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1)

家有福妻(种田) 长安墨色 365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32章

  陆彦生和陈五娘走入房中, 一眼就看见许巍然躺在床上,脚踝上敷着草药,用纱布包裹, 绿色的药汁渗出来不少, 屋中一股子草药的清冽之气。

  见客人到了,许巍然这样支棱着腿不雅,宋采儿将被子扯来盖在他的伤腿上。

  许巍然指了指桌上放着的纸包,努努嘴,“那是辣椒酱,我特意给你带的, 是当地的特产。”

  这话说得没头没尾,不仅陈五娘没懂, 陆彦生也没听明白。

  “你们不是启程去州府了吗?许公子的腿是怎么伤的, 这辣椒酱又是何处特产?”

  宋采儿叹了口气, 圆脸上透着几分疲惫,揉着眉心道, “这说来话长。”

  陈五娘挨着她坐下, “那你长话短说?罢了, 你不想说也没关系, 许公子的腿伤要紧吗?”

  “无碍, 只是扭伤,敷几天草药就好了。”宋采儿歪着头, 冲好姐妹苦笑, “没什么说不得的,正好说出来给大家提个醒儿。”

  原来中秋一过, 宋采儿和许巍然就雇了辆车去州府了。他俩出远门家里人不放心, 宋父便托人找了个商队, 叫他们跟着商队一起行走,同行同住,不至于出岔子,宋母还拨了身边一个婆子跟着,等到了州府租房、安家皆有婆子照应,女婿去书院读书,女儿在家中也有伴儿,不至于寂寞。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行到半路遇见了土匪,幸好他们的车坠在最末尾,许巍然拉着媳妇,和婆子三人钻到了树林子里,隔日天亮了去报官,不过在夜晚逃跑的途中许巍然扭伤了脚踝,在那镇上休养了几日。

  那镇子盛产辣椒,辣酱做的极好,许巍然就买了不少回来送给亲朋好友。

  遇见土匪又伤了脚,时间一耽搁就到了九月初,十月就是书院考核,即便赶到州府也没多的时间准备温书,许巍然和宋采儿都受了惊吓,加上婆子一直念叨不吉利不吉利,同行的商队受抢也早已返回云溪,小夫妻商量之后决定返程,休养一阵后参加来年春的考试。

  州府的书院一年有四次考试,也不急于这一次。

  陆彦生听完,拿起那罐辣酱看了两眼,不知该庆幸好友命大,还是叹他走背运。且受伤滞留在外地,竟然还有心思买什么特产,然后迢迢数百里带回来送人,他真是服了。

  “腿伤既已经养好,怎么还在敷药?”

  许巍然尴尬地笑了笑,“快到的时候摔了一跤,又伤到了旧处。”

  说到这儿宋采儿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就是所有的遭遇。”

  小夫妻两个倒是看得开,坏事遇上,过了就过了,心疼坏了两家的长辈,这些日子到家里来探病的人络绎不绝,刚才说的那段经历已经对不同的人说过很多遍。

  宋采儿都快能背下来了。

  “咱们出去说话吧,留他们俩大才子慢慢聊。”

  许巍然和陆彦生一见面必聊学问上的事,陈五娘和宋采儿携手出去了。许家小院的角落养着几只下蛋母鸡,陈五娘随手拿起一旁的烂菜叶丢给它们啄食。

  “现在年景好了,各地却不太平。”以前土匪可没这么多。

  宋采儿想起那晚见到的土匪就怕得发抖,一个个凶神恶煞的,手里握着长长的刀,在黑夜里都亮闪闪,格外的骇人。

  “可不是,那夜之后我做了好几宿噩梦。”

  陈五娘摸了摸身上的护身符,是陆何氏在寺庙里求来的,给了她以后小娘子一直放在荷包里随身携带,“采儿,我知道一个寺庙很灵验的,改日我们一起去进香,帮你和许公子求一枚护身符。”

  有个心理安慰也是好的。

  宋采儿笑盈盈地说好,“叫上我相公和你相公一起去,秋日景色极佳,出去看看散散心也好,不如我们去野食吧,你知道怎么窑鸡吗?”

