钱早就被用光了,已经形成了寅吃卯粮态势也就是提前收税,但是赵君很清楚这种状况绝对能一直这么做,搞不好又是官逼民反。
“至于杭州的米价,李爱卿不用担心,朕自有办法。”赵君想了想说道。
“陛下有办法?”李纲有些迷惑不解,即便是贵为天子,总不能变出粮食吧?不过既然看到赵君如此有信心也不说什么。
“国库亏空,朕倒也想了些法子。”赵君又说道:“充盈国库,无外乎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听到这四个字,在场的大臣们顿时神情一紧,因为让他们想起了四十年前的那场把朝廷搞得乱七八糟的熙宁变法!
259 早朝(下)
熙宁变法就是熟识的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
懂些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段变法大概情况,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史称“新旧党争“。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保守派人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且不说孰对孰错,但就此使大宋朝廷内部开始割裂,产生了极大的内耗,将原有的良好行政风气涤荡一空,最后形成了宋徽宗、蔡京、童贯等人沆瀣一气的决策层。正是这个近乎于弱智的决策层做出了灭辽这个完全弱智的决策,导致了后面的靖康之耻。
开源和节流是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和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各自推崇的一个方面,从现在角度看其实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缺一不可。
但是今天赵君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他接着说道:“开源节流并举,此乃治国理财之道,但今日开源乃远水解不了近渴,故节流为主。”
看着下面的大臣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赵君感到有些得意,接着又说:“节流之事,由李爱卿连同户部商议,作为一国之君,朕应身体力行,从今日起,皇家一切支出不再由三司中的左藏库支付,而全部由内库支付,内库之收入则来自朕的一些产业收入,”说道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