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赵君听的是津津有味,有些士子的言论很是精辟到位,让赵君感叹不已,自己都没有想那么深刻,毕竟这篇文章自己也算是抄来的。
就在这个时候,从左边的小亭子里走来几个人,有男有女,老远就听到一个清脆的女声:“史公子,你们的策论结束了没有,我们还要进行诗词赏析呢。”
“李小娘子稍安勿躁,我们马上就结束。”史浩笑着回答。
这声音怎么有些熟悉?赵君一愣,定睛一看,果然是自己认识的人——李明月。敢情那天她邀请自己来参加什么诗词赏析聚会,就是这个聚会啊?
李明月也发现了混在人群堆里的赵君,先是一愣,然后是一喜,快步走了过来,径直到了赵君面前,小脸却是一板:“赵大公子,当日你不是你很忙,没空来吗?今日怎么不请自来?“
“这个.......这个.......”赵君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好。
“明月,你认识他?”跟着李明月过来的一个眉目清秀的年轻男子突然插话道。
“哼,怎么会不认识?”李明月看着赵君哼了一声:“堂堂的赵大将......”
“在下,赵小明。”赵君赶忙打断李明月的话,笑着向旁边的那个清秀公子抱拳笑道:“请问阁下高姓大名?”
“万俟图”那个青些高傲的样子对赵君说。一改对待李明月那种殷勤样子,而是有些傲气。
原来他是大奸臣万俟卨的儿子,李明月的未婚夫啊,赵君心里感叹,嘴上确很客气:“原来是万俟公子,久仰久仰。”
万俟图似乎不愿意李明月和赵君多说话,就对着李明月笑着说:“明月,你不是说要赏析诗词吗,史公子已经答应了。”
李明月没有理会万俟图,而是看着赵君,似乎弄不清楚他为什么会隐姓埋名,不过也没打算揭露他,眼珠突然一转,又笑着对赵君说:“赵公子,我们即将举行诗词鉴赏,我想你也带来了佳作了吧?到时候一起欣赏如何?”
我的不是给你了吗?怎么还问我要?小心我揭露你!
赵君还没开口,旁边的史浩却说话了:“看来赵公子也是诗词高手?那佳作我一定要好好拜读。”说完也不管赵君回答,招呼大家向那个亭子走去,赵君也只好跟着走了过去。
亭子里面已经坐了数人,竟然是男少女多,数个妙龄女子凑在一起,对着手中的纸张指指点点,还悄声议论着什么。
看到众人走来,一个年龄稍大的女子娇声笑道:“史公子,我们这边都已经交出了个人所做诗词,大家都以为明月妹妹的这首咏荷为最佳。”说完又声情并茂的读了起来。正是赵君给他的那首杨万里的的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看,多么应景,明月妹妹什么时候诗词变得如此厉害了?”
那位女子一口吴侬软语,很是好听。周围的众人也跟着喝彩不过李明月倒是有些脸红,她偷偷看了赵君一眼。赵君笑着向她眨眨眼。
168 士子聚会(下)
两人之间很隐秘互动,却落在旁边一直看着李明月的万俟图的眼里,心里那个气啊。不过他可不敢对李明月发脾气只好把怒火对准了赵君:“赵公子,你有何佳作,拿出来让大家欣赏?”
“不好意思,我来的匆忙,没有准备。”赵君实话实说,哪有那么应景之作让自己抄袭?
“赵公子可有功名?”万俟图语气显得有些轻蔑。
“没有”赵君摇摇头。
万俟图带着嘲弄的口气:“此乃士子诗词聚会,诗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赵公子似乎来错了地方吧。”
听到万俟图竟然下了逐客令,赵君眉头微皱,觉得这个万俟图实在讨厌,不过看在李明月的面子上懒得和这样的人计较。旁边的欧阳澈却愤怒了,刚准备驳斥,不过刚才一直沉默的李明月突然开口了,她盯着有些得意的万俟图,问道:“万俟公子,你刚才说什么?”
万俟图万万没想到李明月竟然横插一脚,心里恼怒但是嘴上却陪着笑容:“明月,咱们这是诗词欣赏集会,无关之人还是不要参合,免的饶了大家的雅兴,你说对不对?”
“无关之人?”李明月冷哼了一声,顿了顿咬了咬嘴唇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转身对着刚才念她诗词的那个女子说道:“秀娟姐,对不起了这首诗不是我写的。”
“啊。”那位女子有些吃惊,随口问道:“那是何人所写?”
“就是他!”李明月指着赵君一字一顿的说道:“镇南军承宣使,御营前军都统制淮南东路扬州制置使赵君!”
他就是赵君?!
曾经写出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今天又写出这首咏荷的赵君?在场的女子们的心思都集中在这里,有些惊讶和敬慕的目光看着这个个子高挑的年轻男人,当朝的驸马爷。
而在场的士子们则震惊于刚才自己高谈阔论那篇论持久战的作者竟然就在自己的面前!他可刚刚灭了南侵的五万金兵!
看到众人这副模样,赵君感觉自己不能在沉默下去了,于是笑着向众人一抱拳说道:“我是受德明兄之约,前来捧场。今能见到如此多青年俊才,感到荣幸至极。特别是听了梁公子、王公子对朝廷国策的议论,更是受益匪浅。”说道这里赵君向两位年轻人笑着说道:“可惜在下在杭州所呆时日不长,就要返回扬州,如若两位到了扬州,只要知会一声,赵君我一定登门拜访,秉烛夜谈。”
一个堂堂的当朝驸马,威震宋金的大将军直接向两人发出了邀请啊,旁边的人顿时羡慕不已。有了这位现在大宋的风云人物赏识,无论是求学或者将来的仕途上定然受益良多。
两人果然欣然接受了邀请,赵君也笑着对众人希望大家有时间到扬州游学,只要告知一声,我赵君定然会给大家给予最大的帮助,提供便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这个时代年轻文人要成长起来的必由之路,但是游学是很费钱的一件事,一些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现在有了赵君这句话,在场的几个家庭贫寒的青年学子心里就盘算着有机会去扬州等地游学,也算一件美事。
看到赵君顿时成了大家的中心,刚才发难的万俟图脸红一阵白一阵,想摔袖离开但是舍不得李明月,只好站在边上显得十分尴尬。
众人又和赵君讨论了一会他的那篇论持久战,既然作者在此,这帮士子也就不客气,对于那篇文章提出了好多看法和不同的观点,往往都是旁证引博,引经据典,可怜的赵君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