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关心的询问了一下李明月的生活,他知道金人南侵占领杭州后,赵构带着一帮大臣坐船出海避难,颠簸流离,李明月也吃了不少苦头。
果然,李明月听了赵君关心的话,脸色变得有些黯然,说出的话却让赵君有些意外:“我就快要嫁人啦。”
“那我要恭喜李小娘子了。是哪家公子这么有福气?”赵君笑着恭贺道。
“你就这么希望我赶快嫁人?”李明月听了赵君的话,似乎有些不高兴,盯着他问道。
“难道李小娘子对这桩姻缘不太满意?”赵君听出了里面的味道,试探着问道。
“也说不上吧。”李明月目光看着街边熙熙攘攘的人群,神色显得有些茫然:“这是爹爹的意思,是尚书比部员外郎万俟卨的大公子万俟图,还是一名进士呢.......应该不错吧.......”
“什么?万俟卨?”赵君大吃一惊。
“怎么了,赵公子,你见过万俟大人?”李明月有些迷惑。
万俟卨我当然没见过,但是我见过他跪在西湖岳王庙前的塑像!他可是谋害岳飞的罪魁祸首之一,最后遗臭万年!李明月怎么能嫁到这样的家里?
想到这里赵君很严肃的说:“明月,你不能嫁给这个万俟家的公子,会害你一生!”
“为什么?”李明月被赵君这种严肃凝重的神态吓了一大跳,随口问道。
为什么?这个理由怎么能说出?赵君一下愣住了。
他突然又想到,自己来到这个时空,已经改变了许多人和事,风波亭的悲剧自己绝对不会让发生,那么万俟卨也就不是千古罪人,那么李明月嫁人也就有可能不是一出悲剧?
这多像一个悖论!
看到赵君突然不说话,神情变得有些尴尬,李明月幽幽叹了一口气。为什么自己的好姐妹柔福嫁人是那么的兴高采烈,而轮到自己却感到这么惆怅?
“好啦,不说这些了。”李明月展颜一笑:“过两天一帮青年才子要在西湖边举一个诗会,你参不参加?还有许多才女哦。”说完李明月对赵君调皮的眨眨眼。
“诗会?我一个武夫去凑什么热闹。”赵君开口就拒绝。
“能写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样的词的人仅仅只是个武夫?”李明月口吻中略带一丝嘲笑。
赵君有些发窘,这小妮子的口才也太伶俐了些。
李明月似乎喜欢看赵君吃瘪的模样,又接着说到:“再说了,你曾经在回信中还欠我十首诗词呢。刚好在诗会上写给我。”
“诗会我就不去了,你知道我最近事情很多。”赵君无可奈何,确实现在他哪有心情去玩什么文采?
“那你现在就给我写一首,让我去诗会上凑数。”李明月不依不饶。
赵君是在感到有些头疼,想了想说道:“词没有,诗倒是有一首。”说完缓缓吟出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也算是应景之作。
李明月一听眼睛就亮了,虽然大宋崇尚词,但是好的诗照样受欢迎。而这首绝对是上乘之作。
“那这首就算我写的喽。”李明月笑嘻嘻说。
“嗯,版权属于你。”赵君笑道,反正版权也不属于我,就让你用好了。
告别了李明月,赵君回到自己府上,发现欧阳澈和袁飞还没有回来,看来是会友人彻夜不归,赵君也不去管他们,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回到了自己的卧室。
一夜无语,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骑着马来到了李纲的府上,这次在府邸他没有见到李明月,当然也不好意思打听。在书房里,赵君见到了李纲。
或许经过了前段时间的颠簸流离,李纲身体显得有些虚弱,但是精神却很好,见到赵君,也一改往日那副严肃模样,先是详细询问了整个黄天荡大捷的过程,还对赵君的方略进行了点评,然后又问了现在扬州情况,最后才把话题转移到赵君最关心的关于对他的赏赐这件事上。
不过李纲的态度和上次苗刘之乱遇到的类似情况相比,这次却是显得很是豪气,他说歼灭南侵金兵五万乃宋金开战以来从未有过的胜利,以洗靖康之变后大宋的耻辱,自然要对赵君和御营前军给予重赏,如果官家不答应,自己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为其争取,这让赵君对李纲的印象大为好感。
他清楚,在这个时空,苗刘之乱中李纲和赵构都被苗刘两人关押在了杭州城南显忠寺,算是患难与共,所以君臣两人关系和历史上相比那要好了许多,既然李纲这么说,那就有很大的把握。赵君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去了许多。
“我听闻你在扬州保卫战以及黄天荡之战中都用了一种叫火炮的火器?”李纲抿了一口茶,漫不经心说了这么一句话。
“确有此物,是卑职所发明。”赵君如实回答。
“我听闻此物,火力凶猛,威力巨大,乃国之重器啊。”李纲呵呵一笑。
赵君的心突然警惕起来,他想到了一个词:怀璧其罪!
难道有人要打火炮的主意?
果然,李纲说道:“朝廷上有人议论,说是这样的武器应该上缴朝廷,而不是某一人某一军所有。”说道这里,李纲顿了顿,盯着赵君:“你对此有何想法?”
赵君沉思了一下,抬起头看着李纲:“李大人,我愿意将此物及制造工艺交于朝廷。”
哦?李纲没想到赵君竟然答应了这么痛快,反倒有些诧异了,他印象中的赵君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
“不过........”赵君想了想又说:“我恐怕朝廷也造不出来。”
“怎么,我大宋朝廷兵器监比不上你御营前军的工坊?”李纲有些不高兴了。
“李大人,制造所谓的红衣大炮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赵君解释道:“它需要特殊的钢铁以及特殊的冶炼方法。”接着赵君就把自己制造红衣大炮详细过程讲述了李纲。
李纲听完有些头晕,没想到这个什么红衣大炮制造过程如此繁琐和对钢铁要求如此之高,如按照赵君所说的,整个大宋确实找不到第二家能制造出合格的红衣大炮了!
“唉.......”李纲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可惜有人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武器掌握在你手里啊。”
“朝廷可以在扬州进行采购大炮,从而武装其他军队。”赵君想了想回答。
李纲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他想过是否直接将在扬州的赵君大炮制造工坊收回朝廷,但是那些东西赵君的地盘上又无法搬走,就即便搬到别的地方还需要扬州产的特殊的钢铁材料,而产那些钢铁的作坊听说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