  宋采儿果真是没心肺的,才说到被土匪吓的骇破胆,整宿的做噩梦,这会儿说到好玩的事儿人又精神了。

  陈五娘摇了摇头,“我只窑过红薯,玉米。”

  农户之家,一只鸡的作用大着呢,公鸡可以做种鸡、报晓,母鸡可以下蛋,就算要吃鸡也是炖汤,汤可以下面,鸡肉则一家人分着吃,用来窑鸡可太奢侈了。

  “都好吃,香喷喷,热乎乎的,哎呀,想到这些我都要流口水了。”宋采儿笑得更欢了。

  小娘子也馋了,本来就要到饭点肚子饥饿,现在说到野食窑鸡窑红薯的事,更饿了。

  “中午留我家里用饭吧?”宋采儿问。

  小娘子摇摇头,“改日吧,等许公子的伤养好了先。”

  这时候人家里正忙得鸡飞狗跳,许母愁眉不展,留下来吃饭太麻烦人了。宋采儿没强留,说得也是,相公翘着腿躺床上,也不好待客。

  接着她想起来什么,回屋掏出一条手帕交给陈五娘,“这个送给你。”

  粉色的绢布上绣着几朵兰花,秀的不算好,至少和陈五娘的手艺比起来差得远了。可宋采儿送的不是手帕,是情谊。

  女子之间交换小礼物,意味着要与对方成为好朋友。陈五娘已经很久没交过朋友了,之前在村里交的朋友不是嫁人就是被卖了,要么随着家人离开了故土。

  小娘子鼻子一酸,心中既高兴又难过。

  宋采儿瞪大眼睛看着她,“阿娇,你怎么不接呀?你不想要?”

  “要,我当然要了。”陈五娘将帕子双手接过,细细欣赏之后郑重的叠好收在身上。她要送宋采儿什么回礼呢?她身上倒是有一块绣帕,不过是陆彦生的,上次她觉得太素雅,说要给他的帕子绣上花纹,最近事多一直耽搁,到现在还差两针才好。

  犹豫了一会儿陈五娘道,“我绣一个荷包送你。”

  宋采儿说好,“我喜欢粉色。”

  “那就给你做粉色的。”

  ……

  从青石巷出来以后,小娘子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自从嫁给陆彦生,她好像还没这么饿过。虚弱的爬上牛车,陈五娘只想说一个字,“饿。”

  真是要饿晕了,饿肚子的恐怖回忆又回来了。

  陆彦生将她乱了的刘海儿拨正,“方才许家端了糕饼上来,你为何不吃?”

  “和采儿聊得太尽兴,忘记吃了。”

  陈五娘说完掀开车帘子往外瞧,问赶车的王林,“我们要多久多饭馆?”

  “回七夫人,要一刻钟!”

  许家住城南,陆家饭馆在城北,中间隔着好几条街。

  竟然这么远,陈五娘捂着瘪瘪的肚皮叹了一口气。陆彦生从腰间解下一个荷包,里面装着瓜子、花生、核桃等物,“吃些垫一垫吧。”

  想到待会儿就要下馆子吃饭,虽然是自家的饭馆,那也是下馆子,陈五娘还没在外面的饭馆吃过饭呢,立刻将头摇的如拨浪鼓一般,“不吃。”

  陆彦生拿出两枚核桃握在掌中,攥拳用力一挤,咔哒一声响,其中一枚核桃便裂开了。陆七爷将核桃仁拿在手中,在小娘子面前晃悠两下,“真的不吃?”

  陈五娘难逃吃食的诱惑,立刻变卦了,“我吃。”

  陆氏饭馆在云溪县最繁华的位置,处在十字路口的交汇处。说是饭馆,其实也可算作酒楼,三层木楼,一层是大堂,二层有厅和包厢,三楼则全是客房,周围的建筑都比陆氏饭馆低些,就数饭馆的视野最好,也最为显眼敞亮。

  牛车还没停稳,透过车窗打量的陈五娘就发出满足的叹息,这饭馆、铺子、土地都是陆家的,应该值很多很多钱,她对云溪县的地价房价还没有具体的概念,但只要稍微动脑筋想一想,就知道这地段的房屋不便宜。

  “我扶你。”陆彦生先下马车,又伸手扶陈五娘,小娘子雀跃的很,撑着他的手一蹦就下来了。

  她站在饭馆门口,看着门口黑底金字的四字招牌,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旋即,一阵眩晕之感传来,陈五娘已经几个月没这种感觉了,之前她看见相关的人、事、物脑中就会自动蹦出一段记忆,在记忆浮现之前便有这种眩晕的感觉。

  小娘子左右四顾,暂时没有找到让她头晕的源头。

  “陈娇,我们进去吧。”陆彦生见小娘子脸色似乎不大好,觉得她大概是饿狠了,带着她进了饭馆。

  此刻正是饭点,但是店中人不多。这馆子陆彦生来过很多次,打小时候起陆三太爷就经常带他来吃饭,在县学读书时陆彦生与同窗也经常来此。饭馆中的掌柜、伙计都面熟。

  不过,今日掌柜的与旧识伙计都不在,新伙计将人迎到了二楼雅间。

  陆彦生一连点了多道菜,肉沫豆角、红烧茄子等家常菜店中有,当归乌鸡煲、黄豆焖猪蹄等稍微重一些的肉菜店中便无,伙计说这肉菜太贵了,小店就算备了也少有客人点,时间久了肉放坏变质,索性不备。

  这话有理,陆彦生点了道肉片平菇,又问伙计还有什么滋味好的菜色。

  “鲜藕上市,店里有鲜藕排骨汤,藕汤鲜美,可要来一份?”

  秋日喝藕汤是享受之事,此汤易做,且营养丰富,陆彦生是自小喝到大的,他点了点头,二人三菜一汤正好合适。

  陈五娘倒了两杯茶,一杯给陆彦生,一杯捧在掌心慢慢抿了几口,那眩晕之感逐渐散去,她起身趴在窗口往外看,附近的很多街道、商铺清晰可见,道路上不断有车驶过,也有背着包袱拄拐靠双腿行走的,这些都是返乡的居民。

  “这饭馆生意兴盛的时候,一月能挣多少?”

  陆彦生抿了口茶,若说鼎盛之期,该是十多年前他父亲还在的时候,门庭若市,金玉满堂。

  “一月所赚之数,能供全家半年的花销。”陆家三房的私产,大部分都是那些年父亲所赚。

  虽不知具体金额,听陆彦生这样形容陈五娘已心中有数。民以食为天,再过两个月,等返回故土的居民多起来,饭馆的生意一定能恢复如往昔。

  陆彦生放下杯盏,起身走到小娘子身后,同她一起眺望远方,指着远处道,“那儿以前是一家戏院,那边曾经是书肆,以后若重新开业了,我带你去逛。”

  “好啊好啊。”这些对于小娘子来说都是极新鲜的东西。

  店中客人少,所以上菜很快,不到一刻钟,菜就陆续端了上来。小娘子迫不及待了,先夹起一片薄肉尝了尝味道,“唔,好吃。”

  又夹茄子,“这个也好吃。”

  陆彦生勾了勾唇,看陈娇吃东西算一种享受,总是那么香,那么满足。小娘子一一尝过滋味儿了,每样夹了些放陆彦生碗里。

  这时候重头戏藕汤排骨上来了,这是后厨提前熬制了的,排骨焯水去浮沫,之后取瓦罐,将排骨、厚藕片、姜片等物放入,小火慢煲而成,等揭盖了再放盐、胡椒粉少许调味。

  藕汤排骨重在食材本身的鲜美,调味料极少,但一点也不影响其鲜美甘甜。陆彦生给陈五娘盛了一碗,“尝尝看。”

  小娘子用勺搅了搅,稍微吹凉后喝了一口,入口瞬间眼睛一亮,“真好喝。”

  又甜又清爽,又香又清新,排骨炖的软烂,入口就化了,藕片粉粉的,带着浓郁的藕香气。

  “喜欢就多喝些,往后我们常来吃。”

  两人慢悠悠的吃着饭,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快吃完的时候,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陈娇好奇的往楼下看了一眼,那股消停的眩晕之感又回来了。

  看着一楼的那个人影儿,小娘子想起来头为何晕了,竟然是她。

  作者有话说:

  午好~今天有事更的少,晚12点再更新一章,不熬夜的姐妹明早看吧~

  另外,专栏里有一本完结种田文《锦鲤娘子》,喜欢看种田文的可以去瞅瞅~

  文案:

  沈泽秋和寡母卖布讨生活,日子过得很难,村里人都觉得他这辈子也娶不上妻了。

  直到有一天,他娘领回个伤了容貌的姑娘给他做媳妇。姑娘叫安宁,好胳膊好腿的,沈泽秋很知足。为了把小日子过的红火,他走街串巷卖布时更加卖力气了。

  后来他发现,安宁能识文断字,脸上的伤也全养好了还没留疤,且如锦鲤转世般好运。

  比如说她喂养的鸡鸭鹅又肥又大,还不爱生病;

  她种的南瓜、番薯、玉米长势喜人,又甜产量又高;

  再比如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好,他们在镇上开了铺子。铺子越开越多,从镇上到县里,从江南到江北,甚至开到了京城。

  一路发家致富,小两口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